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德国之行文字整理之五:柏林音乐畅想 |
[游记]德国之行文字整理之五:柏林音乐畅想 |
2008-03-21 sina.com.cn |
即将离开德国,朋友们都建议我去柏林看看,他们告诉我,如果不到柏林会后悔终生,因为这里才真正凝聚了德国的所有魅力,作为德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柏林让世人瞩目,它始建于1237年。建城人是勃兰登堡边疆伯爵阿伯特,因伯爵的绰号叫“熊”,后人就一直以一只站立的黑熊作为柏林城的城徽。1415年,柏林—科恩成为勃兰登堡邦国的首府。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定都柏林。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统一,东、西柏林也再次合并为一个城市。次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决定,柏林为德国统一后的首都和政府所在地。柏林城市仿佛沉浸在一片绿色海洋中,施普雷河从南面缓缓流过市区,普鲁士风格的古建筑与现代化的商业摩天大楼交相辉映。柏林正在重建“文化之都”,现有3座歌剧院、整个大型管弦乐团和几十座剧院以及无数的世界级博物馆。柏林的建筑多姿多彩,蔚为壮观。即有巴洛克风格的灿烂绚丽的弗里德里希广场,也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申克尔剧院,既有富丽堂皇的宫殿,也有蜚声世界的现代建筑流派作品。柏林是座文化名城,全年几乎都有文化节。 前往柏林的火车上带上耳机,居然传来理查德·瓦格纳了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我再次被德国这个民族对音乐的挚爱所打动,理查德·瓦格纳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剧作家。1813年5月22日生于莱比锡,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是瓦格纳后期创作的作品,这部歌剧在音乐语言上吸收了丰富的民族音调,生动地描绘了16世纪行会艺人的生活,在1868年首次演出就引起了轰动,其实理查德·瓦格纳凭借自己的音乐天赋,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被人们所熟悉,瓦格纳的父亲死的很早,继父L.盖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话剧演员、文学家和肖像画家。瓦格纳在家庭影响下,从小就热爱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戏剧,14岁时曾尝试写作一部五幕的大悲剧。而瓦格纳接下来的一生也几乎都伴随着悲剧而延续,浪漫派的作曲家,比古典派时期的作曲家,渡过了更为波澜起伏变化多端的生涯,这是事实.但是,像瓦格纳那样渡过半冒险式生涯的人,恐怕再无他人.他在二十岁,任维尔茨堡的合唱指挥,从此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活.此后六年之中,在德国各地一面作曲一面任指挥,然后在巴黎住了三年,德累斯顿住了七年,在瑞士居住了十年,后来在拜洛伊特完成了瓦格纳音乐节的大业,最后在旅行中去世.在七十年的漫长一生中,他历尽了最底层的生活,但也和王公有过亲密的交往.他曾经为债务所迫不得不到各处躲债.在巴黎,有时为了糊口也只好从事一些文笔活动.在德累斯顿,他由于支持革命而被通辑,被迫逃亡瑞士,在瑞士期间,同他的恩人威赞东夫人发生了爱情,其结果写出了名歌剧《特利斯坦》.这场恋爱虽然没有引起什么风波,但他和妻子离了婚,和友人李斯特的女儿,已经嫁给汉斯·丰·彪洛的科济玛重新结了婚.彪洛是李斯特的得意门生,由于此事被夹在中间而为难的李斯特,长时期处在微妙的地位,但瓦格纳由于得到富于理智的科济玛的内助,晚年的工作才进行得非常顺利,瓦格纳是一生都走着荆棘丛生的道路而不断进行奋斗的人.他的理想越是远大,敌人也就越多,他的音乐受到一部分人的热爱,另一方面,却遭到更多人的嘲笑和谩骂.甚至到他去世时,对他的乐剧还是毁誉参半,为什么叫“乐剧”呢?那是因为,他的歌剧的唱词,全部由自己创作,从舞台装置以至照明也都由他自己设计.就是说,他试图将诗、剧、音乐和美术完全融为一体.这就不会像一般歌剧那样,为了音乐而牺牲了诗词和剧情.因此,他的歌剧被称为"乐剧",他认为歌剧不是音乐的艺术品,而应该是戏剧的艺术品,因此,瓦格纳毕生都在为这种综合性的艺术而不断地努力,从而倔强的瓦格纳探索和发展了前人对铜管乐器的研究,找到了铜管乐音响的合理基础,使萨克斯管与管风琴、小号、长号组合在一起,发出和谐的音响,成为了我们今天能够聆听到的大型管弦乐的创始者,瓦格纳的世界观与创作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因而后世对他的褒贬不一,尽管如此,瓦格纳对欧洲音乐艺术发展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能听到他的名剧,我真的激动不已,而接下来的柏林旅行让我对音乐又有了更亲密的接触。 离开柏林的当天,我一定是要去柏林音乐厅看看,它是一幢建于1963年的全新的音乐厅,现为世界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柏林爱乐乐团的大本营。设计者是汉斯·沙龙。他将观众席包围着舞台,制造出极好的音响效果。但是由于起其外形貌似帐幕,故人们又给它起了一个“卡拉扬马戏团”的别名。若逢举行柏林爱乐音乐会的日子,无论如何要去饱一饱耳福和眼福,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只能静静的观赏它了,音乐、声学与建筑三者的密切协作是柏林"爱乐"交响乐厅成功的关键:它在建筑上突破了传统音乐厅的"鞋盒"式形体、巴洛克式的内装修,适应现代音乐厅大容量和舒适的实际需要,建立一种崭新的自然景观的模式:把观众席环绕演奏台配置,类似葡萄园形式。它使演员更贴近观众,增加了亲切感;在声学上,则是根据不规则的形体,可以获得良好声扩散的理论,建立了一个完全"随意"的不规则室形,同时借助于周围逐渐升起的听众席栏板和悬吊的巨大反射板,使听众获得足够强的早期反射声,这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把建筑创意与声学理论的有机结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它成为建筑师与声学家协同音乐厅设计的楷模。也是对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的有力批判,也难怪著名指挥家 卡拉杨经常在此演出并常常赞颂不已。 柏林火车站前施普雷河静静流淌,我闭上眼睛感受着柏林空气中的音符,德国——古典音乐之都,无论是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瓦格纳、亨德尔还是当代的卡拉杨、韦伯、穆特等等,他们都用音乐书写着人生和德国,同样德国也用它的音乐时时感染着世界,在柏林畅想音乐,更能体会音乐的无国界,爱上音乐,也爱上这个音乐的国度!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19de201008wvd.html23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