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春节在喀纳斯,过一个图瓦春节

[游记]春节在喀纳斯,过一个图瓦春节

2008-05-22    sina.com.cn

冬天的禾木喀纳斯,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村庄,不仅因为这独特的民俗与童话般的风景,真正吸引人的是村庄的宁静与恬淡,2008年春节期间,禾木哈纳斯乡举办了首届图瓦民俗文化节,蒙古图瓦人用他们传统的礼仪欢度春节,而禾木村与喀纳斯村也第一次再冬季春节期间迎来了近400名疆内外游客。

冬日的大雪隔绝了禾木与喀纳斯村,村庄里的图瓦人有的干脆一个冬天不离开村庄,而年轻人则骑马或驾着马爬犁再厚雪中前行,
2月6日,我们在禾木哈纳斯乡的党委书记汪海峰的带领下开始进入喀纳斯村,一路上,天冷雪厚路途艰难,一片白雪中仿佛在童话中穿行,慢慢的远离尘世,进入世外桃源喀纳斯村,与当地图瓦人一起一起饮酒敬拜,体验了这冰雪世界里的浓郁的图瓦人春节。

年三十晚上7点进入喀纳斯村,远远的看到村中的木愣屋尖顶上都在飘着袅袅炊烟,仿佛一个个摇摆的哈达,欢迎游客的到来,在村中的主路上前进,偶尔有几只狗在路上晃悠,却看不见盛装的图瓦人,只有一些身穿靓丽色彩的游客拿着相机好奇的在村中游荡,年三十的图瓦人村庄好像睡着了一般,那样安静。推开车门,一瞬间,煮肉的清香与奶酒的醇香弥漫在村中,图瓦人独特的春节味道扑面而来,未见人先闻香啊。

乡政府安排我们一行住在当地村民乌兰家,进门时,乌兰的母亲与姐妹正坐在炉前,不时往炉膛里塞着木头,满屋子都是煮肉的香味,招待客人的长桌上已经摆满了各式点心—波尔萨克、散子、酥油、萨其马、蜂蜜、糖果等,“波尔萨克是家人刚做的,还热着呢。”乌兰说。事实上每一户图瓦人的餐桌都是大同小异,波尔萨克顿顿都会出现再餐桌上,就像我们吃的馒头。

每年图瓦人过春节的时候,都会大雪封山,禾木村与喀纳斯村的图瓦人怎样选购年货是记者一直好奇的问题。乌兰告诉记者,在入冬大雪封山前,村民都纷纷下山购置整个冬季的冬菜、生活必需品以及春节用的白酒、糖果等待客年货。这样到了年三十,村中的图瓦人家家户户都不慌不忙的一边煮肉,喝点奶酒垫着,一边等待亲友们前来拜年,进行隆重的砸骨头仪式。

砸骨头“砸”出好运年

砸骨头,图瓦人叫吉累克,三十下午家家都提前煮好一块牛后腿大骨,等到日落西山,星星出来后,一般几户亲朋约好,先到家中老人年龄最大的一家,举行砸骨头的仪式,再集体到另外一家接着“砸骨吸髓”。这同汉族人在长辈家中的团圆年夜饭不同,图瓦人的年夜饭虽也是全家出动,却是在约好的各家各户中轮流进行的。

晚上九点半,我们来到禾木哈纳斯乡的老乡长蒙克布仁家,老乡长约好的亲友邻居陆续进门寒暄之后,对着正屋墙上龛中的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的画像三揖叩拜,然后以老乡长居中落座,主人家将牛后腿肉连骨端上,仪式由年长或德高望众的老乡长主持,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用锋利的小刀将煮好的牛后腿肉剔出,将骨头上的肉削下大家分享,直到剩一个大后腿骨头。

这时老乡长将一小块白色的哈达系上大骨头,手执骨头向屋正方的藏传活佛像拜三拜后,一番祝福身体健康、牛肥马壮的祝词之后,再转向交给年轻的图瓦小伙子阔别斯,并由他执行砸骨头的使命。

阔别斯将骨头放在剁肉的树桩上,左手扶住骨头,右手高举斧头准备开砸,这时候,幽默的图瓦人开始笑着调侃,仿佛是故意让阔别斯不集中,一边人大喊着“砸不砸骨头?”一边人则笑着说“不砸不砸”,反复三遍后,满屋子的笑声一片,阔别斯也笑的合不拢嘴,忍了半晌,才高举斧头,在骨头翘骨处一下纵向劈开,满屋的赞叹声“呼拉依”(祷求保佑)此起彼伏,这骨头劈的是恰到好处,很完美。

