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意大利游记 |
[游记]意大利游记 |
2007-07-16 sina.com.cn |
罗马篇 当我提起笔来,要写罗马时,因为信息与感想太多,竟一时不知从何处下手。罗马过于博大,即使在距离罗马之游近三个月之后,我仍不能将对于它的印象从身体里分泌出来,显然罗马可以把握我,而我则不能够把握罗马,至少现在不能。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一句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话。也许怎么去写罗马都是可以的,每人心中一个罗马,如何去书写更是无什么定势。 我们是从佛罗伦萨出发去罗马的。进城仍是花了我们很多的时间,许多游记上都说罗马城单行道多,的确如此。终于在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后,我们逼近了订好的住所。但千辛万苦找到的住所,到了后却告知我们预订已经被取消了。看来,与意大利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了。不仅找路不再有专人带路或警车开道,连住处都出来麻烦了。罗马在拒绝我们,但我们却不能拒绝罗马。好在是在火车站附近,我们没有费太多功夫就又找到了一家酒店,就此住下。 罗马于我,是古代希腊罗马神话的发源地,是苏格拉底和恺撒生活过的地方,是格里高里派克爱上安妮公主的浪漫城市。伟则不同,罗马于他,更多是意味着梵蒂冈城国和大斗兽场。在仔细研究了罗马的景点分布图后,我和伟制定了一个超级紧密的行程,将覆盖《走遍全球》所介绍的罗马景点中所有标为三星的地方。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坐车去了梵蒂冈。但到了以后,仍然发现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 冈宫前已经排了很长的队。没办法,这是必看的,只好排队等着了。圣彼得广场是由贝尔尼尼于1667年设计建成,占地很大,气势十分雄伟。广场周围围成半圆形的长廊里共有284根多利克柱式圆柱,圆柱上面是140个圣人像。广场的中央还有一根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的巨大的方尖碑。我一边排着进圣彼得大教堂队,一边欣赏着圣彼得广场的壮观大气。还好,队虽长,但移动地很快,不久,我和伟便进了教堂。圣彼得大教堂不愧为天主教的大本营,虽然教堂的外观和内部装饰并不让人感到十分奢华,但它的内部空间的宽阔和气氛的壮严大气在我所见教堂中无一能出其左右。圣彼得大教堂最初建于公元4世纪,14世纪时开始重建,拉斐尔和米开郎琪罗都参与了重建的工程。(罗马的教堂数目众多,其中比较知名的还有拉泰拉诺的圣乔瓦尼教堂,教堂内被称为“神圣楼梯”的28级台阶据说是从耶路撒冷运来的,是基督被钉在十字架前走过的。我和伟赶到“神圣楼梯”的时候,已经是近晚上7点了,但仍见有人在边祈祷边跪着用膝盖攀登台阶,其虔诚的态度让人为之感动。) 从圣彼得大教堂出来,我和伟对是否要加入到梵蒂冈宫前长达1000米的等候队伍中迟疑了半天,但最后决定还是要看一看,因为米开郎琪罗的《最后的审判》在那里。队伍移动地比我们想象要快多了,40多分钟后,我们进了梵蒂冈宫。梵蒂冈宫做为历代教皇的住所,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收藏了从14世纪以来历代教皇所收藏的各个时代的艺术珍品。其中位于宫殿最里面的西斯廷礼拜堂是选举教皇的地方,以绘有米开郎琪罗的《最后的审判》一画而广为人知。梵蒂冈宫十分庞大,虽然由于目前教皇仍在此宫中办公居住,不能全部开放,但能够开放的部分已经是阿维尼翁的教皇宫所不能比拟的了。我和伟沿着宫内的导游指示逐个看过去,由于宫内的馆藏极其丰富,从古希腊的艺术品到埃及的珍宝,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和绘画,无所不藏。时间有限,我和伟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看了。现在还记忆犹新是在埃及馆里,一个美国妈妈对着她的两个孩子说:“look at this you guys, this is a real mummy”,两个美国小男孩对着木乃伊兴奋异常。到过很多地方后,发现美国人真的是能玩。无论是大到罗马还是小到南法的一个村庄,只要有游人到的地方,总是能看到美国人。 前往西斯廷礼拜堂的路迂回曲折,人们象朝圣似的安静地排着队,慢慢地前行。终于,著名的西斯廷礼拜堂到了。礼拜堂内十分安静,不大的空间里,每一平方米上都站着一个人,或在注视礼拜堂正前方的《最后的审判》,或是仰望顶壁上的源于圣经故事的图画。《最后的审判》和顶壁上的绘画是米开郎琪罗的心血之作,据说他为绘制这些作品,背变驼了,眼睛也几乎画瞎了。面对大师的作品,每个人都表现得那种毕恭毕敬,伟大的艺术品所发散出来的威慑力,不由得人不顶礼膜拜。我和伟对着书,仔细地研究着每一幅绘画。大师之作,在500年后,仍然看起来是那么栩栩如生。