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在莫斯科大剧院看戏——新俄罗斯游记 |
[游记]在莫斯科大剧院看戏——新俄罗斯游记 |
2007-08-04 tuniu.com |
观看文艺演出是莫斯科人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外国人如果没有进过莫斯科的剧院,那么就等于没有到过莫斯科;尤其在俄罗斯人已经没有力气炫耀其军事和经济实力的今天,剧院便几乎成了他们展现民族骄傲的唯一场所…… 今天,你只有走进剧院,才能触摸到这个民族的一点灵魂——尽管其中很少勃勃生机,很少那种粗野而骚动不安的原始张力,但这毕竟是俄罗斯的底蕴、底气…… 最初知道莫斯科的剧院和演出才十几岁,那时读别林斯基评论当时的天才演员莫恰洛夫演出《哈姆雷特》。演出是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坐落在莫斯科大剧院旁边的小剧院,即玛琳剧院。它的修建比大剧院还要早——别林斯基在这儿连着看了十多场,然后比较着每一次的演出,逐段、逐句地对莫恰洛夫的台词处理进行分析……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艺术,什么是戏剧,什么是表演,什么是莎士比亚,什么是哈姆雷特! 莫斯科的剧院就是这样与天才剧作家、天才演员、天才评论家的名字同时在我的脑海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几乎成了神圣的同义词。 后来我自己也学了导演,对戏剧、对表演、对剧院接触多了,但从来没有哪个名家,哪个著名剧院动摇过我心中的神圣…… 第一次看到莫斯科的剧院,是在电影《列宁在十月》里—— 舞台上正演到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中小天鹅一段,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旋律;突然,演出被几个大摇大摆走进剧场的革命者打断了。这些革命者背着步枪登上台采,把那些惊慌失措的小天鹅赶下台去,然后宣布了革命的成功…… 从电影里看到的这个剧院是富丽堂皇的。这个剧院就是莫斯科大剧院。 ■一个月能看到十多部经典剧目 大剧院在莫斯科的地位几乎可以与克里姆林宫相比。俄国的文化艺术和政治从来都是势均力敌的,不像中国文化艺术从来都是政治和政客的附庸。正如托尔斯泰曾经被俄国人称为另一个沙皇一样,现代俄国一直有两个权威——一个是克里姆林宫、一个是莫斯科大剧院。前者是权力的象征,后者是文化的象征。 到莫斯科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看戏,第一个想去的剧院就是大剧院。莫斯科大街上,到处都有专门出售文艺演出门票的售票亭,你可以在一个地方买到几乎所有剧院的门票——克里姆林宫剧院的芭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琴珂音乐厅的歌剧,专门演出经典话剧的小剧院、专门演出实验话剧的马雅可夫斯基剧院;还有契诃夫剧院、普希金剧院…… 这些像宫殿、像贵族沙龙的剧院在莫斯科不下30座。这么多剧院,又几乎天天演出,票自然十分好买;而且票价便宜得让你不忍心、不好意思——尤其是话剧,一场由国家级的著名演员演出的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最好的票不超过一美元,差一点的票则在人民币一元左右。 也是十几岁时,读过契珂夫的剧作《万尼亚舅舅》,后来又看了中国著名演员金山谈扮演“万尼亚舅舅”的心得《一个角色的创造》。一直盼望着能有机会看到这部戏能在舞台上演出;可即始终没能等到…… 来到莫斯科小剧院,一看演出剧目,就愣住了:一个月的演出剧目全部排出来,竟然有十部以上——《万尼亚舅舅》赫然在目;还有《海鸥》、《大雷雨》……出出都是名著,三两天轮换一个。此时想到中国的话剧观众,就是等上十年,也未必能等来一部名著的上演;相比之下,同样是由国家养起来的中国话剧界真是活得优哉游哉…… 在莫斯科大剧院看芭蕾要贵一些,而且难以买到:售票亭哪儿的票都有,唯独没有大剧院的。几乎天天如此! 票在票贩子手里。 莫斯科大剧院是一个旅游景点,几乎所有的外国游客都要到大剧院看看演出。这座曾经被权力控制过的莫斯科大剧院,现在被金钱控制着。 于是只好花高价——好的票20 美元,最低的5美元,是票价的十倍!谁说俄罗斯人没有商品意识? ■在莫斯科大剧院看戏 才走进大剧院的门厅,你就感觉到了满目春色。 在莫斯科看戏,寄存外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是因为室内温度高——即使你不怕热也是必须寄存的——而是要求高雅、体面。于是,各种晚礼服闪光发亮,各种项链、头饰闪光发亮,各种肤色闪光发亮;还有修长的腿、坦露的胸……演出还没有开始,你已经一饱眼福,深深地感受到美了。 