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柏林游记

[游记]柏林游记

2008-01-27    gone-by.com

字体大小: 小中大

引子
记得自己04年夏天办签证的时候,一开始还没收到S大学的正式入学通知,是拿着柏林工业大学(TU Berlin)的入学通知递的签证申请。权宜之计。那个时候最想去的还是M城和K城。柏林觉得肯定是不会去的,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能说我对首都之类的兴趣缺缺。北京我就不是很喜欢——我当时对柏林的了解也仅仅限于知道她是德国的首都而已。
所以,在这学期的这个讨论课“柏林——被建造的——城市规划中的指导原则”开始的第一次Termin上,我是唯一一个从未去过柏林的人也就不奇怪了。来D国2年多,去过德国最北面的城市是当年转机的法兰克福,说起来很被人鄙视。当时教授就说,嗯,不用担心,我们这个课会安排一个去柏林的参观旅行。
而且有40欧元的车费资助。

0607纪念教堂和玻璃穹顶
5号到达柏林,降落Berlin-Tegel机场。
从S城到Berlin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近,在舷窗上往外看,起飞时可以看到细如铁丝的一条线,那是从奥地利到丹麦贯穿德国南北的A7公路。走这条路的话从s到berlin要8个小时的车程。接着飞机就进了云层,和所有飞行一样,目之所及是一片无边无涯的云海,峰峦叠嶂,白的晃眼。小睡一觉醒来就到了Berlin了。
俯瞰图能很好的反映一个城市的结构。第一眼看到的柏林,一个个整饬的街区和之间间隔的绿化带,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亲切。尺度宜人的一个城市。
投奔粉红姐姐,安顿在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区坐落在“西柏林”的中心地带,Tiergarten。动物园。只是一整篇城市中心的绿化区,柏林城外的一片森林,也是当年德皇离皇宫最近的狩猎区。因此得名。和一群第一次见面的同胞吃了顿饭之后翻看教授发的参观行程和资料,洗澡之后安心睡去。
6号的上午没有集体行动,背着我的又大又土的相机在近处转转,去了西柏林的中心区,也是最大的一个交通换乘站Zoologischergarten。

Gedchtniskirche

这座在1943年的柏林大空袭中被炸去尖顶的教堂现在已经是柏林的标志之一了。
教堂建于1895年,全名是Kaiser-Wilhelm-Gedchtnis-Kirche,威廉一世皇帝纪念教堂。威廉一世就不用多说了,霍亨佐伦王朝普鲁士国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首任皇帝,在1871年普法战争战胜法国后于凡尔赛宫登基,他的帝国首相就是那个著名的铁血俾斯麦(Otto von Bismack)。

教堂被毁之前是座很漂亮的新罗曼风格的建筑。拉丁十字的平面,圆拱,城堡般的厚重实墙,半圆型的小礼拜室,113米高的尖塔,内部贴满马赛克的天花。现在我们只能从明信片和记录文字上领略。19世纪末的德国正是割据结束民族国家形成的时候(想想看,1814年维也纳和会召开前如今的德国境内有将近200个左右的大小邦国,直到1871年前,一系列兼并之后成立的德意志联邦也只是一个39个主权国家组成的松散联盟),反映在建筑风格上的转变是开始有意识的追求所谓的“德国风格”,之前备受喜爱的哥特式因为源自法国而被批判,罗曼风格被选中。这种现象可以类比我们国家流行“大屋顶”吧,参见北京西客站。厄,我个人还是喜欢轻巧的哥特式。

扯远了,二战后教堂重建,各种方案都有讨论:从完全拆除到照原样一砖一瓦重建。1957年Egon Eiermann(这个名字德语直译:蛋男,汗)的方案中标。保持现状,在旁边加建一个正八边形的礼拜堂,一个正六边形的塔楼和两个长方形的附属用房。Highlight是所有的建筑立面都是由一块块或蓝色或金色的彩色玻璃砖组成,构造出神秘辉煌的内部空间。
八边形礼拜堂的祭坛和管风琴:

规整的内部,残破的外面.外面的是历史,内部的是信仰.

Bundestag/Glaskuppel
德国的联邦大厦/玻璃穹顶

挑了半天也挑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七月初,阴天.小雨.冷得哆嗦.要命得是在门口排队参观的队伍还是我在德国经历的最长的.......Orz

德意志作为一个民族的名称,历史肯定超过2000年,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150年还不到一点.如果在柏林挑一幢房子来讲解这150年的历史的话,这个.联邦大厦肯定是个好选择.
1884年6月9号,帝国大厦奠基.威廉一世和俾斯麦.
1894年12月5号,建成.威廉一世和他之后的百天皇帝腓特烈三世都死了,俾斯麦也在1890年被年轻的皇帝威廉二世革职.

城市,按照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意大利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的观点来说,是一个在历史坐标里的人造集合体.一座城市甚至可以看成是一座单体的建筑,说通俗一点,就是说一座城市其实就是一所大房子,年年岁岁,一砖一瓦的被建造起来.我们不妨这么理解,把一座城市打散,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昔日的神殿如今是博物馆,昔日的皇宫变成今天的会场.哪怕最坏的情况下"彼黍离离",城市里的每一座房子总和人的记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各个时代各种各样的人因之有着各不相同的与之相关的记忆.(罗西命名之为"集体记忆")再加上这房子本身,两者之和成为建造城市这座更大的房子的一砖,或一瓦.".城市里的建筑物.....其特征和城市本身一样,是由它们自身的历史和形式来决定的".
太理论了,我们来反观现实:如果,在今日中国的某一城市里,市政府发现老的办公楼不够用或者破损了,恰好的是这幢楼又处在这个城市的黄金地段----早有房产开发商在旁边对着地皮垂涎三尺,市长会怎么想呢?嗯,配合新城开发,在郊区再建一幢,要气派,请一个名建筑师或者著名建筑设计院,卖地钱有的多的话最好把市政机关配套设施类似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体育馆游泳馆展览中心全搬过去,全班新造一遍.犹如刚入行拼命想出位的明星.
形式花哨,聚焦眼球.没有攒够足够"人气",历史发话说,你,太嫩.
所以,老房子能不拆就不拆啊...........罗唆了那么多,最重要的就是这句.

(未完待续)

转自:http://www.gone-by.com/kaki/article.asp?id=3426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