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宝马总部参观的路上,我问开车的孔安德先生,前面哪辆车是不是宝马1系。他说是,接着解释——在欧洲,很多人不愿意把型号贴在车屁股上,这和中国很不一样。这是9月16日,法兰克福车展正在举行,宝马参展的车辆中有130,这车要引入中国市场,屁股上的数字肯定会让人觉得亲切,130原来特指一种运货卡车。老孔是宝马公司住北京首席代表,他大概也知道,有些买了730的人,还要把那标签篡改成745,以显得更高档。您说您都买了7系了,还较这个劲干吗?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简单的改装。我至少知道三个家伙对自己的宝马车进行过真正的改装,其中最为疯狂的一个是改330ci,该车172Kw的功率,0到100米加速6秒2,已经相当了得,他心中的最爱却是宝马M3,中国大陆还没有进口M系列,因此他只能通过改装,让这部330ci接近M3,可谓敢想敢干。不屈从于品牌,才能说是“玩车”。 我们到德国来,并不是参观法兰克福车展,而是来试驾BMW760Li。这个活动从参观宝马公司的项目中心大楼开始。这座建筑的设计师甘特·海恩先生带我们参观。2005年6月一期的《世界建筑》杂志,对海恩建筑师事务所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他们的许多项目都与汽车有关,包括为奥迪、大众设计的汽车展览馆,这座宝马项目中心也被详细讲解过。看到这座建筑,我想起一个建筑师为一所学校进行的设计,他问自己:学校里最重要的是什么?他的答案是:课间休息。因此他的设计都以方便学生交流为主。宝马项目中心也以协作和交流为理念,巨大的中庭、几处咖啡厅、露台、随时能看到室外的视野,让这座建筑显得很有灵性。四侧的设计工作间都有空中走廊通向中央的楼中之楼,那里就是新车模型的所在,设计师可以看到自己电脑中的细节设计,也可以看到车模显示其他的工作人员的想法与进度。这个楼中之楼,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始终帷幕四垂,有记者对着它照了张像,几分钟后就有工作人员上来要求删除那张照片。 甘特·海恩先生介绍,当初设计这个建筑,宝马提出的一个要求是,一辆车从设计到投产的周期,要从7年缩短到3年,这座大楼帮助宝马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对这座建筑印象最深的是食堂,食堂分14个部分,分别是牛排、意大利面、批萨、亚洲饭等等,在亚洲饭那里,能看到春卷、泰国米饭、虾汤等多种选择,而且有一个来自北京的小伙子在那里主厨。这个食堂可供项目中心2000多员工吃饭,一个汤5毛钱,2块多欧元能吃饱,实在是好福利。 BMW原来的总部大楼正在维修,该大楼的造型像一个发动机,70年代建立起来的时候,大概就号称是现代建筑,要留给21世纪的观众鉴赏,现在是21世纪,看着那栋大楼,还是觉得难看。另有一片地方,正在兴建 “宝马世界”,将包括宝马博物馆和销售中心等等。估计宝马是慕尼黑当地最重要的企业之一,就像顺义的燕京啤酒,容易拿到地皮。而到了斯图加特,那就是奔驰的地盘了。 海恩先生设计了北京的一座汽车展示中心,地点在男四环与南五环之间,我琢磨着很像是在车管所附近。大家到车管所办完牌照事宜,必须还在车管所买一张票参观该中心,因为它是2008年奥运会的一个展示项目,标志着中国要迈入汽车时代。他说:“在北京,客户不是一个企业,而是公共机构,是北京市要建造汽车城,主题是一个国家的汽车文化。在这个国家,大众化汽车交通才刚刚起步。” 那天下午,我们参观BMW汽车传统博物馆,让我一下意识到,我们的确处在一个汽车文化刚刚启蒙的时期。说是博物馆,其实更像个巨大的车库,上下三层摆满上百辆摩托车和汽车,解说者像我国50年代的知识分子一样,瘦,戴眼镜,穿破烂又干净的短袖衬衫,他很自豪地讲解了宝马的历史——这里的每一辆车都有非凡的故事,如果一辆接一辆的讲,可能要花上一个星期,所以我们只挑几个最有意思的车。 遗憾的是,我对他精心挑选的那几辆车也是一头雾水,唯一熟悉的一辆是《黄金眼》里007遥控驾驶的那辆BMW730,后座全拆了,驾驶者坐在下面,对着一块屏幕开车。不过这辆730大概是博物馆里最没意思的一款。它当年在电影里光鲜亮丽,如今只是背后一张《黄金眼》海报,提示它的旧日风光。紧挨着它的,是一辆曾担当巴黎达喀尔拉力赛指定工作车的加高X5,两相比较,老730实在不够威风。 