终于走进了举世闻名的莫斯科大剧院。 它当然应该举世闻名!到处是宫廷般的金碧辉煌——烛火形的灯,红色的地毯,天鹅绒的幔帐,观众席位有四层!每层有20多个包厢!更叫人惊叹的是这么辉煌的剧院建于1821 年。 演出开始了——是美得令人陶醉的《天鹅湖》!纪念柴可夫斯基逝世100周年时,苏联已经解体,但在莫斯科却可以看到柴科夫斯基几乎所有的歌剧和芭蕾—— 俄国人似乎想向世界证明,他们政治上的辉煌没有了,但艺术的辉煌还在;他们没有了革命,却还有芭蕾;没有了列宁,还有柴可夫斯基。俄国人总是能骄傲的! 演出开始了。 这是一种古典的美,一种华贵的美——剧院、音乐、演员、观众全都沉浸在高雅的美中;更为美妙的是观看演出的形式——静悄悄地观看,几千观众无声无息,热情地鼓掌而绝没有人狂呼乱叫;幕间就有观众献花、演员谢幕…… 然后是很长时间的幕间休息,全体观众都到剧院餐厅休息、就餐。这是莫斯科看演出时必不可少的仪式。 莫斯科所有剧院内都有与剧院同样豪华典雅的餐厅;所有观众在演出休息时都会到餐厅去——或在餐桌上摆满美味佳肴,或只要一小杯葡萄酒站到画廊里,一边品味美酒,一边欣赏名画……这场面与台上的演出同样动人:人很美,服饰很美,举止言谈很美…… 此时,你会想象,当年沙皇皇宫里的沙龙肯定就是这样;你还会想,要是我们中国那些腰缠万贯的款爷到了这里,他们会因为这里的典雅、高贵而自惭形秽呢,还是会以一掷千金的派头来显示自己的财大气粗? 整个演出的高潮是终场时的谢幕。这是演出的一部分,观众全体起立鼓掌致谢,没有人喧哗,没有人争先恐后地退场,演员一次次谢幕,真诚、一丝不苟…… 演员和观众都从对方那里感受到了对自己的尊重和真诚的谢意—— 观众与演员不是花钱与挣钱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交往,是灵魂与灵魂的美好交流…… 时光突然退了回去,突然退到那个有帝王、有贵族、有烦琐的宫廷礼仪的旧时代。这时我突然想起了电影里那几个背着步枪走上舞台的革命者……今天,他们的后代是不是也坐在大剧院的包厢里,也高雅地举着望远镜,高雅地向小天鹅致敬? 大剧院把那个集文明与愚昧、华贵与落后、高雅与专横于一身的旧时代一分为二,只保留它的美、高雅和华贵。然而,这一切仍然给人以陈旧感,这华贵和文雅仍然像是那种没落贵族的艰难支撑…… 是的,比起那些用剪刀在牛仔裤上所剪出来的破洞,比起那些狂喊狂跳的歌星和追星族,莫斯科大剧院的确过于美好、过于文明,也过于陈旧…… 俄罗斯已经文明得太久、骄傲得太久了,所以他们只欣赏自己,所以整个冬季莫斯科有柴可夫斯基,有格林卡,有普希金、契诃夫、奥斯特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冈察洛夫……可就是没有一台外国的戏——没有莎士比亚、没有奥尼尔、没有易卜生、没有斯特林堡,没有茶花女、没有卡门…… 这是俄罗斯的富有和骄傲,也是她的欠缺和贫乏…… 作者自叙 赵启强 某电视台导演。 十多岁就开始做文学梦,读了很多,也写了很多。当年,正是拿着一本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才把自己推荐到电视台的。 没有将文学梦做到底,因为一个处于历史关头的现实比文学更有力量——这个先是高度政治化,后又高度经济化的时代,有太多的问题向拿笔的人挑战。 文学无力承接这种挑战。只好拒绝了文学的诱惑,而着力于我们这个时代政治、社会问题的思考。于是,在“文化热”中,仍然坚持着制度的思考和批判,并坚信中国的问题不应该由老祖宗的文化遗产负责,更不应该由中国老百姓的“民族文化心理”负责,坚信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惨烈,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于是,就有了包括《光荣的荆棘路—改革家们》在内的一百多万字的政论作品的发表。 今天,文化热已经让位于经济热,意识形态神话已经让位于市场神话,“发展是硬道理”已经演变成了“GDP崇拜”,但中国的悲剧似乎并没有了结的迹象;因此,仍然在文化和经济之外固执地盯住政治制度,锲而不舍地呼吁政治思考、政治批判和政治改革…… 但也没有成为一个政治、历史学家——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首先应该对自己的生存和职业负责;于是也写剧本,也导演电视剧;于是,文艺界的朋友说赵启强是搞政治的,而学术界的人则说,他不过是搞电视剧的……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发表于 15点13分, 推荐给好友 hourglass 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645832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