村中的图瓦老人说,很早以前传说执行砸骨头的图瓦人威猛无比,一般都是用掌将牛骨打断,现在已经见不到了,都改为斧头等利器砸了。而且只能一下打开,如果没有打开骨头,还要另换一个人来砸。

骨头砸开后,先由尊贵的客人吸骨髓,再由年长的老人吸,最后就依次轮流吸,图瓦老人为我们介绍,以前都是邻居亲朋依次手捧骨头,转着圈吸食骨髓,现在图瓦人更多的是将嘴唇象征性的碰一碰或用中指沾一点骨髓放在嘴中品就好了。

砸骨吸髓的仪式后,接着再品尝主人家的手艺,喝酒吃肉,然后再到另一家继续进行砸骨吸髓的仪式,再其乐融融地吃肉喝酒,接着是再去一家。期间,有的家开始放鞭炮、烟花,欢呼,大声喊道“呼拉依”之类的祝福话。

砸骨头意思是告别过去的一年,迎接新年的到来,祝愿每个人象满溢的骨髓一样,幸福满溢,收入满溢,牛肥马壮。

“巴依楞”聚集的祝福

图瓦人信仰的是藏传佛教。大年初一,图瓦人要举行盛大的“巴依楞”祭司活动。整个喀纳斯村分成三个地点进行“巴依楞”祭司活动。

初一一大早,我们还在木屋里喝着奶茶,就听到木屋外大声喊着“呼拉依”,站在木屋前,随着“呼拉依”的声音渐起,附近的村民纷纷手捧哈达,拿着食品奶酒祭祀的东西,走出家门会合。原来这一天村中所有的男人,都要身着民族服装,在日出前,汇集到村中,跟随每一个祭祀点的带头人上到指定祭祀地点。

我们跟随其中一支醉庞大的队伍来到喀纳斯老村村头最大的祭司点,登上山头后是一个平整的场地,正中间是提前用白雪堆起的圆形雪台,这就是祭祀用的“雪敖包”,雪敖最上面一层堆放木材,旁边插有一棵比较大的树枝,是用来绑哈达用的。

当新年的太阳终于升起来,祭司活动就开始了。

仪式一般由年长的老人主持,当老人高喊祝福的话语,敖包上的木材瞬间被点燃,所有人都开始大呼“呼拉依”(祷求保佑)。呼声响彻山谷,然后人们围着雪敖包边向火苗扔去食物与奶酒,边高声呼喊“呼拉依”,在老人的简短祝福后,大家纷纷拿起祈祷吉祥的布条绑在树枝上,等人们都系好布条后,整个人群自觉的围着敖包转着圈,大声喊着“呼啦依,呼啦依”!声势浩大,非常壮观!我被感染了这种热情的气氛,站起身来也加入到图瓦人的行列,大声喊着“呼啦依!”

在热烈的“呼啦依!”吼声后,由年长的老人带领下,开始手捧哈达,相互拜年,年长的手在上,年轻的手在下,身体稍侧,互送祝福。

拜年结束后,所有的人突然散开,只有两位长者单腿蹲在正中间,旁边的人纷纷开始掏烟,在一旁等待,只见两位老人,稍年轻的老人点燃一根烟,自己吸了一口后,递给年长的老人,老人接过吸了一口后,又回递回去,就这样,两个老人仿佛在表演吸烟一样,陶醉的你一口我一口吸完一根烟后,旁边的年轻人纷纷向前给老人敬烟,老人蹲在中间眯缝着双眼,不停的接烟,吸一口回递,10分钟后,每个年轻人都给老人敬过烟了,于是年轻人之间开始轻松的敬烟,气氛活跃了许多,有的年轻人拥抱一下才接烟,有的则笑着开着玩笑才递烟,每一根烟都是许多人一起吸完的,代表新年的祝福相互传递。顿时,整个平台上烟雾缭绕,熏的我们每个人云里雾里。

敬完烟,大家坐下来,一边吃波尔萨克,一边喝奶酒,看着村民们先是自饮一碗,品品酒,接着开始频频互相敬酒,没过几分钟,有的图瓦人已经醉眼迷离了,然而图瓦人就是有这个本事,醉了依然知道有礼有节地互相祝福敬酒,按部就班的做完最后一道程序,酒过几巡后,大家排着队围着雪敖包转圈,将剩余的食物都用火烧掉。最后在“呼拉依”声中,结束了祭司。之后,男人们开始三五成群,相互结伴到家中拜年喝酒,往往不醉不归。敬酒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a533501008hbf.html22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