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佛罗伦萨 |
[游记]佛罗伦萨 |
2007-07-16 live.com |
04年的佛罗伦萨游记 2004 年 3 月 13 日佛罗伦萨(Florence)意大利中部西海岸 在威尼斯匆匆玩了三个小时之后,我又背起了包,坐上赶往佛罗伦萨的火车。在威尼斯,玩的还不算仔细透彻,在德国、法国的经历让我小觑了意大利,其实,威尼斯是需要一颗沉静的心,去感受,去触摸的,应该雇一辆“贡多拉”坐在其间,等他们将船慢慢划过,穿梭在水乡的大街小巷,静静地看风景在桨声灯影里慢慢漾开,耳边还要有风吹来悦耳的威尼斯小夜曲……可惜的是我的时间实在是不够。 对于佛罗伦萨,最起初的印象来自于中学的历史教材,讲这里文艺复兴时期文化是如此的昌盛,人们的思想是如此的活跃……再然后,是那部有名的奥斯卡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给了我最初感官上的印象,再然后,便是巴蒂斯图塔死守其十年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战神的骁勇之外总透着一种悲剧般的色彩,连一头长发也卷着淡淡的哀伤…… 而到了佛罗伦萨,才发现自己的决定是多么的明智,威尼斯姣好的阳光,清澈的碧波,那只是安慰我眼睛的风景而已,而佛罗伦萨,它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那种感觉,仿佛前生见过的好友,在历经辗转之后,不经意间发现了写在前生的记号……. 网上有一位网友说的非常好,“佛罗伦萨的气质,象一位诗人,优美中带着一中厚重感…….”,这也正如我所感受的一样,佛罗伦萨象一位博学的诗人,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向我袭来。它载不动这许多的愁啊,多少的学子,诗人,画家在这里有过他们有忧有乐,有喜有悲的成长经历,但丁,米开朗琪罗,波提切利…… 火车是下午两点多到的佛罗伦萨,一出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Pizza Novella教堂,古老的墙壁不见一砖一瓦,似乎是纯泥浆做成的,隐约还能看出泥土的原色来。沿着火车站对面的马路直向前走便是著名的圣玛丽亚斐奥莱圆顶大教堂(Pizza Doumo),即是佛市的城市标志了。在很多的电影,电视,杂志上都能看见它瑰丽的身影,这亦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座伟大的建筑,它与身后的乔托钟塔连成一气,均采用白、绿、红三色大理石装饰,这里的浮雕更是颇具特色,均是着色的,色彩尽管浓重,对这样的城市来说依然不算矫饰。据说教堂内存有米开朗琪罗著名的雕像组《圣母哀悼基督》,可惜我也是事后才知道的,偏错过了大师的杰作了。教堂广场上圆顶大教堂的对面,是洗礼堂,更是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的诞生处,三面青铜大门上都有镀金的雕刻作品,北门(面向Doumo)的上面刻有基贝尔萨创作的《新约》故事,东门是他的《旧约》场景,米开朗琪罗称之为“天国之门”。 离开教堂广场,拿着手里从火车站买来的明信片,便开始了另外的寻觅了,穿过佛罗伦萨广场(Pizza Firence)和Pizza Signoria,一路奔河边走去。其实,欧洲很多城市玩多了,基本上都有其规律,每座城市里几乎都流淌着他的母亲河,河上便有了风情万种的桥,于是河岸边的风景也因了这条河而丰富起来,另外一个规律便是几乎每个城市其看点都是教堂,或洗礼堂,或是礼拜堂,各处的教堂因不同的各具特点的房顶而各具看点,而教堂往往都是这个城市最高的,他们鹤立鸡群地俯视着这个城市代表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也代表着一种宗教的文化地位,不管是Ulm的世界第一高教堂,萨尔斯堡的意式教堂,这里的Doumo教堂……而教堂内又因各地的文化,名人而诞生了许多故事来,可谓人因景而留名,景因人而杨名,而圣十字教堂该属收藏名人之最了,米开朗琪罗,但丁纪念碑,伽利略……难怪意大利人把这里看作了负载最重的地方了。 一定是要到河边走走的,且不说河对岸山顶上的米开朗琪罗广场上的雕塑,光是静静地站在岸边,听流水静静地流淌就够了。河上最有名的是老桥韦基奥桥(PonteVechio),桥上是一条小街,上面磷次栉比的商店,高价出售着各种旅游纪念品,不过,许多的商店早早地就打烊了,这是欧洲的习惯,生意再好,周六周日也要休息,只是热情的游客们玩兴正浓,辛苦地把脸贴在玻璃上,挤平了大鼻子也要做做window shopping .从远处看,老桥的桥身是浅黄的,暗红的顶。不知为什么,整个佛罗伦萨给人的感觉就是色彩浓重,浓重之中带着深深浅浅的哀伤…….连阿诺尔河水流动着的也是那种昏黄,不是莱茵河的湛蓝,不是多瑙河的深蓝,而那河水流动的声音,怎么听怎么不是欢快,且不说是呜咽,那也是如泣如诉。实际上,最爱的桥倒不是韦基奥桥,而是韦基奥桥北边一座白色的小桥,桥身是简单的白色,古朴简单得不行,纤细的身条在远山的逶迤之下显得特别的温柔娴静,桥上也没有熙来攮往的游人,空无一人的小桥怎么看怎么美,是一种妙曼的感觉,恍若戴着面纱的古印度美丽女子……. 但是我却不得不感谢韦基奥桥,因为是它让我邂逅了维纳斯,桥的一侧直通乌菲齐画廊,这里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最大和最精美的收藏处,就是在这里我邂逅了维纳斯,桑德拉.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笔下的维纳斯,爱与美的代表。名画《维纳斯的诞生》(birth of Venus)中维纳斯着露珠着一身清新地从蚌壳上走下,且不说整个画面充满的那种祥和飘逸的气氛,单看维纳斯飘着一头金色的头发,眼若秋池,倾斜的头,飘动的发,神态优雅却颇含淡淡的忧伤,当我第一眼看她的时候,仿佛有一种被震慑住了的感觉,将我彻头彻尾地定格了,我在心里跟自己说,这是神交的魔力。我只知道在偶尔某个人发来的email里会有这样类似的图片,也曾经在哪个网上闲逛的时候看到过她,只知道自己很喜欢她,但是没想到当我站在她面前凝视着她的时候,我被震得简直就失去了思想的能力,周遭嘈杂的人声,汩汩流动的阿诺尔河一样一样地退去,我仿佛能穿过时空长长的走廊,看见画家歪着脑袋欣赏自己作品的样子……这算不算神游一处的体验呢?我从心底感激波提切拉…… 离开佛罗伦萨,已近黄昏,站在火车站前,看着夕阳金色的光辉罩着红色的Doumo圆顶罗马式教堂,想着神游一处的维纳斯,心中浮起了对这个城市深深的眷恋,再见了,我最爱的城市,什么时候可以重来,静静地坐在岸边,感受你的气息,聆听你心脏跳动的声音----汩汩的流水声和悠悠扬扬的晚钟,还有你厚重的色彩,厚重的每一寸肌肤,是这里生存过的每一个人智慧的结晶,也是这里每一个人叹息和哀愁的总和…… 不知,美丽的阿诺尔河以及河上妙曼的白色小桥,她们是否也能听到我转身离去时泪珠摔落的声音呢?…… |
转自:http://buear.spaces.live.com/Blog/cns!6E1A5702B8B14CBA!312.entry2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