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萨尔斯堡 |
[游记]萨尔斯堡 |
2007-10-31 kuailv.com |
萨尔斯堡之行 萨尔斯堡 萨尔斯堡是距离慕尼黑两个小时火车的一个奥地利城市,如果说最有可能把中国人联系到萨尔斯堡的人或事,那就是这里是莫扎特的故乡,也是著名音乐剧《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而在历史上,萨尔斯堡有着更为重要和辉煌的历史。萨尔斯堡原来属於萨尔斯堡侯爵大主教的领地,1805年才并入奥地利版图。在历史上,萨尔斯堡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宗教中心。 萨尔斯堡市位于奥地利西部,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位于萨尔斯堡盆地中,被阿尔卑斯山环绕,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从Munich到Salzburg也是两个小时的火车,到了Salzburg火车站,坐1路公共汽车,就可以来到格拉夫特街,这里是Salzburg最繁华的接街道,莫扎特的出生地就在格拉夫特街9号。 在格切特街的9号是莫扎特(Mozart’s Geburtahaus)的出生地,公元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在此出生,现在已成为了博物馆。登上这幢六层高楼房的4楼,就到了莫扎特出生的房间,靠窗放着他使用过的大提琴。 在莫扎特故居纪念馆的陈列室里,至今保留着莫扎特6岁时创作的乐谱,陈列着莫扎特幼年时曾使用过的乐器和一些书信,那一叠叠泛黄的五线谱和磨得锃亮的小提琴,让人怀想一个音乐天才勤奋的创作生活。 但在今天,萨尔斯堡街上最显眼的确实无数的莫扎特巧克力店,这些出售印有莫扎特头像的商店门口,无一例外的摆放着莫扎特的一个硬纸壳像,手里拿着巧克力盒,叫做“莫扎特球”,不由让我心生感叹,商业的力量之大。 萨尔斯堡地区的宗教气息较浓厚,教堂非常多,特别是大教堂,是我见过的内部浮雕最为漂亮精美的教堂,不起眼的外表,却有着超乎寻常的精美内饰,巴黎圣母院,圣十字教堂,内部都不见得有萨尔斯堡大教堂内部漂亮。大教堂是公元1614至1655年间,受到巴洛克样式的建筑物所影响而建造的文艺复兴后期建筑,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美军的破坏,战后才加以修复完成。教堂西侧正面是以大理石所建左右对立的双塔,屋檐下的墙上有基督像、大主教的徽章、摩西与以利亚及四个福音使家塑像和城市的守护神像等,青铜制的门上有以信望爱为主题的雕刻品。管风琴有101个音栓,是欧洲中屈指可数的。大教堂的正前方是大教堂广场(Domplatz),音乐季时在此搭建临时舞台。 萨尔斯堡要塞 无论站在萨尔斯堡市中心的哪个地方,都能眺望到那座城堡。萨尔斯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建于1077年,由大主教格博哈德主持修建,后由雷翁哈德.冯.克罗查赫(1495-1519)主教进行了扩建。要塞完全继承了中欧城堡风格。作为防御外敌之用,曾作为大主教的住所。其间的其他历任主教也对萨尔斯堡要塞的扩建做出过不少贡献。这是萨尔斯堡的象征,成为城市中令人仰望的尖顶。 据说这也是欧洲自11世纪以来最大的堡垒和要塞。游客可乘坐缆车或步行上山。登山缆车站在古城广场大棋盘的附近,而登山的小道就在缆车站旁。步行道比较陡峭,要花上30分钟才到达入口,却更能体会移步换景的悠闲感受。在长长的拱型通道里,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铁匠室,摆放当时的一些铁制品。进入城堡中的院落,来到了宽阔的天台,从这里眺望整个萨尔斯堡,到处是翠绿一片,我甚至有些怀疑,我所在的城堡为什么如此之高,可以眺望到这样遥远的地方? 城堡之旅开始了,导游发给每人一个有点像老式手机的解说听筒,告诉大家使用的方法。每进入一个房间,都会有一个号码提示,只要在听筒上按上这个号码,并选择相应的语言号码,就可选择英语、法语、德语等7种语言的解说,这样带着我们参观就十分轻松。 据介绍,萨尔斯堡要塞作为莫扎特故乡的标志,完全保持了中欧城堡的风格。这座有超过900年历史的建筑物的初建可以追述到授职之争时期。当时发生了教皇与国王之间的主教任命权力的争夺。15和16世纪,在匈牙利战争的混乱状态下,萨尔茨堡也被卷进其中。大主教们都退到城堡的保护之下。在此期间,城堡的主要建筑被加高了一层,并建造了兵械库。雷翁哈德.冯.克罗查赫主教(1495-1519)又扩建了城堡,并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城堡过去常年是一座防御设施,间或也作为主教官邸。在荷恩萨尔斯堡漫长的历史中,没有任何进攻者能攻占下它,直到拿破仑的到来,要塞的守卫者没有放一枪一炮,把要塞交给了拿破仑。 萨尔斯堡是一个美丽的,充满了宗教祥和宁静,同时又带着音乐的灵性的城市,漫步在萨尔斯堡老城区,像是回到了历史的交汇点,这一刻,你似乎感受到了千年来这里人们的繁衍生息,似乎就像置身其中,品味历史、宗教、音乐和自然美的和谐共鸣。 更多照片: 大教堂门前的四个福音使家塑像之一 大教堂门前的四个福音使家塑像之一 大教堂内部精美的浮雕 雷士登孜广场(Residenzplatz,Residenz是指教宗住地),位于旧市街的中心处。这是位于广场内有托利、阿脱拉斯及海马塑像的十七世纪喷泉。
|
转自:http://www.kuailv.com/info/review/831814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