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妃墓喀什游记*

[游记]香妃墓喀什游记*

2008-06-10    verycountry.com

喀什游记 之 初到喀什
来新疆之前听过这样一个说法,没去过喀什等于没到过新疆。这次有机会在新疆待上n十天,偶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在库尔勒的时候就一直想着哪天抽空去趟喀什。这个星期总算把手头的活干的差不多了,于是盘算着该去喀什一趟了。在ctrip和水木驴版狂搜了一阵攻略后,一个初步的计划终于成型了。^_^而且还意外的从水木驴版争到了2个恰好在塔里木石油干活的清华的小dd同行。于是我们一行5人的喀什小分队正式组成。半夜2点多我们踏上了库尔勒至喀什的火车。
上车之后发现人暴多,狂后悔当时为了省钱竟然没去买卧铺。但是无座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交流方便。在库车站上来了一个英国剑桥的mm和一个匈牙利gg。刚开始以为他们是一对情侣。打招呼之后发现他们竟然也是在车站刚认识的。老外就是强,一个本科mm竟然就敢孤身一人背着背包到处跑。老外好像同我们一样对新疆也怀着很强的好奇,说想看看different culture。另外他们的准备也很充分,虽然不会汉语,但人手一本普通话指南和guide to china。普通话指南写得实在让我有些哭笑不得,书里竟然通过英语音标把常用的语句读音都标了出来,还有这么学汉语的。呵呵。另外guide to china是挺厚一本,里面有中国很多城市的地图,并且详细标注了各个景点,宾馆,而且还附有注意事项等。其中喀什的宾馆就只有色满宾馆。怪不得ctrip上说色满宾馆老外多,原来是这个原因啊。他们在时间安排上比我们充分得多,不仅要去喀什,喀喇库里湖,好像还准备去塔什库尔干,然后再穿过红旗拉浦口岸到巴基斯坦玩一玩再回来。可惜我们只有3天时间,不然真的可以结伴而行。呵呵,接着我们几个gg一起和老外就狂侃了一晚上中国和欧洲的文化,历史…….然后就坐着呼呼大睡了。
喀什位于天山山脉以南,所以通常意义上被称为南疆,但其实从地图上看喀什是位于新疆的最西边。属于昆仑山山脉和天山山脉的交汇处附近。由于汉族比例极少,90%以上都是维族,因此喀什又被称为中国最具有异域情调的城市。
到达喀什已近周五中午,当务之急是先买好返程车票,怕当天买不到,不能回到单位就郁闷了。接着就是需要尽快解决住宿问题。车票倒是好搞定,排了会儿队就ok了。喀什火车站离市区比较远,步行是不可能的。但郁闷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喀什的维族司机竟然大都不能听懂汉语,狂faint。于是找了一位汉族司机,司机推荐说去蓝天宾馆。蓝天宾馆是ctrip社区上推荐的宾馆之一。而且据说条件还算不错。于是我们就很爽快答应了。但这里驴友们注意了,这里面有猫腻,让司机拉着去旅馆司机不仅要收打车钱10块而且还要强行从旅馆收回扣的。这个问题好像在所有我看过的攻略里都没有提到过。好在到了旅馆老板娘一个劲给我们打手式,但碍于我们不订房司机就不走,我们就先订了一个套房。大概1人50。其它的等回来再订。不然就亏大了。安顿下来以后我们马上直奔计划中的第一个目标艾提尕尔清真寺。

