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莫斯科一日游记

[游记]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莫斯科一日游记

2007-07-24    163.com

埃及游记(四)

内蒙照片

字号: 大 中 小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莫斯科一日游记

为什么叫这个题目呢?我喜欢这几个词的音韵和感觉。作几个相关联接地说,这是个电影的名字;莫斯科市内有苏联共产党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搞的高大的几大建筑,看起来大多和北京展览馆风格类似,其中之一是座居民楼,不知为何莫斯科人将其称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另外就是我的胡乱想象了:也许是因为冬天太冷,以至于眼泪一流下来就冻住了?或者是因为莫斯科人如其气候般冷若冰霜。

我觉得城市有性别,如果简单地把城市比喻为人的形象,按照我的想象,北京是个继承了点儿祖产又学了点儿新时髦的北京侃爷,西安是个深沉古朴的陕北大汉,杭州是皓齿明眸的大家闺秀,从此行的印象,我觉得开罗是个外罩西服上衣、内着长袍、身世沧桑却一口英语的阿拉伯老人;而莫斯科是一个冷俊的森林武士,他有着银白色的童话般的铠甲和冷酷的外表。

从飞机上看俄罗斯、出莫斯科机场到在机场公路上,对莫斯科的自然环境有几个最深刻的印象:第一,白雪覆盖;第二,遍布森林;第三,碧空如洗。白雪覆盖的森林和广阔的冰湖随处可见,密布参天大树的森林中树种多样,与中国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截然不同,是明显的原生森林,有着完整的生态系统。虽然莫斯科城市规模相当大、汽车众多,但是空气质量极佳,蓝天明艳而澄澈,能见度很高,能望到极远的景色,令我这个对空气污染很敏感的人极为舒适愉快。历数此次旅行途经之处,不论是黄沙漫天的卢克索帝王谷,还是交通秩序混乱的开罗,空气质量都比北京好得多,就更不要说晴空万里的莫斯科了。

过关

凌晨从埃及上飞机,早晨六点左右抵达莫斯科,虽然对这痛苦的机上一夜恐惧已久,但是一想到能到莫斯科看看,还是满怀欣喜。从莫斯科出关时就遇到了问题。入境时,大家分散在几个队列中,那边的队列不知为何停滞住了,我排的这一队的入境官员是几个窗口中唯一一位男士,有着略显怪异的苍白而瘦削的长脸庞,他模糊叫了我的名字,我抬起疲倦的眼睛看着他,他注视了我至少3秒钟,我觉得他严肃的表情下隐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善意的微笑,于是盖章顺利通过了,慢慢地,我们大部分团员通过了,但是有二位女性团员不知何故没有通过,好久才得知,她们被怀疑是一个中国女性通缉犯——这时我才明白那个官员为什么注视我那么久。过了约二十分钟,一个女孩解除了嫌疑通过了,另一位却仍然不放。年轻的领队焦急地四处用英语问讯,无人理睬或“No English!”。团员们疲惫地坐在仅有的几个椅子上,其余支撑不住的只好坐在行李车上发呆。等了半天,领队告诉大家机场正在联系传照片比对,原来是我们这位同伴与被通缉者同姓。领队终于联系到了当地接待我们的导游,得知这是很常见的情形,我们才等了一个多小时不算长,我想大家当时的心情一定都与那个等候地方的光线一样灰暗——凌晨从埃及坐了四个多小时飞机来到莫斯科,也许要在这个空气憋闷的机场呆一整天了。终于同伴通过了,挤过拥挤的人群,见到了莫斯科的阳光。

莫斯科的阳光

我们在开罗机场就把所有的保暖衣物都穿上了,为莫斯科的严寒做好充分准备。也许是刚从暖和的室内出来或是因为有阳光的照耀,从机场大厅到旅游车的短途步行并不觉得很冷。灿烂的阳光与寒冷的空气令我极度疲倦的身体有了点儿新鲜感觉,好像对一个萎靡不振的人迎面泼了盆凉水一样。路边有扫在一起的厚厚的积雪,道路上因撒了溶雪剂而带着泥水,停车场里基本都是不错的车,我一眼看到一辆黑色的奥迪TT,但是贱满了泥,大概是因为冬天多雪,我觉得莫斯科人估计要等到春天才会去洗车——满街上车虽然都不错,但没几辆干净的。

