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德国日记21——走进威尼斯_论坛_西陆社区WWW.XILU.COM

[游记]德国日记21——走进威尼斯_论坛_西陆社区WWW.XILU.COM

2007-07-16    xilu.com

德国日记21——走进威尼斯

发贴者:薛舒 2006/08/31 21:19 来源论坛:听涛阁  点击:458次 我来说两句

德国时间 2006年8月12日  凉爽秋季

离回国还有一个星期,帕非福说,德国西部的另一个“数控”班一行十二人要去威尼斯和维也纳,如果你们想去,可以组合成团,这样费用还可以降低一些。我欣然报名,电脑坏了,周末也无法在家写东西,还不如出去走走吧,于是付掉219欧元,一到周末下午,便带上简单的行李出发了。

在欧洲的几次周末出游给我一个体会,你别想在礼拜天买到什么东西,因此,我们房间四个人,煮了一大锅茶叶蛋带在路上吃。一边煮,一边香味就飘出来了,看着那么一大锅茶叶蛋,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到了威尼斯,干脆在街头摆上个摊子卖茶叶蛋,赚来的钱去吃一餐正宗的意大利美食。

大家一起笑,商量着一个茶叶蛋卖多少欧元。东辉职校的沈老师说5毛欧元一个差不多,等于5元人民币呢。看来她心不黑。旅游职校的余红居然说要卖一欧元一个,十元一个鸡蛋,太黑了,连我这个制作茶叶蛋的人都有些于心不忍了。结果大家商量下来,觉得8角欧元一个差不多。商量完,发现我们集体在发白日梦,忍不住大笑。

周五下午4点,在马格德堡的家门口上一辆小巴,出发。车开到汉诺威,数控班的12位同学已在那里等待我们汇合。上一辆五星级大客车,发现12位数控同学中竟只有一位女生。我们的到来,无疑给这辆男士过多的巴士增添了不同的色彩。数控班驻扎在西德靠近法国的某一个城市,他们从中午12点就出发了,到意大利的路途显然要比我们遥远。可是他们的兴致要比我们还高,看来还是男人的体力好。

导游小姐朱颖是一年前在我们的凯莫尔旅游培训学校实习的中国学生,她是大连人,小巧的个子,挺漂亮,也挺热情的一个女孩。因为有导游,所以了解了更多关于威尼斯和维也纳的信息。在出发前,谁都没想过要坐多长时间汽车才能到达第一程的意大利,朱颖说,要到明天上午6点多才能到意大利。天啊,居然要14小时。幸好她带了几个碟片,在车上可以看看,消磨时间。

播放《罗马假日》的时候,坐在后排的我还是不敌困意,倒在座位上睡着了。醒来时,天色已有朦胧亮光。听到朱颖说:大家醒醒,看看窗外的阿尔卑斯山,这是德国到意大利途径的最美丽的景色,我们不能下车,就在车上看看欧洲最著名的山脉吧。

赶紧坐起身看车窗外,天啊,果然是连绵不断的黛绿色山脉,因为是清晨,太阳还没有完全露脸,高耸的山便显得更为深沉壮观。云雾在半山腰缭绕漂浮,浅坡上的草地绿得青翠碧透,半山坡上的松林茂密幽深,山色便显格外浓重。随着天光渐亮,景色也越发明朗清晰起来。山坡上的木屋村庄零碎散落、山崖上的古城堡凋然独立、隔一段便有一座尖顶的小教堂,晨雾中,白色的墙壁的纤细身影遥遥端立。

始终对阿尔卑斯山情有独钟,是因为在少年时代看过一个瑞士的电视连续剧《海蒂》。那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外国电视和电影正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进入中国百姓的电视屏幕。很著名的就有《鹰冠庄园》、《大饭店》、《卞卡》等,更遥远的,还有《加里森敢死队》和《大西洋底来的人》。当然,这更是我在未懵世事的幼儿时期看过的电视。那时候,我们家的一个凯歌牌12寸黑白电视机成为一个居民小区的亮点,在周末,我们家就是居民聚会的场所。居委会要发个通知、居民小组张要收个电费水费的,这时候到我们家来,一定会顺利完成工作,绝不会白跑。

