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波波洛圣母堂(连载罗马之行一. |
[游记]波波洛圣母堂(连载罗马之行一. |
2008-04-10 sina.com.cn |
《天使与魔鬼》——波波洛圣母堂(连载罗马之行一) 2006-08-19 17:49:04 大中小 波波洛圣母堂 下面是一篇过去一个游客去罗马参观的文章,看了以后可以更加了解罗马和梵帝冈城!(由于文章太长,我不能在一篇中介绍完,所以会分几段介绍给大家) 在罗马七天,总是觉得时间太短,真正去的地方远不如想去的地方多,每天行色匆匆,谁又知道是不是在不经意间,错过了挂着李皮或是卡拉瓦乔壁画的教堂;抑不知某个转角漫不经心瞥上一眼的废墟,是否曾经是某个重要的遗迹。 有人说罗马是欧洲最大的露天博物馆,这点毋庸置疑;在这里露天随意搁置的太多东西,放在欧洲大多数国家绝对是会被郑重其事请进博物馆的。但是在罗马,这种俯仰皆是的寻常景致平静得很,然后隐约的大气和自豪不经意地在每一处废墟上流露出来,也是,斗兽场,Palatino上无数的遗迹,还有万神庙卡拉卡拉大大小小的方尖碑纪功柱,数不清的珍贵文物,有哪个室内博物馆能放得下?更何况,这些本该就是留在光天化日下让无数人惊讶赞叹的。这个城市,罗马,几千年来一直有另一个名字让人传诵铭记向往,永恒之都。 我来罗马之前,不敢想,书上读过的关于这个城市的东西太多,自己心里已经先树起一个罗马,而要命的是,我一边想着自己的罗马,一边清楚地知道,那个罗马,决不会是我即将见到的。 事实果真如此。 我之所见,并不如同之所想,但这种种区别只是让我更加热爱罗马。去之间想到那些废墟遗迹,只怕是礼乐崩坏,宗庙倾颓,然而真的看见了,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荒凉感虽然重,但看到那些留存下来的房屋石柱,反而觉得很喜欢,无比的庄严辉煌,无论它们被时光和人力摧毁得多么厉害。 这次到罗马一趟,竟然想开了,两千年的东西,就该有两千年的样子,过去的历史无论好坏,无论在文物上留下什么印记,那已经成为历史,可以追思反省借鉴,但是以平常心正视保护,才是最重要的。 加之罗马的城市氛围让我心动。热闹的城市热心的人,大家都有活力且愉快,积极地生活着,大声说话;摩托车从身边开过,技巧性地绕过行人;孩子们在狭窄的街道打闹来打闹去,和小猫小狗玩成一团,渴了就在随处可见的水泉前喝上一口水;同样在泉下喝水的鸽子已经习惯了和人和平共处,也不惊,慢悠悠地踱来踱去。 这样喧嚣浮华的景致,在西欧,真的很难看到。 然而不得不承认,我还是喜欢这种风情,总让我想到家。 现在给我一张罗马的地图,还是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走,这是罗马啊,永远也看不完看不够只合长住而非走马观花的城市。但倘若有人问我,若只能在罗马待上一天,该怎么走。就个人的经验来说,也许这样,不会错过太多—— 假设我们现在特米尼火车站的正门口,正对着的那一片遗迹曾经是戴克里先皇帝的浴场,但现在一半成了罗马国家博物馆的一部分,另一半则在十六世纪被米开朗奇罗在原址上设计为教堂。两处我都去了,前者有着美丽的大庭院,四围都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雕塑;后者内部纷繁华丽,据说与米开朗奇罗当年的设计构思想去甚远,但是宽敞的内厅,原来浴场留下的巨大的石柱,还是在片刻之间,慑服来访者。 教堂前面是共和广场,无水不成罗马,广场中央是仙女喷泉,歌剧院也在附近,有着贝尼尼雕的《特雷莎的狂喜》的胜利的圣母玛利亚教堂其实也不远,走下去还能看见典型巴洛克风格的圭利那累的圣安德烈教堂和四河喷泉的圣卡罗教堂……我知道我要打住,一进教堂博物馆,一天把重点景点踩完,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了。 所以到了共和广场只能不做他想,沿着Nazionale大道笔直西南行,这条路其实平淡无奇,但是两旁的小路是用意大利其他城市的地名来命名,也许在通往道路尽头的时候你不小心左顾,依稀在远方看见一个教堂一枝方尖碑,那是罗马四大教堂之一的大圣母玛利亚教堂,有着漂亮的马赛克贴画,米开朗奇罗设计的礼拜堂,贝尼尼的雕塑(他亦葬于此地),这个教堂我去过三次,但是现在再想,脑中空白居多——叹气,这就是看教堂太多的后遗症,各种风格热闹地在脑子里打架,都想记住,反而偏偏忘得更狠了。 Nazionale大道的尽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图拉真纪功柱,这是根无论如何仰头也不清最上方的大理石柱,我也曾徒劳地转圈,想看清楚上面到底画了什么,然而细致的浮雕最多只能看到中部偏上,剩余的部分,便全部融在白花花的阳光里。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3a82d010005yk.html83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