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农业大学中外服饰艺术欣赏 |
[游记]云南农业大学中外服饰艺术欣赏 |
2008-05-22 sina.com.cn |
一为男子长袍、礼帽与西装裤、皮鞋的一套中西合璧服装。二为在旗女长袍上经过改革的体现女性曲线美的改良旗袍。 冕服应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 深衣: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褒衣博带成为魏晋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丝纱,上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物多着漆纱笼冠。 梁简文帝《小垂手》诗“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及吴均《与柳恽相赠答》诗“纤腰曳广袖,丰额画长蛾”则是咏宽衣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裤褶与裲裆,一时随胡人入居中原,对汉族服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圆领袍衫:亦称团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式,当为常服。 幞头:是这一时期男于最为普遍的首服。 女着男装,即全身仿效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襴衫,即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襴,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 女子首服中最有特色的是“顾姑冠”,也叫“姑姑冠” 明代补子以动物作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明代女装里还有一种典型服装,即是各色布拼接起来的“水田衣”。 马甲:为无袖短衣,也称“背心”或“坎肩”,男女均服,清初时多穿于内,晚清时讲究穿在外面。其中一种多钮襻的背心,类似古代裲裆,满人称为“巴图鲁坎肩”,意为勇士服,后俗称“一字襟”,官员也可作为礼服穿用。 云肩:这是当时普遍佩用的装饰,云肩形似如意,披在肩上。 先秦服装在中国服装史地位中,正如三代鼎彝、战国帛画之于美术史中一样,意义十分重大。因为画者奠定了线描、散点透视、神重于形等中国传统美术风格,衣者则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并显露出中国图案富于寓意,色彩有所象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 一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冕服制度,它产生于信天命、事鬼神、终日郊天祀地的特定时期,其形式有利于统治阶级,所以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二为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对于加强民族联系、丰富服装样式,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五代时期的女服在晚唐基础上愈显秀丽精致,较之晚唐宽衣大袖而渐为窄细合体,较之唐女披帛越发加长取狭,有的长至三四米,从而形成一条飘带。裙腰已基本落至腰间,裙带亦为狭长,系好后余截垂于裙侧。唐代李端《胡腾儿》诗中即有“桐步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之句,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更可见其众多女子着装风格的渐变,简单来概括,即盛唐之雍容丰腴之风,至五代已被秀润玲珑之气所代替。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进步。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只涉及一点,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两岸树木以绿丝带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其产量之惊人。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为前代人所不敢想象,连西晋时以斗富驰名于世的石崇、王恺也只会相形见绌,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之与各国各民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光为当时人所崇尚,甚至于今日人们观赏唐代服饰,亦觉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其色彩也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其装饰图案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谓一派大唐盛景。一为胡服盛行,遍及全国,男女老幼争以胡服为新,直至安史之乱以后,随着中原人对安禄山等胡臣的反感,才逐渐摒弃胡服,恢复宽袍大袖。但胡服遗韵难消,其影响已渗透于汉族习尚之中。二为女服式样并面妆流行周期短,其中袒领衫裙与女着男装虽今日看来,不觉新鲜,但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出现,实属罕见。再者,唐人着装讲求服饰配套一点也值得今人借鉴。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即是相传五代时南唐李后主一嫔妃名窅娘,以帛绕足,令纤小作新月状,舞于莲花之上。时人有《金陵步》诗,“金陵佳丽不虚传,浦浦荷花水中仙,来会民间同乐意,却于宫人看金陵。”一时人皆仿效,结果导致了始于五代、延至民国的妇女缠足陋习风行千年,并因此影响了鞋履式样进而影响到妇女体态乃至思想。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a912c01007r5n.html6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