喀什游记 之 走进清真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被誉为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每周周五下午两点,(因为新疆和北京不在一个时区,但是还是使用北京时间。所以刚来了这边比较搞笑,上午10点钟上班,晚上7:30下班。晚上10点钟太阳才刚落山。)也就是新疆的晌午时间,阿訇(清真寺内有学问的神职人员)颂经的声音通过喇叭,开始响彻全城。伴随着召唤声,穆斯林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涌向清真寺。喀什是维族的聚居地,而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民信奉伊斯兰教。每天5次乃玛孜,逢周五一次“居玛”礼拜,是穆斯林们的宗教礼仪,也是他们必修的功课。但朝拜只限男性,mm是不准许进入清真寺内朝拜的。
喀什的街上果然满眼都是维族人,穿着打扮都很像中东那边的人。女的多数蒙着头巾,有的只露眼睛,男的大都蓄着大胡子。说的都是听不懂的维语,公交车上播放着好像是印度或者巴基斯坦的歌曲,我是真分不清楚维语和印度语的差别了^_^,真是让人感觉到了异国他乡。由于这边维族大多不太懂汉语,不像吐鲁番的维族个个精通汉文,向维族兄弟问路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好在一下火车我们人手买了一份喀什地图,通过研究地图迅速找到了方位。但是遗憾的是到达清真寺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完礼拜了,于是没有看到那种万人朝拜的盛大场面。不过第一次看到如此规模宏大而且具有异域情调的建筑着实还是让我们兴奋了一把。但进到里面却比较让人失望。
这里顺便先提一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在公元6世纪创立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因此麦加现在被尊为伊斯兰教的圣地。所有穆斯林行礼时必须面朝圣地麦加的方向也就是面朝西方。因此这个清真寺的布局也是一样。伊斯兰教徒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神,他就是安拉。伊斯兰教是没有神像崇拜的,没人能说出来安拉长什么样子,他们的真主安拉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所以艾提尕尔清真寺里面没有类似教堂或者寺庙那种华丽的壁画和精美的雕塑。里头虽然面积比较大,但基本都是供信徒盘腿朝拜的地方。放眼四周空空如也,也就是几根柱子,一地红地毯。可看的地方也仅有阿訇讲经的那个位置还算比较精致。另外整个建筑的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声学的原理,坐在各个地方的信徒都能听到阿訇的声音。讲经座前面的地上铺了一层从土耳其那边过来的纯手工高档地毯。据说一块要100万。导游说可以摸摸试试手感,于是赶紧用手摸了摸,呵呵,感觉手感真是极好啊。据维族导游说,清真寺内的每根木柱子都是根据工匠自己的想象雕刻出来的,因此都是别具一格和匠心独运的,但我实在是看不什么出太大的差别。
在清真寺门口碰到一群维族小孩,倒是真的非常淳朴可爱。她们的眼睛是清澈若水,你可以让她们摆出各种pose配合你拍照。她们的要求也极为简单,只要你把拍好的数码照片,回放给她们看,她们就高兴的不得了。但是你注要哦,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然你的镜头可能就都是手指印了。呵呵。没来喀什之前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说这边东突暴乱什么的。而且自己在内地也经常看到维族小孩偷东西抢包什么的,所以一直对维族人心存芥蒂。但是来这里才几个小时这种感觉就已经荡然无存了。只是感觉到一种很朴素的民族感情,呵呵。维族对汉族大都比较友好,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也会对你微笑着打招呼。偶尔还能蹦出几句蹩脚的你好或者hello。
清真寺出来发现时间已不多,赶紧打了辆出租,经过一阵子比划之后,司机终于明白了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阿巴克霍加麻扎,俗称香妃墓。
喀什游记 之 感受香妃墓
阿巴克霍加麻扎(麻扎在伊斯兰教语中墓的意思)始建于公元1640 年前后,位于喀什城东北约5公里处的浩罕村。之所以现在被称为香妃墓是传说在阿巴克霍加后裔中,有一位叫伊帕尔汗的女子,曾被乾隆皇帝封为香妃,死后运回喀什安葬,所以当地人又称此墓为“香妃墓”。我对香妃的最初印象主要是来自于电视剧还珠格格,相信里面的香妃吸引蝴蝶的那一幕场景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所以,怀着种种好奇和疑问,我们走进了香妃墓。
首先香妃墓并不是香妃一个人的墓,而是她们的家族-阿巴克霍家家族五代人的墓地。穆斯林的墓地和我们以前印象中的墓地是有所不同的,整个家族墓地是安置在一个建筑之内的。所以光从外表看,香妃墓其实更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她主要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其中主墓室高约40米,中间一个穹窿形琉璃砖贴面的大圆顶,圆顶和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塔楼。琉璃的颜色有绿,黄,蓝,感觉有点类似唐三彩的那种感觉。蓝也是那种非常典型的波斯蓝。但据说这种琉璃的制作技术已经失传。塔楼之巅,又有一轮金新月,金光闪闪,具有非常典型的伊斯兰特色。