参观结束进城,在市中心溜达,慕尼黑啤酒节第二天开幕,但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已有人喝得高了。当地人教我们一个德国单词,就是敲开啤酒桶、接上龙头的意思,问我们中文里怎么说,中文里没这个词,但我想“开扎”比较合适,这像是个动词,打开龙头就能一扎一扎的接啤酒了,但不能叫“接扎”,只能叫“开扎”。可惜第二天我们不能“开扎”,因为日程安排是要飞到意大利的维罗纳去。 从山上看,维罗纳很像是佛罗伦萨,有河绕城,红色的屋顶,城中有一座古罗马竞技场,轮番上演《阿依达》等应景的歌剧。这座美丽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因为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而闻名。我先到了罗米欧的房子,假作真时真亦假,谁知道谁曾经住过那里,所以门口上刻着的那段台词也语带双关,I have lost myself, I am not here. This is not romeo, he is some otherwhere。 穿过草地广场,就来到了朱丽叶家,看来两家当年住得很近。维罗纳当年一大家族是斯卡拉家族,家族墓地也是市内一景,旁边就是老法院、老监狱,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家族要也有那么大的势力,断不会住得只隔两条胡同。罗米欧家现在被人占着,朱丽叶家已成为政府公产,走进庭院,就看见著名的朱丽叶阳台,所有在阳台下给姑娘唱歌的场景都发源于此地,阳台下的石牌刻着那段台词——什么光在那边窗前透亮?那是东方,朱丽叶是东方的太阳···It is my lady, it is my love。庭院里树着一座朱丽叶雕像,据说触摸其胸部,你就会有一个新的Lover,青铜雕像应该是黑糊糊的,但朱丽叶的胸部已经被摸得白花花的,她的左胳臂挡住了左胸,右胸完全敞开,所以右胸好象比左胸还大。 内庭中的两面墙,被白色木板覆盖,上面写满了各种语言的爱情留言,当地导游告诉我们,四天前,这板子刚被刷过,看来很快就要再刷一遍。 第一天在慕尼黑,我们出行坐的车是X5,第二天到维罗纳,从机场进城,坐的车是M5,然后再坐本次试驾的主角760Li转悠,760所到之处,总能引起人围观,而开车的意大利小伙子也总是热情招呼,拉开门让人看完内饰,总问一句:“要不要看看引擎?”,说着就把前盖给打开。晚上我们在“12门徒”餐厅吃饭,意大利小伙子开着自己的一辆Lancia来了,我正在门口抽烟,小伙子让我看看他的车,说着就来了一句“要不要看看引擎?”,打开前盖,发动机上一行字“power by Ferrari”,我才明白小伙子的车钥匙链为什么挂着个“飞马”标志。 试驾760Li的路线是从维罗纳开回慕尼黑,中途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停留,因斯布鲁克是个只有12万人的小城,但两次举办过冬奥会,离老远就能看见那座悬空而起的高山滑雪跳台,扎哈·哈迪德设计这座跳台时还没什么名气,现在则火得一塌糊涂。在奥地利行车的3个小时,就像是在幻境中穿行,高速公路像是被安置在布景之中,雪山、草地、森林、村镇、牛群、雾,现在想起来都不那么真实。而开到德国境内,我们又回到现实世界。 那辆760Li到底怎么样?从乘坐的舒适、设计的细节来说,当然很不错。但真开起来,我还没能领略它的妙处,原因是我开得太慢了。宝马公司一工作人员和我说过:您没开到200以上,那叫什么试车呀?这辆760Li在我这面瓜手里还是没能上200,但一位德国小伙子帮我们开了最后一程,速度上到220之后,我发现路旁的树与田野都呈现出一种不同的姿态,他把车直接开到宝马设在慕尼黑附近的驾驶训练中心,场地里正有人在学习驾驶mini。 对一辆车了解得越多,越熟悉,才越能开快开好。回来的飞机上,我看《BMW CAR》杂志,一编辑花1600欧元参加一个为期两天的驾驶M3的培训课程,他要达到的境界是,过弯像刀切豆腐般锐利,时速300之后下车别吐,教练给他们讲的第一个动作要领是,保持微笑,只有笑着,你才能享受驾驶的乐趣。而你将牙关咬紧,狠着往上提速,动作自然走形。我宽慰自己,760不是为开快车准备的,还是坐在后座欣赏风景更好吧,保持同样的某种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