堵车

一上机场公路——我想不应被称为高速,导游就提醒我们说,机场距市区虽然仅有15公里,但是最快也要1个多小时到达,因为正值早高峰时期,非常拥堵,这段车程她最长经历过10个小时。事实证明她没有夸大其辞,在收费站排队通过后,迎接我们的是前方无尽的阻滞的车流,旅游车缓慢地时走时停。我刚刚提起来的兴致一下又被打落了,不禁涌出可怕的设想——就这样坐几个小时车勉强晃悠到市区,来不及看什么就再堵着晃悠回来赶晚上的飞机。还不如让我到旁边的森林里的雪地上打几个滚呢!事已至此,也只有凭运气了。坐在旁边的同伴有气无力地说:“以后再也不出来玩了!”这也是我当时最强烈的想法,我们已经疲倦得体力不支了(当然这种想法在我们看到漂亮的红场后就一扫而光了)。我迎着强烈的阳光,再也没有精力去欣赏路边白雪皑皑的广袤的森林和湖泊,沉沉地睡去。

一会儿醒来,导游在讲述莫斯科拥堵的原因,与北京相似,莫斯科市中心地价奇贵,比北京市中心贵得多,普通上班族没有能力在市区购房,只好在郊区购房,早出晚归,大量时间耗费在上下班的路上。而且莫斯科城市地基不好,极少有地下停车场,停车也是莫斯科一大问题,为了在城市里找到停车位,常常要排队等待一个多小时。我们在市区坐车游览时还见到立交桥拐弯的斑马线区域都见缝插针地停满了车。看来堵车与车位紧张真是现代大都市的顽症。

红场

等我再醒来,车已到了市区,两旁的古典或仿古典建筑上有许多装饰。不久我们在一个广场前下了车,在户外多待了一会儿,就感到了彻骨的严寒,大家跺着脚听导游讲解,旁边来往的俄罗斯人身材壮大、大多衣着华贵的貂皮大衣。

这就是莫斯科举世闻名的红场了。我们兴奋地向红场中心进发,目不暇接地仰视着那一幢幢漂亮的童话般的建筑。

红场中搭建了个露天溜冰场,一些市民熙熙攘攘地滑冰,但是多少影响了红场的整体景观。

我们向着最漂亮的那个建筑跑去,早把疲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们在莫斯科红场游览时基本都是跑步行进,一来是时间紧迫;二来是广阔的红场上的建筑太漂亮,每个都看不够、照不够,看见下一个建筑就像孩子一样兴奋地又跑过去看;三来是天气着实寒冷,好像如果站着不动就要冻住了——那样透彻的寒冷让我恍惚觉得街头、广场上的那些雕像其实是被冻住的人。

虽然俄罗斯人和他们天气都是那么冷冰冰的,可建筑是那么地有趣,颜色明亮的间隔反复的方格、花纹,还有一个个高耸的尖顶,我越看越觉得好玩。从这些辉煌的建筑看来,我觉得这些貌似冷酷的民族一定有我们没有看到的多彩的一面。站在红场上,我仿佛是一个孩子突然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四周是奇异的漂亮房子,我仰着头怎么也看不够。

下图:尼古拉塔

下图:救世主塔。

我对俄罗斯的了解太有限了。我上中学地理课和历史课本该讲到“苏联”的时候,正值苏联解体,所以老师对我们北面这个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国家基本就没有讲,理由是教学大纲不要求。我以前对于俄罗斯的风格独特的文学艺术是很喜欢的,现在发现,这些多彩而巍峨的俄罗斯建筑在白雪的映衬下是那么地可爱、美丽。