陵墓被放置在高大宽敞的厅堂里,内筑有一个平台,上面排列着大小几十座坟包。厅堂内设有维族导游可以免费讲解(这里的导游好像隶属于新疆阿尔金旅游集团,都接受过比较专业的培训),这点感觉做的实在是比较好,而且mm导游能讲非常标准的普通话,聊了聊,竟然还曾来过北京。据导游讲,越年长的坟包越大,坟包较小的是埋葬小孩的。而且女儿的坟应紧靠母亲;儿子的坟应紧靠父亲。另外尸体并不是安放在那个类似棺材的坟包里头,而是在坟包下面2-3米处,坟包只是起象征作用,这和我们的常识有所不同。坟包前台阶较多的是女性墓;仅一二个台阶的是男性墓。坟包上一般都面覆盖有各种图案的花布,花布的作用是一方面是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另一方面又起着保护墓包的作用。根据伊斯兰习俗,他们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因此他们的墓内没有任何陪葬品的。我想这可能就是这么大一个贵族墓地,这么多年来从来没被盗掘和破坏的原因吧。
导游指着中间一个坟包自豪的说,那个就是香妃墓。但据我的了解,香妃很可能就是历史上的容妃-乾隆皇帝41位后妃中唯一的维吾尔族女子。传说容妃进宫以来,一直穿着维族朝服,遵守伊斯兰教的习俗,一直由维族厨师侍候。容妃曾多次随乾隆帝南巡和东巡,多次得到乾隆帝的格外善待和赏赐。乾隆53年,容妃被安葬于清东陵的裕妃园寝地宫。香妃是不是真的安葬在这里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香妃墓”确是一个了解伊斯兰文化的好去处。
除了主墓室外,我们还兴致勃勃的参观了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等。感觉清真寺基本都是大同小异,但即便这里的清真寺,每天还都会有很多教徒前来朝拜,足见伊斯兰教徒的虔诚,宗教的力量真是伟大。呵呵
另外香妃墓的后面隔着一堵墙的地方是维族的平民墓地,有兴趣也可以去看看,但香妃墓到那边没有直接的通路,需要从旁边绕过去。平民的坟包均放置于露天,形状和贵族的类似,但是要粗糙简化得多。修建坟包的材质好像是用黄土夹上稻草制成的,类似于我们现在钢筋加水泥的作用。
从平民墓地出来,发现时候不早,赶紧搭上辆回市内的公交车,向着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喀什老城进发。
喀什游记 之 探访高台民居
我们回到市区后,找了个人多,比较热闹的地方下了车。逛荡了一回儿,到了喀什老城区附近。感觉老城区到处都是那种小土呸房子,和中东的房子比较像,但阿拉伯那边好像是白房子。在老城区又遇到一群小孩,对着他们又是狂拍了一通照片。这时郁闷啊,想找人问路怎么去高台民居,由于语言不同愣是找不到,狂faint。但是令我们比较欣慰的是,路过一家人门口时,看到里面的维族小孩正在认认真真的学习汉语了。相信再过个5年10年到这边旅游,语言障碍将不复存在。在老城里一通瞎转之后竟然让我们奇迹般的找到了高台古城。
高台民居位于喀什老城东北端,现为喀什维族的聚居区。这个居住区是建在悬崖上的,共有近6百户人家。基本是一户紧贴着一户,远处看去感觉就像一座城堡一样。从颇具现代化的喀什新城隔河相望,老城的地势明显高出一截。因此被称为高台民居。 严格意义来讲高台民居并不能算专门的旅游景点,而是当地维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房屋是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木头去枝之后,没有刨削加工,直接用来架构和支撑屋顶、阁楼和阳台。整个街区看上去都是晃晃荡荡、松松垮垮的。而且是一层一层堆积起来的,感觉很不结实,很容易塌的样子。但据说这里的房子都很牢固,许多房子都已有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历史。
当地人在路口造了个售票处,名曰高台民居售票处,需买票才能入内,而且门票价格还挺贵好像30-40一张。门票包导游费,另外导游会带我们进去参观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民居。但我们中的一个sg比较强,甚能侃价。在出示了清华学生证再加上sg一阵乱侃之后,给我们减免了2张门票钱。驴游注意了,呵呵,新疆很多地方其实门票是可以侃价的,越是不规范的地方越是可以。只要有sg或者ppmm出马,就一定能搞定。
走走在干净,质朴的小巷中,有一种仿佛时间倒退了几千年的感觉。高台民居中小巷崎岖蜿蜒,土墙朴拙苍茫。这种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又排列出幽深、处处相通、忽上忽下的喀什高台民居中透露出一种杂乱无章的原始美。民居中的小巷比较窄,而且四通八达,凌乱的犹如迷宫一般,若没有导游带路我们定会迷路。
导游带我们推开一户人家,男主人外出去了,里面的女主人笑脸相迎。她们家是一个紧凑的三层的小楼,院子虽然不大,但很别致。比较有意思的是维族人家的床是摆在院子中间的,平时用来当椅子坐的,而不像汉族那样用来睡觉的。这家维族人家靠制作帽子等针织工艺品为生,同时也销售各种各样的民族艺术品,比如挂毯,头巾,小刀等,应有尽有。但买东西最好还是去大巴扎买比较划算。庭院中搭种有葡萄、无花果等花草。新疆几乎家家户户都喜种葡萄,一方面新疆人喜欢吃葡萄,另一方面葡萄架下是夏天遮阴乘凉的好场所。顺着她们家的楼梯上去,上到最高层,感觉顿时霍然开朗,好舒服啊,周围的风景一览无余。这种外表貌似比较破旧的民居里面果然是别有洞天。接着我们进到二层了接待客人的客厅,客厅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地上铺着花地毯,一张矮长桌上摆满了各种维族特色小吃,可惜只能看不能吃,郁闷ing
接着导游又带我们参观了一家制土陶的,一家画民族画的……让没见过这种东西的我们,感到无比的新鲜与兴奋。从民居出来,已到了该吃晚饭的点了。与导游挥手告别之后,我们回到喀什市中心,伺机寻找吃晚饭的场所。

转自:http://www.verycountry.com/p_43044_1.htm35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