少年时代的《海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个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木屋里过着简单日子的女孩,长得瘦弱小巧,却善良可爱,她和她脾气古怪的爷爷生活在一起,赢得了故事中邻居们的喜爱,也让她的爷爷在村人的眼中得以冰释前嫌。至于海蒂长大后离开阿尔卑斯山去到城市里的那段故事,我反倒有些遗忘。我只记得黑白电视机里广袤辽阔的山脉,茂密苁蓉的树林,积雪皑皑的山坡,那个小小的女孩穿着白色袍子奔跑在雪山上的身影,冬天的木屋里生着壁炉,女孩在火光的映照下剥着核桃,或者提着一个巨大的木桶到邻居家去送牛奶,还有,又粗又壮的面包,必须要用刀子用力割才能切下一片,简单到再加一盆汤的晚餐,却吃得津津有味……所有这些,在我的记忆中长久逗留。那时候,我就想,长大后,我要去阿尔卑斯山看看。因为喜欢海蒂,所以,喜欢阿尔卑斯山。

现在,在我的脑海中依然以黑白色彩占据的山脉已在眼前,它不再是黑白的了,它是浓淡有秩的,山坡上的村落也比海蒂的村庄更大更多,显然,它比我的想象壮观辽阔,只是,8月的阿尔卑斯山没有积雪。

巴士不断穿越隧道,阿尔卑斯山不断隐现。忽然,听到有人叫:看啊,雪山!

赶紧仰头看,果然,远远的,耀眼的积雪覆盖着高耸入云的山顶,灿白到几乎艳丽。周围的山梁,却依然在晨色中幽然深邃地稳坐。就如一个身型健壮却面色模糊的巨人托举着一位白袍仙女,巨人隐没了自己的面容,便是为更多的人看到他肩膀上气韵如仙的美女。真美啊!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感叹。

事实上,中国的美景同样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绝色,只是,因为心底里藏着一个“海蒂”,所以,阿尔卑斯山,便在我心目中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是一个少年时代的梦想,如心存已久的梦中情人,对,阿尔卑斯山,就是我的梦中情人。今天看见了,尽管是在颠簸的车里穿越,但依然感觉,我是在梦中的情人的胸怀里穿越而过,我闻到了他宽阔的胸膛散发出的雄壮气息,我听到了他的心脏正稳妥而沉重的跳动,还有,他轻轻的喘息,在这个八月的清晨,吐出饱含着松脂香味的清冽的呼吸。

进入意大利的路有点堵车,原本预计早上六点多就可以到威尼斯,结果五星级大巴在拥塞的车流中无法显示它五星级的能力,直到上午10点,我们才到达亚德里亚海的威尼斯对岸。

迎接我们的当地导游是一个福建小伙子,他到意大利生活已经有11年,小伙子的身材和长相都象潘长江,他自己也戏谑说:威尼斯的人太多了,大家一定要跟紧,我的个子小,对不住大家了,如果在人群中找不到我,那就跟着这把伞,只要伞在,我就在。

说完,举起一把蓝色的折叠伞,步履豪迈地走向码头。我们笑着跟在他身后,暗地里叫他潘长江。他听见了也不生气,笑得更开心。

坐上一艘很小的汽船,穿越亚德里亚海。这海不同于波罗的海的墨蓝深邃,这海是浅绿色的,绿得透明如玻璃,绿得爽亮清澈,阳光洒在海面上,微风碧波,浪花飞溅而起,心情便疏朗明媚如这海天之色。半小时后,到达彼岸的威尼斯。

