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维也纳之行 |
[游记]维也纳之行 |
2007-10-30 live.com |
October 04 终于完成了我期待已久的维也纳之行。已经记不起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幻想。记得很小时候看茜茜公主的电影,很喜欢那个漂亮的穿着华丽衣服的茜茜,她满足了一个尚且无知小女孩对于公主的全部幻想。好像听大人说,这个故事说的是奥地利的事。上中学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叫"翠堤春晓",是关于施特劳斯的。记住了电影中一段段美丽的旋律,知道最美的叫"蓝色多瑙河"。 再到以后,在我最喜欢的历史课上,了解到了更多有关这个国家的故事,关于特蕾西娅女皇,关于哈布斯堡王朝,关于奥匈帝国,更把我梦中的茜茜公主形象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拜仁的公主,弗兰茨 约瑟夫的王妃和匈牙利的女皇。书架上一直还摆着那个相框,里面一张维也纳的明信片,是一张很怀旧的铅笔淡彩画。2年前朋友去那里的时候,拜托他寄给我的。看不出画得是哪里,就是觉得很美, 美得不张扬,却让我心里有种痒痒的感觉。 爱上维也纳,是我预料之中的事,只是没想到,爱上它不是因为茜茜公主,多瑙河,施特劳斯等等这些维也纳美丽的象征,而只是因为这座城市自身的魅力。去过一次柏林,所以不禁要拿它们做比较。柏林给我的印象是灰蒙蒙的,街上很嘈杂,行人似乎都是很匆忙的在城市中穿梭。而维也纳是明快的,也许因为那随处可见的淡黄色建筑,在阳光下,甚至有些耀眼。同样是一个充斥着游客的城市,维也纳街道却是安静,整洁的, 一切都井井有条得不可思议。无论是美泉宫,还是霍夫堡,无论是在二战中被毁坏的,还是劫后余生的建筑,奥地利人都尽可能的使它们恢复往日的风采,整个城市都萦绕着一份挥之不去的古典气息。如果用·人们在那里生存·来形容柏林,那么他们在维也纳生活,享受一份丰富多彩的生活。 维也纳的博物馆很多,很美。印象最深的是比邻的艺术史博物馆和自然史博物馆,以及之间那座塑像和高高在上的特蕾西娅女皇。在哈布斯堡王朝近700年的历史中,大概只有这位女皇的统治时期是无可厚非的黄金时期。她所有十六位子女几乎都担负着政治联姻的重担,也正是这一桩桩成功的政治联姻,为奥匈帝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使它在兵不血刃的条件下一步步走向辉煌。 由于我对动物的尸体不感兴趣,只去参观了艺术史博物馆。绘画的展馆很大,挂满了十七至十九世纪的名家之作,其实我不懂得绘画,只是个看热闹的外行。不喜欢,是因为不了解。因为画的主题无非宗教,神话和人物画像这些我这个东方人不懂的所谓西方文化的东西。不知者无过嘛,总之我觉得这些主题比较无聊,到处都画着肋下有个窟窿的耶稣。但另外那两个古代硬币和古埃及,希腊文物的展厅我觉得很有趣。亲眼看到了那些从来只有在电视上看到的金字塔里的石雕,壁画,还有木乃伊。摸着那些石棺,感觉很真实,甚至有躺进去感受一下的冲动。 还很幸运的赶上一场莎士比亚的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听着俗,但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真正读过这个剧本。话剧有它自己的,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能代替的魅力。 只看过2出剧目,上过几堂戏剧课的我不能说自己对它多么熟悉,但我喜欢它,非常喜欢。那场演出是我和任彬一起去看的,虽然座位不太好,又要受探照灯的烘烤,我还是觉得非常开心。这出戏虽然是莎翁的传统剧目,却也被做了少许改动。尤其是结尾,墓地的那一幕,我甚至觉得比原著更能让观众接受。 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还是死了,墓地尽管比剧本里写的还阴森恐怖,最后类似于化蝶的一幕还是震撼我心。 至今仍能清楚地回忆那场景:烟雾缭绕的墓地,从天而降的残肢,紫色的灯光,一个戴着翅膀的天使在尸体上面飞舞,那对纯白的巨大的翅膀在灯光和音乐的烘托下显得如梦如幻, 然后在翅膀上出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脸,蓦然回首,他们在微笑,然后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于是在我的脸上也荡起了微笑。 2:23 AM | Add a comment | Read comments 3 | Send a message | View trackbacks 0 | Blog it Comments
|
转自:http://rayraycharlotte.spaces.live.com/blog/cns!37fa6c9337c19de8!388.entry2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