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俄罗斯之行[6] |
[游记]俄罗斯之行[6] |
2007-07-28 sina.com.cn |
火车经过一夜的奔驰,天亮的时候,接近圣彼得堡,两旁高大的树木森林依然呼啸而过,足以使人感到俄罗斯的地域广大,间或可以看见闪闪而过的小镇,清一色的木制房屋,也有种人烟稀薄的沉寂,和日本东京到大阪的人口密集,城镇连片的情景,真是两个世界。进入酒店第一件事就是吃饭,自助早餐的餐厅绝对俄国风格,就是一个“大字“,大厅、大盘子、大面包、大桌子、大椅子,在现场弹竖琴助兴的也是人高马大。食物品种大香肠、大面包,种类很多,还算过的去。熟鸡翅,肉排都很好吃,也许我们还是不习惯,只是吃起来没什么太特别的,就是香肠面包之类。 圣彼得堡在俄罗斯历史长河中作为首都曾长达200多年。1703年,当时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为了表示自己与芬兰争夺出海口的决心,亲自在位于芬兰湾东部涅瓦河口三角洲的兔子岛上建立起彼得保罗要塞,后扩建为城,当时称为圣彼得堡,成为帝俄时代的通海门户。1712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在此后的200多年时间里,圣彼得堡逐渐发展成为沙皇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如今,圣彼得堡市拥有人口500多万,市区蔓延到涅瓦河口三角洲的42个大小岛屿,由300多座桥梁相连,河水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0%左右,成为“俄罗斯的威尼斯”。 中俄金融合作会谈在圣彼得堡只用了半天,留下的时间就是由彼得格勒银行家协会带我们出去走走。第一次在列宁十月革命的故乡游荡,总是有种不无名状的心情,急着去冬宫那个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地方。 冬宫所在的地方是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位于彼得堡市中心的涅瓦河畔,气势雄伟。。走近这座宫殿,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华丽而宏伟的堡垒式建筑,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蔚蓝色与白色相间的建筑,高有三、四层,宫殿四周有两排柱廊,宫内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镶嵌;以包金、镀铜装璜;以各种质地的雕塑、壁画、绣帷装饰;色彩缤纷,气派堂皇,是一个你可以在里面流连三天都不会烦闷的地方。当导游告诉我们地板上的与天花对应的图案不是画,而是由一块块原木拼成的时候,我们惊叹那艺术的功夫与魅力,而当再次告诉说是从十八世纪保留至今而非复制品,更是惊诧于那精美如新的地板是何等的神奇。 资料记载,冬宫原来是俄国沙皇的皇宫,是历代沙皇专制统治的象征,现在是圣彼得堡国立博物馆的一部分。据介绍,冬宫初建于1754年至1762年,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罗克式建筑艺术最伟大的纪念物。后来一场大火将其焚毁,重建后在二战期间,再遭破坏,战后得以修复。现在的冬宫是一座长方形宫殿建筑,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19世纪中叶,当时的俄国有一项特别的法律规定,圣彼得堡市所有的建筑物,除教堂外,都要低于冬宫。冬宫在二战中受到很大破坏,但馆藏的艺术珍品得到了保存,这里的收藏真的是包罗万象的。如今,在冬宫宽敞明亮的展厅里,共有各类文物270万件,其中绘画、雕塑、版画和素描、出土文物、实用艺术品、钱币和纪念章等,具有丰富的原始文化史、古希腊罗马文化史、东方民族文化与艺术、俄罗斯和西欧文化艺术史。据说展览线路加起来有30公里长,可算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艺术长廊。冬宫所以有如今这么大,所以有如今这么多的收藏,完全是当初凯瑟琳女皇的手笔。那个有过无数情人的凯瑟琳,不断地扩建宫殿摆以放情人们的礼物和自己的收藏,用得国库据拮也在所不惜。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两万名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在十辆装甲车的配合下,包围了沙俄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晚上,“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士兵开炮轰击冬宫,标志着十月革命拉开序幕。现在,冬宫是圣彼得堡的标志性建筑,这是我们此行圣彼得堡最感兴趣的地方。 匆匆告别了冬宫,顶着烈日,我们赶往圣彼得堡的郊外,去参观另一个宫殿—夏宫。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fc7bdb01000a7p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