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柏林游记 |
[游记]柏林游记 |
2008-01-27 gone-by.com |
字体大小: 小中大 引子 0607纪念教堂和玻璃穹顶 Gedchtniskirche 这座在1943年的柏林大空袭中被炸去尖顶的教堂现在已经是柏林的标志之一了。 教堂被毁之前是座很漂亮的新罗曼风格的建筑。拉丁十字的平面,圆拱,城堡般的厚重实墙,半圆型的小礼拜室,113米高的尖塔,内部贴满马赛克的天花。现在我们只能从明信片和记录文字上领略。19世纪末的德国正是割据结束民族国家形成的时候(想想看,1814年维也纳和会召开前如今的德国境内有将近200个左右的大小邦国,直到1871年前,一系列兼并之后成立的德意志联邦也只是一个39个主权国家组成的松散联盟),反映在建筑风格上的转变是开始有意识的追求所谓的“德国风格”,之前备受喜爱的哥特式因为源自法国而被批判,罗曼风格被选中。这种现象可以类比我们国家流行“大屋顶”吧,参见北京西客站。厄,我个人还是喜欢轻巧的哥特式。 扯远了,二战后教堂重建,各种方案都有讨论:从完全拆除到照原样一砖一瓦重建。1957年Egon Eiermann(这个名字德语直译:蛋男,汗)的方案中标。保持现状,在旁边加建一个正八边形的礼拜堂,一个正六边形的塔楼和两个长方形的附属用房。Highlight是所有的建筑立面都是由一块块或蓝色或金色的彩色玻璃砖组成,构造出神秘辉煌的内部空间。 规整的内部,残破的外面.外面的是历史,内部的是信仰. Bundestag/Glaskuppel 挑了半天也挑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七月初,阴天.小雨.冷得哆嗦.要命得是在门口排队参观的队伍还是我在德国经历的最长的.......Orz 德意志作为一个民族的名称,历史肯定超过2000年,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150年还不到一点.如果在柏林挑一幢房子来讲解这150年的历史的话,这个.联邦大厦肯定是个好选择. 城市,按照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意大利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的观点来说,是一个在历史坐标里的人造集合体.一座城市甚至可以看成是一座单体的建筑,说通俗一点,就是说一座城市其实就是一所大房子,年年岁岁,一砖一瓦的被建造起来.我们不妨这么理解,把一座城市打散,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昔日的神殿如今是博物馆,昔日的皇宫变成今天的会场.哪怕最坏的情况下"彼黍离离",城市里的每一座房子总和人的记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各个时代各种各样的人因之有着各不相同的与之相关的记忆.(罗西命名之为"集体记忆")再加上这房子本身,两者之和成为建造城市这座更大的房子的一砖,或一瓦.".城市里的建筑物.....其特征和城市本身一样,是由它们自身的历史和形式来决定的". (未完待续)
|
转自:http://www.gone-by.com/kaki/article.asp?id=342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