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波恩纪行(三) |
[游记]波恩纪行(三) |
2008-05-22 sina.com.cn |
第三篇 科隆大教堂 科隆是我们这次旅行的重要目的地。她不仅拥有世界闻名的科隆大教堂,也是德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科隆狂欢节享誉全欧洲。在德国有一条谚语:没到过科隆就没到过德国。在德国,遍地都是一二十万人口的小城市,像科隆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都市真是屈指可数。据我所知,她的规模仅列柏林、汉堡和慕尼黑之后,位于全德第四。 科隆是一座历史相当悠久的文化名城,公元前38年就成为古罗马的军事要塞,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了。因此,全欧洲最伟大的哥特式建筑——科隆大教堂才会选择在这里“落户”。 鲁尔区密集的城市群和高速公路网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交通便捷的优势所在。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从Linda家到达了科隆大教堂前的广场。在Ulrich的陪伴下我们三个都登上了高达150多米的教堂塔。在塔顶俯瞰这个城市,恢弘大器。铁路桥横跨莱茵河,河面在朝晖照耀下泛着金光。整个城市集历史的底蕴与现代的繁荣于一体,更值得一提的就是遍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小教堂(其实并不小,只是因为我们所站的位置太高),鳞次栉比,风格各异,足可见基督教文化在德国的地位。 大教堂的钟楼有五口吊钟,以圣彼得钟最为著名,它重达24吨,每逢祈祷之时,钟声浑厚洪亮,回荡在莱茵河两岸。传说音乐家舒曼创作《莱茵交响曲》的灵感就来源于圣彼得钟声。 对于建筑风格我所学甚少,因此难以从专业角度去欣赏这座雄伟的哥特式建筑。但是它曲折坎坷的历史道路却恰恰是我兴趣所在。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完工于1880年,前后历时630多年(中国在同时期几乎已经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保存下来的历代设计施工图纸成千上万,堆积如山,恐怕唯有中国的万里长城才能与之媲美。1248年在当地大主教的主持下,大教堂开始动工,用了整整80年的时间才建成了正殿。其后经过历次战争阻隔,尤其是“三十年战争”和“百年战争”,工程时断时续。一直到1560年,由于宗教改革,彻底停工。1842年,在包括大诗人歌德在内的许多有识之士推动和普鲁士皇帝威廉四世的支持下,大教堂的建设得以恢复。38年后,当时荣膺世界最高建筑的大教堂终于举行了竣工典礼,真可谓是一波三折。 可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众所周知,二战期间,盟军对德国境内的重要工业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作为鲁尔区重要的重工业城市,科隆也不能幸免。虽然出于保护全人类共同文物的目的,科隆大教堂并不在轰炸目标之内,但是还是由于各种原因中了14枚炸弹,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战后又经过了德国人民的修复和重建,一座完整的大教堂才得以重现。但修葺工作并没有彻底完成,它的资金大多得于宗教界和个人的捐献,于是才会出现下文提到的那位年轻神甫。 从教堂塔拾阶而下,一路上遇到了很多迎面攀登的游客,彼此谦让有度,让人体味到了一个文明程度极高的国度。 回到地面,再举头仰望教堂塔,宛如两柄利剑插入长空,蔚为壮观。广场前矗立着一座小型的雕塑,台基的几面上分别用不同文字雕写了教堂塔的简介,其中有一面是用中文撰写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7e1d1010007j1.html2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