正如书中的描绘,威尼斯由众多的礁岛组成,纵横交错的河道连接着这些礁岛,而河道里的小船——冈朵拉,则是威尼斯的出租车,它可以载着你到达岛上的任何角落,撑船的小伙子们多半英俊开朗,有着意大利人热情奔放的个性,叫他唱歌,他便会亮开嗓子唱上一段意大利小夜曲。坐在穿越水城的小船上,听着帅气的意大利男子唱着小夜曲,古老的房舍小桥在头顶上穿越,那感觉,真是迷人心魄。还有玻璃加工厂里的导游,浪漫帅气爱开玩笑的小伙子,会说几句中国话,不断叫着:快过来,快过来,听我说啊,快听我说。把我们都逗乐了。他带着我们看玻璃制品的加工过程,神奇的工匠从火炉里夹出烧红的玻璃,三两一转,就做成了一个瓶子或者一匹马、一只鸟。在意大利,这样的匠人很多,并且几乎都出手不凡,而在我们眼里,这几乎都是艺术了。

圣马可广场上到处飞翔着成群的鸽子,身着白色衬衣黑色长裤的乐手们在广场的角落里演奏,这个世界著名的水城真是人声鼎沸,也许,这是我到欧洲后,看到游客最多的地方。威尼斯实在太有名了,世界各地的人都慕名而来,尽管它的街道是那么狭小,尽管海水一涨潮,圣马可广场上便漾起了一汪汪浸湿你的裤脚的水,尽管冈朵拉的价格还不便宜,但还是有着如潮的人群到达这个日渐下沉的小城来。

中午,“潘长江”带我们去一个中国餐馆吃饭,拐弯抹角地走过许多小街,终于到达一个角落,门楣上写着“杭州酒楼”。心里一阵热乎,蜂拥而入,落座,点菜,服务员都是帅气漂亮的江南美女和帅哥。看菜单,有咸菜肉丝面、菜肉馄饨、海鲜褒,天啊,简直象回到了中国,太好了。

上菜后才发现,一碗馄饨只有三个,一碗面条只有数得清的几根。我想,这大概是更合适外国人吃的中国菜吧。味道倒是十分好,就是量太少。这一餐吃掉了24欧元,也就是240元人民币,可我们真的没吃饱。于是决定,要吃一回正宗的意大利匹萨馅饼。

走出杭州酒楼,沿着迷宫般的街道,在人群中穿梭突围,好多餐馆里陈列着刚烤出来的巨大的圆形匹萨,上面覆盖着西红柿、蘑菇、火腿、奶酪。选择太多,我们几乎不知道进哪家餐馆好。最后,终于在叹息桥边的一家餐馆里叫了一份匹萨。当然是热气腾腾的,可一吃进嘴里,就发现,原来还是咱们中国自己的馅饼好吃。意大利匹萨就象大饼,连国内的毕胜客都要比威尼斯的好吃。想来原因也简单,因为毕胜客是为中国人开的,所以,口味定然符合中国人要求。而这意大利真正的匹萨,我们吃起来,就不对胃口了。

潘长江说,其实,意大利匹萨来源于中国,是当年马可波罗把中国的馅饼带到了意大利,可是,他忘了怎样把加了馅料的饼子封盖,于是,就变成了现在的意大利匹萨了。这自然是戏言,但也道理清楚,即使是最著名的意大利匹萨,也还是不如中国的食物美味。

傍晚时分,离开威尼斯时,正值亚德里亚海涨潮,圣马可广场上到处都是水,连踏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广场周围的店家纷纷用扫帚往外扫着倒灌的海水。据说,由于地壳运动,阿尔卑斯山在不断上升,而威尼斯的海岸线却在不断下降,这个人口本来就不是很多的水城,居民们因此而日渐迁徙到岛外的大陆。十九世纪繁盛异常的水城正在陷落中,不知道这岛上的那些艺术与历史的珍藏,会不会被海水吞没。

我是杞人忧天,威尼斯人,却依然每天唱着小夜曲,在纵横的河道上过着轻歌曼舞的生活

亚德里亚海对面的威尼斯 

转自:http://bbs2.xilu.com/CGI/wenxue/taosheng/49591.html23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