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马格德堡的一日三餐 |
[游记]马格德堡的一日三餐 |
2008-05-22 sina.com.cn |
飞机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已是傍晚6点,虽是晚餐时间,可是9个多小时的飞行彻底破坏了食欲,有热心的同行者好事地拍下了我们推着行李车的摸样,除了狼狈就是疲惫了。 找到kaemmer-consulting公司派来接陪同,上车的同时我们每人拿到了一个大大的牛皮纸袋(老外的牛皮纸袋可真结实,过后这个袋子成了我们去超市的购物袋,用了好久),陪同小李告诉我们因为路途遥远,晚饭只能用干粮代替了,袋子里就是公司给我们准备路上吃的晚饭了。坐定下来打开袋子,着实把我们吓着了,袋内计有:水一瓶,长短不一的面包两袋,真空包装不同口味肉肠两盒,西红柿四个,白煮蛋两个。看来老外还真是豪爽,这一袋够我们一天的伙食了,哪怕是我们一行中唯一的男士,恐怕也消受不了这顿大餐。 车子在高速公路上疾驶,欧洲的平原一览无遗,夜色逐渐转浓,我们就这样抱着这满满一袋食物进入了梦乡,离家千万里的第一个梦一定和吃有关了。 第二天醒来已是日上三竿,因星期天商店关门,公司提前给我们准备了两天的伙食,厨房里有四袋500克装的大米,两袋面粉,一袋土豆,一盒鸡蛋,冰箱里还有绞碎的肉糜、各色烤来吃的肉肠、西红柿,客厅还有一大袋苹果,当然少不了面包。 第一餐入乡随俗,同居一室的四人一致同意午饭就西餐了。 晚饭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公司只负责发餐费,我们每天自己解决一日三餐,早上上学就要带上午餐。因此晚餐就要准备双份的,还要兼顾早餐,可以想像我们要制作的晚餐会是多么庞大的一份。 第一顿的晚餐在友好的气氛下顺利解决,也由此产生了掌勺的主厨和二厨等一系列工种。四人中最年长的一位小试牛刀担当了主厨,第一餐下来一致通过,我自告奋勇当了她的下手,是谓二厨,另一个也从上海来的小女孩(其实不久前也荣升妈妈级,只是出门在外重回学生的身份常常会忘了年龄)和新疆克拉玛依的女孩自愿担任打杂的,饭后的厨房就归了她们。虽说这两个只能屈居打杂的,可偶尔露一小手也是不俗,两人一次主动要求做了一锅酸辣汤,哎呀那滋味,至今都口水泛滥。 说来奇怪,境内有莱茵河和易北河两条大河的德国,唯独缺少水产,在德国的6周,就与新鲜的鱼、虾、蟹彻底告别,只能在梦里猛吃了。超市里没见过活物,偶尔可以看到冷冻处理过的海鱼肉段。幸而我们这些平时在单位吃工作餐的,已经习惯了肉类食品,逐渐进入无肉不欢的境界,因此,每天鸡蛋、猪肉也挺对胃口,厨房里的那台烤箱经常发出令人食欲大开的香味。记得那次自行车出游,中午公司开车给我们送来的午餐就是新鲜面包和肉肠,把烤得香喷喷的肉肠裹在切开的面包里,我们每个都吃得香甜无比,让老外大大的意外和高兴(据说前一批培训学员中就有不少无论如何都不接受西餐的)。 中国人的吃可是出名的登峰造极,我们出门在外只能将就,可相比老外也是太过奢侈。给我们讲课最多的是凯斯勒博士,60左右的年龄,身高体壮,面色红润,一个上午的课讲下来,午饭常常是几片黑面包就解决了。不过事后大家回忆起来,凯斯勒博士基础在我们打开饭盒的时候就主动拉把椅子加入我们的用餐队伍,而我们常常就会把一个茶叶蛋、一个狮子头送到他的面前,他也就不客气地用刀叉解决了。看到他吃得津津有味,我们就会在轮到凯斯勒博士上课的前一天多准备一些菜。每次都让他吃得眉开眼笑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758700100093g.html1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