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月7日,我们一行有幸来到了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上午9时许,我们乘车来到码头,只见码头到处是大小游艇,游客却稀少。在候船的时候,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海上波涛起伏。 我们乘坐可容纳70人的游艇,在威尼斯运河中游览。运河全长4公里,是威尼斯的“高速公路”。两旁是一根根用两根木柱捆在一起的立柱,立柱顶端是导航灯,晚上灯开就像一条海上巨龙,美丽异常;立柱下面埋着水、电、气的三通管道。 经过慢悠悠的45分钟航行,我们来到了圣马可广场,这时天公作美,雪花遂停。经导游小姐说明,我们才知短短的几公里路程,游艇为什么开了这么长时间。原来是当局为了保护两边的坡岸,规定每小时船速不得超过6公里,否则水上警察会立马来处罚。由于现在不是旅游旺季,否则水面上到处有警察巡视。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心脏。广场面积很大,地面上铺有地砖,两边是拱廊。广场周围有圣马可大教堂、大钟楼等建筑。成群的鸽子在广场上嬉戏,我们走上前去与鸽子合影,鸽子们毫无怯意。拱廊前有不少露天茶座供游客休息。这天我们的运气真好,海水正值上涨,广场上不少地方已是水汪汪一片。最深的是升国旗旗杆处,水深10厘米左右,几位升旗手着高腰雨鞋正在升旗,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水城的魅力,同时也解开了我心头的疑惑:原先我一直以为约1尺高的木架子是摆地摊的,原来是海水淹没路面时让游人做桥使用的。 冬天的威尼斯是寒冷的,但游客们的兴致丝毫未减。特别是外国游客,几乎扮演了威尼斯的主角,到处拍照留影。据导游小姐介绍,比起夏天旅游旺季,冬天要惨淡多了,由于风大浪高加寒冷,不少游客放弃了乘船穿越街中小河观景。 威尼斯的海边有不少地方桅杆林立,那是当地居民的帆船,是威尼斯人的交通工具,俗称“摩托车”。威尼斯的居民不多,只有30余万人,住在城中心的则更少,不到10万人。不少的房屋都出售给法国、德国等外国人,但只有到夏天,这些老外们才会来此休闲,其余时间都空置着。 威尼斯的建筑物已是饱经风霜,许多墙面脱落,伤痕累累。威尼斯的房屋一楼不住人,二楼基本不住人,由于年代悠久,加上海水的侵蚀,房屋潮湿、破旧,房间里的家具特别是墙面一年必须油漆一次,所以威尼斯的油漆匠生意极好。在威尼斯,墙面只能用两种物品来装饰,一是黄金,二是玻璃。如用木制、铁制、布制、丝绸等物品装饰的话,则不出6个月,这些装饰品会全部霉变、腐蚀。 做威尼斯人是很幸福的,其生活福利待遇堪称意大利第一,就连外国游客在威尼斯旅游时生病就医的费用也是免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