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喀纳斯湖探险(3)图佤人家寻根 西域游记系列.

[游记]喀纳斯湖探险(3)图佤人家寻根 西域游记系列.

2008-05-22    sina.com.cn

(三)图佤人家寻根

在新疆美丽的哈纳斯湖畔,生活着2000多秘密居民,他们一直在水草丰美的哈纳斯地区过着几平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过去和将来,他们就是--一图佤人。如果说喀纳斯迷人之处除了那迷人的风光和水怪的神秘传说外,还有就是关于图佤人的故事。

图佤人属于我国北方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现在图佤人最多、最集中同时也是民族传统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村庄是在哈纳斯湖附近隶属于布尔津县的禾本村。禾木村也是现在仅存的3个图佤人村落中最远也是唯一不通公路的村,从布尔津县城到禾木村近170公里,沿途要穿越高山峡谷、森林草原、茫茫戈壁。目前只有大卡车和吉普车才能进出。这次因为日程安排很紧,看来无缘去那神秘的地方了。

虽然不能亲临那久远古老的村落,但那一栋栋的小木屋和成群结队的牧群,与高山、森林、草地、蓝天白云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却早在我心里形成一个个画卷。

新疆“西部第一村”白哈巴村

它是21世纪人们向往的一个世外桃源

图佤人那原始的生活方式

小木屋

但在喀纳斯风景区也坐落一个被称为新疆“西部第一村”白哈巴村。村里居住着另一支与世隔绝的部落-图佤人部落。它是21世纪人们向往的一个世外桃源,图佤人那原始的生活方式,独特的服饰,风俗习惯等无不让人叹为观止,这是我们日程安排的内容,这正是我十分向往的地方。

图佤人的来宗去脉,一直是个迷,在史学界至今也是争论不休。有些学者认为,图佤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滞留此地的部分老弱残兵逐渐繁衍至今;有的学者认为,图瓦人的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现在的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一带)迁移过来,然后世居于此。近来,又有学者研究认为,图佤人可能是印弟安人的祖先。说法很多,但至今尚无一个准确的定论。但图佤人自己却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是蒙古族,而且从其服饰、风俗、文化等观察也完全看出其间印痕。我的地道的满族人(尽管我的履历上由于历史政治原因我谈汉族),祖上由于满清王朝的满蒙一家的政治战略所以满蒙世代联姻,在政治等级上也处在较高的特权阶层。我查阅了我的祖典,竟发现家族史上由1910年上朔,从我太奶奶开始,母辈几乎全是来至于蒙古科尔沁大草原的公主。所以我说我的血管里躺着一般满族人的血,一半蒙古族的血。也许这正是我迷恋美丽的蒙古大草原的血亲因素,也许这正是我正是十分痴迷的喜欢马,并具有很不错的骑术的先天原因?当然早年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流落的苦痛的经历也是我由此迷恋骑马的最初起因,但今天想来偶然中也许与我蒙古族这些血亲方面的缘故有关,使得我对所有成吉思汗的后人都心存一种格外的天然的亲情,除了学者对于文史现象的研究乐趣外,这也是我所以渴望到图佤人中间的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也许这正是一种寻根的情结。

也许这正是一种寻根的情结

到村子里家坊的人家叫巴图,大家开玩笑的说这是巴教授兄弟的家,我一笑而过,可是如果探究满蒙的历史两个民族真的是十分亲密的兄弟。

清晨,天边露出了蓝天与暗红色的朝霞。但见太阳先将远处哈萨克斯坦大山的山梁染成红色,又慢慢爬上白哈巴村中的松树和桦树林梢,将其染得金黄通透,而雾气逐渐消散,形成云朵往天上飞,阳光透过疾走的云块洒向地面,使白哈巴村及其附近的山水树木人家变幻无穷,几乎每一秒钟都不雷同,厚重色彩只有在油画中才能欣赏得到。当村民们居住的古朴、独特的小木屋升起袅袅炊烟,错落有致散布于村中的栅栏被打开了,一群群牛羊走了出来,漫步到小溪边悠闲地吃草饮水,好一派安宁、静谧、祥和的景象。