“原罪与失乐园”,“大洪水”,“末日审判”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张力仍然在冲击着人的心灵。 离开梵蒂冈宫,我和伟去了西班牙广场。梵蒂冈宫所带来的庄严的气氛一下子被现代的活力所取代。沐浴在午后阳光下的西班牙广场,台阶上坐满了男女老少。他们或是吃着冰淇淋,或是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谈着,或者就是闭着眼睛晒太阳。广场前的喷泉旁,不少游人在拍照,再旁边有小贩在为人作画,或卖着自己的画作。一幅俗世的热闹景象。多美好的俗世呀!我也买了一个冰淇淋在台阶上坐了下来,怀想着《罗马假日》中的情景。可惜丽人已去,我也已至而立。暂时放任一下自己儿时的幻想,然后再上路吧! 大斗兽场是罗马的象征,我和伟自然不会错过它。从威尼斯广场眺望完罗马的全景后,我和伟就向斗兽场方向来了。古罗马人很重视娱乐活动,他们的足迹所到之处,也是斗兽场或说竞技场建成之地。比如在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区,就还保存着古罗马的三处竞技场遗址。但罗马的斗兽场显然是No.1的。建于公元80年的罗马的斗兽场当时可以容纳5万人观看表演,现在虽然内部已破坏地很严重,但巨大的砖石和庞大的占地让人仍然能够看出其建筑的恢宏。斗兽场的大理石在15世纪时被拿走去建圣彼得大教堂了,因而从内部看已不太容易回想出当年的样子。用于锁住野兽的铁栏还在,历经近2000年的风吹雨打,默默地记录着当年的厮杀。 相比于大斗兽场,万神殿保存得就完好多了。这个被米开郎琪罗誉为“天使之创”的完美的罗马式建筑,在我和伟见到它的第一眼起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正面希腊式的圆柱构成的长方形上顶着三角形的顶,内部圆形屋顶上开了直径为9米的天窗,光柱从天窗中透过来直射地面。长方,三角和圆形地构成了这个简捷而恒久的建筑,完美得如同古希腊和罗马的神话。我在神殿默默地怀念了一下古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诸神,然后就离开了。 位于威尼斯广场和斗兽场之间的是古罗马市场(Foro Romano)。这里曾经是古罗马的政治中心和罗马市民的生活中心。漫步在古罗马的残垣断壁中,我试图找寻着当年苏格拉底和恺撒生活的地方。那边四层的建筑是元老院,那么说恺撒曾经在那里与他的朝臣们共商大事了;那边是细长的讲台上,不知苏格拉底是否有机会一展他雄辩的口才呢?罗马的农神神庙和火神维斯太的神庙还残存着,见证着古代罗马人对于众神的敬仰。穿过罗马市场的中央大道“神圣之路”,一直走到头便是罗马现存的最古老的凯旋门:提图斯大帝的凯旋门。从凯旋门的右边的斜坡可以通向帕拉蒂诺山:传说中母狼哺育孪生兄弟的地方,是罗马建国传说的发源地。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能在这一片停留很久。但我感觉,这些地方才正是我魂系罗马的所在。生者与死者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在罗马明朗的阳光下,似乎不太容易实现。如果可以再来一次罗马,我会找一个秋日的傍晚,坐在帕拉蒂诺山顶,眺望古罗马的遗迹,然后任思绪和想象把我拉向哪里,奢侈地给自己设一次心灵的盛宴,享受美酒后大醉一般的酣畅淋漓。 罗马的广场和喷泉星罗棋布地遍布整个城市,其中有不少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大师贝尔尼尼的作品。纳沃纳广场中的河之喷泉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上的四大河流:尼罗河,恒河,多瑙河和拉普拉塔河。风格细腻而又壮观,堪称贝尔尼尼的代表作。纳沃纳广场呈长方形,比西班牙广场要大很多,广场里除了河之喷泉外,还有海神喷泉和穆尔喷泉两座喷泉。广场上的鸽子不少,它们比游人要大胆的多,不时地停在河神或海神头上,有时少不了排泄一下,悠然自得的样子与喷泉中河神和海神剑拔弩张的情形倒是相映成趣。不过,最令我和伟记忆深刻的还是特雷维喷泉。特雷维喷泉背依宫殿而建,气势极为宏大。海神尼普顿的造型生气勃勃,指挥着水的千军万马从几十米的高处倾泻而下。喷泉的雾气在空气中弥漫着,清爽的气息使人为之一振。特雷维喷泉又名许愿泉。罗马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只要背对喷泉从肩以上抛一枚硬币到水池里,就有机会再次访问罗马。我和伟自然也向水池里投了硬币:谁又能抵挡罗马的魅力呢? 据说教皇格列高里十四世曾对在罗马滞留不到3个星期的旅行者说:“祝你一路平安,再会!”是的,罗马,交织了历史和现实,艺术与宗教的辉煌的永恒的都市,愿有生之年可以再行走在你的土地上。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5982b7010003iu2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