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波恩 |
[游记]波恩 |
2008-05-22 sina.com.cn |
●波恩—科布伦茨一日游 八月八日,星期日 出游波恩、科布伦茨 今天,雪蕾决定带领我们游览莱茵河滨的波恩bonn和科布伦茨Koblenz两座城市。 德国交通部门有一个照顾人们假日旅游的定规:每逢星期日,五人一道出行,只须购一张面额28欧元的乘车票,就可以在全德国的范围内乘车23小时——从凌晨4:30到次日凌晨3:30。这是一项非常优惠的定规。雪蕾说,一年以前还更优惠:假日一家人(1-5人为限)购一张票出游,可以管星期六至星期日两天,这样在规定有效期内,就可以游得更远,晚上可以在车上过夜而无须住进旅馆。今天我们在科隆火车站购了一张可供五人乘车一天的车票,雪蕾、婆婆、中秋和我—— 列车从莱茵河滨出发,向着南边轻轻地驶去,车内十分干净,乘客也不多,显得十分清静。这样的旅行,的确可以算是一种享受。行进途中,看车窗外的原野,除了道旁绿树,还可以看收割后的麦田,打成圆捆的麦桔,青葱的菜畦,远处的零星的房舍,以及树林和远山。莱茵河向南边蜿蜒,列车一会儿离开河滨,深入原野,一会儿又回到河滨,让我们看到碧蓝的河水。铁道一直沿着河流西岸延伸,而河东的岸上也是青葱的树林。铁道西边,透过道旁的树丛,便是宽广的田野,一样有青葱的菜畦,收割后黄色的麦田,以及就像星星似的点缀在田野上的农舍,都是一例的红色的屋顶,屋顶上大都有金鸡塑雕的饰物——不知是何含义? 只行了半个小时,波恩就到了。这座城市也在莱茵河滨,1992年前原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的首都。东、西德国统一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迁到柏林去了,波恩就更加清静了。据说,二战以后被分治的德国,位于德国西部和南部的英、法、美、占领区联合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时,曾经为选择首都发生过争论:当时备选竞争的城市,有汉堡、科隆、法兰克福、慕黎黑,它们都是西部德国举足轻重的大城市,都向议会递交了申请。但汉堡、慕黎黑的位置,过于偏北或者偏南;科隆、法兰克福虽然比较适中,却都遭受了严重的战争破坏,一时难以修复,所以最终选中了波恩——这座莱茵河中段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的风景优美的小城。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至今,它还不到30万人口。这里有保存完好的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故居和他的珍贵的乐器和乐谱。而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迁走了,可波恩仍是联合国在欧洲的办公地,联合国欧洲分部就设在波恩莱茵河滨一片清幽的园林里。 出了火车站,来到波恩的街道上,只觉得非常地清洁而又清静。街上很少行人,商店都关闭插锁,既不见营业员,也没有顾客光顾——这是在全德国无论何种行业都实行“例假休息制”的证明,只能偶尔遇见如我们一类的旅游者。我们步行到一条绿树成阴,道旁布满小型花园的街道上,两旁的住宅别具风格,房檐都有极精致的塑雕,房前都有小园圃,园圃里设有桌椅,可以坐着品茶休息。有的住宅像宫殿似的,气象非凡。而在这条街道的尽处,确有一座宫殿,外侧一大片林园,里面却万分地寂静,好像根本没人在里面居住似的——难道仅仅是一座古迹留在这里?这么光大,这么空旷,岂不可惜! 转过这条街,就望见了波恩大学的入口处。道旁右侧,是一座规模宏伟的法国式建筑,据说是波恩大学的主楼,我在其外侧的道路上留了影。学校入口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学校门”,我们却已经进入校园了,但见一片很宽大园林和草坪,我们遂在园林与草坪之间的林荫道上走了一段,然后就在道旁的长椅上坐下来休息,观赏这园内的风景。 这时,一位青年男子携一小男孩,也来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交谈之中,知道他是刚从中国来此探亲的,江苏人,其妻在波恩大学做访问学者。这男子姚,与婆婆同姓,小男孩叫姚昂,婆婆遂有一种“异乡逢亲人”的亲密感觉,遂抱着小男孩合了影,连说“很可爱的!”小男孩的母亲姓张,是南京农业大学的讲师,在波恩大学做博士论文。姚领我们到其妻小张的工作室,与小张见面。其那房间很小,除了一张办公桌与简易书架,仅可容三把座椅。姚向其妻小张介绍了我们,小张招呼我们在其工作室内和门外坐了,倒了一杯开水,交谈了近半个小时,我们遂起身告辞。我感到,在国外做访问学者,不仅工作紧张,生活也是满艰苦的。 我们穿过波恩大学校园的园林,出了校园,再沿来时的街道,径到火车站,再赶车去科布伦茨。波恩尚有再游的机会,这次就不细观了。我们只感知了这座曾经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府的小城的周日的宁静,它的异样的整洁和美丽。 列车行进在从波恩到科布伦茨Koblenz的旅途中,一直沿着莱茵河前行。莱茵河水碧如染,在两岸青山与绿树的环抱中,美丽异常。两岸的房屋偶尔从绿林中透露出来,一例是红色的屋顶,墙壁以白色居多,也兼有红色、绿色、黄色、桔红和青灰色的墙壁,与青葱的树林相辉映。偶尔,也出现一片开阔的田野……绿色的菜畦……刚收割的麦田…… 从波恩到科布伦茨,列车开了约40分钟,其间的距离稍远于科隆至波恩的距离。列车上行人并不多,车厢里很宽疏,丝毫也没有旅途疲乏的感觉。我们最后跨过了一道从西南向东北注入莱茵河Rhein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dce17010008ah.html2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