莫斯科的代表性建筑:瓦西里·博拉仁诺夫教堂

瓦西里·博拉仁诺夫教堂下的流浪狗。

下图:世界名校——莫斯科大学

车上拍的路边的东正教教堂,有着典型的“葱头”式金顶。

下图:库达菲亚塔与三位一体塔。由于围墙内的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的历史中心,也是重要的要塞,历经战火的洗礼,逐渐形成了坚固的围墙与易于瞭望的尖塔。

下图:漂亮的阁式宫

克里姆林宫系列建筑,下图好像是枢密院一类的地方。

克里姆林宫教堂广场的古俄罗斯建筑:

下图:“伊万雷帝钟楼,乌斯宾斯基钟楼与菲拉列托夫附属建筑”,这是从旅游手册上查的,大概三个尖顶分别有名字。哎呀呀,俄罗斯人名字复杂,建筑的名字也复杂!导游警告只许在人行道上行走,不得走到马路上,因为,马路上可能过总统的汽车。

“炮王”与12使徒教堂

钟王,放置在上面那个名字好长的建筑下面,由于某次大火中某个救火者稀里糊涂地向烧得通红的大钟泼了桶凉水,大钟就掉了一块下来。说是钟王,好像没大钟寺的大吧。

下图:乌斯宾斯基(圣母)大教堂

下图:报喜教堂

下图:伊万雷帝钟楼,乌斯宾斯基钟楼与菲拉列托夫附属建筑......(真啰嗦!)

下图:乌斯宾斯基(圣母)大教堂, 多有趣的圆顶啊!

下图:右面的大葱头是“里兹波洛热尼亚(沙皇金袍)教堂”的顶,左面的十几个小葱头是阁式宫的顶。

在阿尔汉戈尔(大天使)教堂的经历

跟团参观景点其实是很懒惰的一种旅游方式,参观者懒得事先去研究目的地的人文历史和特色建筑等,只是听完导游讲解后匆匆赶往下一个景点,有点儿像完成任务似的填鸭。由于旅行社的安排很紧张,总是力求在最少的时间里安排最多的景点,所以导游都似铁人般地马不停蹄地位移、讲解、再位移。作为二十多个团员中的一员,如果想把导游的话听清百分之八九十,就必须密切关注导游动向,见缝插针地钻过人群紧随导游而行,每到讲解点都占据靠近导游的有利位置才行,稍有自由散漫地东张西望、观景望天、过多照相欣赏,都可能错过导游的讲解。旅行了这么多天,我不像开始那么勤快了,还是多看看景,具体介绍等回去再查不迟。在阿尔汉戈尔(大天使)教堂,我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也正是因为没有听清导游的讲解,接下来在教堂里发生的事情让我好像突然被抛到空中一样地惊诧万分——此行继阿斯旺火车站以来的第二次震惊事件,而且更为震惊。

信步进入教堂内部,我禁不住被璀璨的大吊灯和教堂墙壁上直至圆顶上所绘的一个个精美神像所深深吸引,等我看了个大概后才恋恋不舍地回头找寻导游,隔着几排人,我听到了导游的话:“……第二种是黑教士,这些黑教士是不结婚的。”我没听明白,随即就忘了。这时大家开始自觉而安静地向正对教堂大门的那扇墙靠拢,我不知为什么,也跟在人群后面,还在仰头看教堂顶部那些以金色、红色为主色调的巨大的耶稣神像壁画。教堂里除了我们这批游客外,还有个别当地人,一位满头银发、身着洁净的纯白色和蓝色衣服的俄罗斯女性年长者回头对站我前面的文静的中国姑娘慈祥地微笑了一下,这是此行我唯一一次看到俄罗斯人对中国人微笑。

