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寻梦之旅(游昆明大观楼) |
[游记]云南寻梦之旅(游昆明大观楼) |
2008-05-22 sina.com.cn |
把孙氏长联作了高度概括。做过四川盐运使的大理剑川人赵藩,因游大观楼而忆及昆明的历史,曾用对联的形式,写下了:滇池并非昆明池,误认战习楼船,元人殊陋矣;汉县原为谷昌县,上溯疆开筚路,楚跻实先之。 1923年辟为公园以后,修筑道路,遍植花木,规模稍扩大。大观楼此地距离昆明市约3公里,水陆可达,交通极便。水道则由篆塘乘小船直抵近华铺,河长7.8华里,舟楫往来,络绎不绝,这条河相传在清朝初年,吴三桂为了运粮入城开凿的,所以又叫“运粮河”;陆路则乘多路公共汽车西驰,坦坦大道,畅行无阻,两行垂柳,苍翠翳荫,每当风细月斜,游人乐至,或舟或车,选胜登临,柳景苇香,使人流连忘返。特别是暮春3月,间以杏桃樱花,可与杭州苏堤相媲美。 到了大观楼近华铺,则见阁门矗立,上嵌“大观楼”三字,为呈贡孙铁洲(铸)所书,字大五尺,雄浑擅胜,当时孙氏在直隶做官,书额寄回云南,但由于种种原因,泐石未果,直到1930年才刊刻嵌在坊上面。昆明大观楼门内右面为琵琶岛,是一道伸人湖中的短堤,始狭终阔,形状弯曲,类似琵琶,才这样命名。昆明大观楼上以藤蔓编架凉蓬,下置石桌石凳,游人到这里憩息,颇感清幽。左边是摄影、饮食及小卖部门。昆明大观楼公园内水上建筑放歌台等均在这附近,前人在台前写有一副对联:兴致欲呼金马走;爽来思唤碧鸡鸣。 在大观楼琵琶岛的后面,有用石块砌成的鱼池一个,亦楚楚可观。池子的后面是一座凉亭,虽不是画栋雕梁,却别具匠心。又有回廊,连贯交通于亭阁之间,既便于游人往来,又可避风雨。大观楼亭子西面为“挹爽楼”,是一幢西式建筑,规模宏敞,岸然立于水畔,大观楼边有杨柳多株,登楼远眺,滇池湖光,太华山色,尽在目前,令人心旷神怡,近人王灿曾有题联描写道: 朝云起雨,暮霭飞烟,世事古今姝,只余无恙西山,随时在目;雪浪吞天,风涛卷地,英雄淘泻尽,为问倒流滇水,何日回头。 往后稍走一段小径,便见“揽胜阁”,这里往日挂有一副对联:明月清风谁是主;高山流水几知音。 “搅胜阁”的右边是“催耕馆”,为了与馆名相称,曾有一副对联写道:云水光涵清吏驾;稻花香慰老农心。 左边则为“观稼堂”,也有一副对联写着:万顷新苗忻结子;四周香稻喜生孙。大观楼的旁边,又有座彩云崖,作玲珑嵌空的形状,从前人题咏很多。昆明大观楼前水中有葫芦塔3座,鼎峙水面,是在1940年时,将状元楼外面放置的3个白石烽墩移来,加以环堤为带,垂柳如丝,大观楼颇像西湖的“三潭印月”。其他像“牧梦亭”、“豁襟榭”等,也点缀在湖畔,错落有致,每逢节假休憩时日,游舫云集,清波湖光,幽雅宜人。 大观楼的风景所以引人入胜,还在那耀眼的盈盈一水,尤其是那荷叶亭亭深处,更是藕香芬芳,沁人心脾。昆明文物古迹旅游地-大观楼风平浪静的湖面固然让你心旷神怡;就是在那惊涛拍岸,风卷渔船的雨天,当看到“一竿风浪,满蓑烟雨”中的老渔翁,驾着一叶扁舟,无畏地向湖心驶去,却又给你勾勒出一幅水墨“烟雨图”,自然也会使你想起:“秋水盈盈照眼明,芙蓉深港最怡情,老渔惯见江湖险,故向风波起处行”的诗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bdcc01000atm.html3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