大家开玩笑的说这是巴教授兄弟的家

巴图:满足和蒙古一家人,我们是有渊源关系的

我们走进了巴图的小木屋

我们走进了巴图的小木屋,小木屋已成为图瓦人的标志,图瓦人可以称为鲁班的继承人,他们可以不用一根钉子,只用圆木盖起一座房子。圆木堆积的墙壁之间的缝隙只用苔藓类植物塞紧就行,既保暖又防潮。一座座图瓦人的木屋就像童话中的小矮人居住的房子。它们基本有大半截埋在土里,以抵挡这里将近半年的大雪封山期的严寒,显得特别原始古朴,并带有游牧民族的传统特征。房顶一般用木板钉成人字型雨棚,房体用直径三四十公分的单层原木堆成,既保暖又防潮。

盛情款待

敬天敬地敬人,和蒙古族的风俗同出一辙

巴图看上去即像蒙古族也隐隐的有些东亚人的痕迹

巴图是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看上去即像蒙古族也隐隐的有些东亚人的痕迹,这也正是图佤人的来宗去脉学者们也所已无法达成共识的原因之一。巴图十分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小木屋,拿出许多当地的土特产招待我们,许多虽然当时都和我们介绍过,但现在我还无法记得清那怪怪的名字。但当向我们敬酒的时候我突然的有了结论:他们是蒙古族的后裔,因为那所有的敬天敬地敬酒仪式完全和蒙古族的祭祀仪式和民风风俗同出一辙!巴图果然是我的兄弟。

图瓦人久居山林地带,以放牧和狩猎为生,人称“林中百姓”或“云间部落”。由于过去交通不便,他们极少与外界联系,因此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其古老的部落、氏族观念和宗教信仰,留下了许多岩刻、岩画、祭祀和墓葬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图瓦人的食物也是以奶制品、牛羊肉及面食为主,他们用牛奶烧奶茶,做奶酒、奶酪、酸奶。奶酒是当地图瓦人待客的上品。而且它的制作工艺也不算繁索,主要过程是:用特制的酵母将煮熟的牛奶发酵,又将发酵的牛奶放入锅中蒸煮,同时在锅上扣一木缸,上部设一流槽,奶酒就从流槽中流出,然后罐装即可。这一切都与蒙古族有着惊人的相似。

为什么叫图佤人不说是蒙古族呢?我提出了一个很可笑的问题。随团的都是各方面专业人士和相关专家,一位民族学专家阿鹏解释说:一般不超过一万人的部族是不成为“族”,只能成为“人”,所以才有了图佤人这个称谓。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看来我真是学到了许多东西。

图瓦人的信仰以藏传佛教为主,在当地有专理佛事的喇嘛,居民家里都有班禅像,此外,他们仍保留了许多原始自发的自然崇拜,图腾就是原始宗教的早期崇拜形式。

礼节

图瓦人的礼仪也有很多,如新生儿的诞生礼,婴儿期的摇篮礼,幼儿期的剪发礼,成年后的婚礼,死后的葬礼等等。图瓦人的婚礼一般选在秋天牧闲季节进行.每到结婚时,一家的婚礼就是全村人的节日,男女老幼都穿着礼服、带上礼物赴宴庆贺。大家唱歌跳舞吃肉喝酒,未婚青年进行角力比赛等等,喜庆活动会一直持续到深夜。

图瓦人的丧葬有火葬、天葬和土葬三种形式,由于火葬容易引起山火,天葬又不易提倡,所以现在一般都以土葬为主。

图瓦人特别喜欢一种名叫“苏尔”的口笛。这是一只用芦草茎制成的竖笛,看上去极为普通,但吹出的声音却美妙而又神奇,仿佛又将你带回了遥远的过去。目前在喀纳斯这里既会制作又会吹奏这一乐器的只有一位名叫额尔得什的图瓦老人。老人自行创作编奏的曲目多达几十首,经常吹奏的曲目有《美丽的喀纳斯湖波浪》、《雄伟的阿尔泰山》、《黑走马》等。目前其独有的吹奏技艺尚无后人传承。当地的民俗专家介绍说。一个对音乐有着痴迷情怀的人自然会对此有特殊的兴趣,如果能够听到这美妙的声音也不枉此行,况且这可是一个濒临绝迹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知道这是个不好满足的不情之请。

“额尔得什是我的叔叔,我可以请他老人家过来…….”我大喜过望,心里想这可能是神灵的护佑吧,不然何以有这么多的巧合和缘分,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力量在暗暗的安排这一切。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50edc01000c7p.html41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