大家都不说话,只听轻微的悉悉的衣料摩擦声,越过几排人头,我看到前面走来四个穿黑袍的人,一字排开站好,每人打开手里的黑色硬皮本。对这些我没怎么注意,仍然在东张西望。突然间,传来一种声音,一种我从来没听过的声音,简直无法描述,那声音洪亮而优美,像金色阳光一般突然灌满、照亮整个教堂,仿佛是从天顶上传来的——难道是教堂顶打开了传来来自天堂的声音?我仔细地看教堂的顶,根据我的肉眼观察,壁画和建筑依旧,顶部既没有裂开也没有天使和祥云在上面飞;难道是从地底下穿出来的?——花纹地板也依旧;其间我注意到前面这四个人手捧硬皮书,嘴巴张开唱着什么——难道是这四个人唱的?不可能!这区区四个人怎么可能发出如此音域宽广、洪大、丰富而美妙的声音!一定有什么特别的乐器在现场演奏!那醇厚的低音应该是大提琴和中提琴的和声,那明亮的中音是黑簧管,还有长笛、小提琴……四周一定有个交响乐团在伴奏!我仔细地四下里搜寻,还是那个教堂,四周什么也没有。我仔细再仔细地听,这声音圆润至极,没有乐器拉奏或吹奏的痕迹。我再次看了看前面的四个黑衣人,真的仅仅是这四个人唱出来的?好像为了验证我的疑虑,这时四个人之中的一个唱出华美的高音,其他三人作低音伴奏,仿佛是在众神的簇拥下,主神灿烂地登场,光辉盖过了一切;一会儿,另一个黑衣人唱出高昂的音符,第一个高音者退回作低音伴奏;又一会儿,第一个高音者又唱出温厚的低音独唱,其他三人作高音伴奏……到此我的言辞再也无法描绘了。我平生第一次意识到人的喉咙能够制造出如此完美的声音,当然也许他们多少借助了教堂的回声,使得那声音环绕着教堂的圆壁作着美妙的盘旋。我以前一直认为帕瓦罗蒂的嗓音是我听过的人类发出的最美的声音,现在仍然这样认为,但是老帕的声音明显能听出是人类歌唱的;而今天听到的这种声音甚至不太有人歌唱的痕迹,更像是来自天堂的召唤、宇宙的冥想。

我可以如此形容,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一个自认为笃信科学、但实际上对宗教和科学都不了解的无知者,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对任何一种宗教提起一点儿兴趣。但是此时此刻,我理解人们为何信仰宗教,我羡慕宗教信仰者,我相信他们在信仰中能获得无上的幸福。因为在如此纯净的声音中,所有我能感知到、想象到的都是圣洁、美好、善良而谦逊的,我好像有一种被净化、重生的感觉。我相信一个普通人在听过这样仿佛来自天国的声音后,定会检讨自己的过错或抛弃阴暗狭隘的心态,努力去做善良美好的事情,并用自己的美德去感染他人。

教士们在展示美妙歌喉后,走到一个桌子前,大家追随着他们,教士们做了一件让我当时有些出乎意料的事——毕竟当时我满脑子还都是天使啊,光环啊什么的——他们开始签名售CD,而且价格不低,500卢布一张,原来他们是个出名的宗教合唱组合。转念一想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作些布施本应该,更何况聆听了那样美妙的声音呢。

后来我知道那没听全的导游的话了,她大意是说这个教堂下午有时会有唱诗,在这个教堂唱诗的都是黑教士。在当地有志成为宗教传播者的人在从宗教学校毕业后,一部分教士可以结婚,另一部分不可以结婚,成为黑教士。所以说,我们那天听到唱诗是很幸运的——对我而言这样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经历很是奇异。也许这就是旅行的独特魅力吧,在不经意间获得全新的东西、甚至是颠覆自己的许多想法。每个人的感触都是不同的,我后来问同行人,别人几乎已经把我印象最深的这件事忘记了。

下图:无名烈士墓

下图:无名烈士墓上的一枝康乃馨

下图:无名烈士墓的火焰

转自:http://sleepingcatcat.blog.163.com/blog/static/2366967220074232841939/59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