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意大利游记罗马(下) |
[游记]我的意大利游记罗马(下) |
2008-06-27 sina.com.cn |
我的意大利游记——罗马(下) 2007-10-29 16:05:55 大中小 标签:旅行/见闻游记意大利罗马 意大利有句俗语——“罗马一辈子也游不完”,因此对于只能在罗马停留两天的我们,只有挑重点游览了。昨天去了梵蒂冈及其周边的一些景点,今天我们准备将游览的重点集中到古罗马遗址上,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古罗马的象征——科洛西姆角斗场。 从火车站坐地铁到科洛西姆角斗场只要两站。从地铁口一出来,巨人般的角斗场就出现在面前,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撼。科洛西姆角斗场始建于公元72年,是古罗马皇帝为庆祝征服巴勒斯坦的胜利强迫数万奴隶修建的,其外形类似于现代体育场,可容纳观众8万人,在当时能设计和建造出如此雄伟的建筑,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但正如强盛一时的罗马帝国已成为历史一样,曾经辉煌的圆形斗兽场现已满脸沧桑,岁月无情地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墙面的大理石已被人撬走,各种精美的雕饰早已消失殆尽,只留下粗糙的墙体依然挺立,向我们述说当年的辉煌。流连在圆形斗兽场,想想当年斯巴达克可能就在这里战斗过,不禁非常感慨。 从角斗场沿山路向下,就来到了古罗马广场。古罗马广场最初是一片沼泽地,公元前6世纪成为公共广场,历代统治者在这里修建庙宇、宫殿、会议场所、政府机构,广场上还有大量店铺和摊棚,因此成为古罗马人政治、宗教、商业和公众活动的中心。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对罗马广场的建设也被迫停止。公元5世纪,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先后攻入罗马,罗马广场遭到破坏,此后长期荒废。 时间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平日里却并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当置身于古罗马广场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威力。曾经的繁华如过眼云烟,已被时间所埋葬,只剩下眼前的这些历史,留下那些几乎被人遗忘的殿堂、庙宇,那些残存的柱子、台阶,那曾经承载了无数荣耀的凯旋门,静静地立在那里,任凭世人的凭吊。古罗马广场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在那里感受一下历史,接受一次历史的洗礼,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穿过古罗马广场,沿着台阶登上卡皮托里山,就来到了坎皮多利奥广场。这里原来是古罗马政府所在地,现在成了罗马市政府所在地,从这里下山可到达威尼斯广场。遗憾的是威尼斯广场正在维修,宏伟的埃马努埃尔二世纪念堂正面几乎被脚手架挡完了,我们只有从这里匆匆而过。 离开威尼斯广场,我们去了著名的“真理之口”。“真理之口”是一具古代流传下来雕刻有河神头像的圆形大理石,据说撒谎者如果把手放入“真理之口”,就会被它咬住不放。“真理之口”因为出现在《罗马假日》中而闻名遐迩。来到“真理之口”所在的科斯梅丁教堂,发现它就在教堂入口的回廊左侧,并不显眼,但拍照留念的游客却排成了长龙,而且几乎每个留影的人都会学着《罗马假日》里安妮的样子把手放进“真理之口”,看来电影的魅力真是无穷啊。 离开“真理之口”我们又去了万神殿。万神殿最初由奥古斯都大帝(也就是著名的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于公元前27年修建,用于祭拜众神,故称万神殿,阿格里帕的名字至今还在万神殿入口处。此后,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的哈德良皇帝又对其进行了重建。站在万神殿面前,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其宏伟。它正面是16根粗大的花岗岩石柱,古朴和威严,支撑起了巨大的三角形门顶。整个殿堂内部呈圆形,无一根柱子,也看不见一扇窗户,阳光通过巨大穹顶上方的圆孔照到地面,显得异常庄严肃穆,使人不自觉地仰面向上,仿佛那是通往天国的路。我想到了大足石刻中,千手观音的那个石窟也采用的是这种方式,看来东西方在建筑学上是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的。令人称奇的是,建筑师在选择圆孔位置时考虑了当地的经纬度,因此圆孔并非在穹顶正中,而是在一个略偏的位置,这样正午时分阳光就可以从圆孔直射到地面。此外,为了减轻巨大穹顶的重量,建筑师还巧妙地在穹顶内表面上作了28个凹格。殿堂内部非常空旷,除了主祭坛之外,只在四周有一些壁龛,那都是名人的墓穴,如意大利开国国王——埃马努埃尔二世以及他的儿子乌尔班一世,画家拉斐尔等。万神殿从建成至今经历了无数劫掠和破坏,其穹顶上覆盖的镀金铜屋顶在公元6世纪被东罗马帝国皇帝抢走,其门廊上的铜顶被教皇乌尔班八世熔掉,做成了圣彼得大教堂主祭坛的遮篷,并为圣天使城堡铸造了80门大炮。值得庆幸的是,万神殿的主体结构至今保留完整,这让我们能有机会看到这一古罗马时期的宏伟建筑。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0ba4701000bi1.html1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