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欧洲游记之五 梵蒂冈教皇国(圣彼得大教堂) |
[游记]欧洲游记之五 梵蒂冈教皇国(圣彼得大教堂) |
2008-01-17 sina.com.cn |
从博物馆出来,已经是快两一点半,在梵蒂冈博物馆寄出了4张明信片后,就一路沿着城墙来到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的地势似乎要比梵蒂冈博物馆要高,记得当时我们还走了一段台阶,才看见圣彼得广场上气势宏伟的大理石柱廊。 两千年前的简单墓地,四百年后修建了一座长方形会堂,后来毁于战乱,一千年后尼古拉五世颁发重建命令,之后就是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住持设计施工,布拉曼特来了,米开朗琪罗来了,德拉·波尔塔来了,卡洛·马泰尔也来了。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脸肃穆的教皇乌尔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礼。 圣彼得广场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米,地面由黑色小方石铺砌而成,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造型和谐,气势恢宏。柱廊共有284个圆柱和88个方柱,分派四列,形成三条走廊。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殉道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圣彼得大教堂顶部雕像 圣彼得大教堂顶部雕像 圣彼得大教堂顶部雕像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差云霄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耶稣受刑的十字架造型。据说此碑来自埃及。 广场上人头窜动,据说现在还是属于淡季的,如果是旺季的话,进入圣彼得大教堂等待参观的队伍就不只是100米长了。 教堂的卫兵,1506年1月22日,受教皇尤利乌斯二世(Julius 细节部分 穿过圣彼得广场,便来到圣彼得教堂的正前面。门前的台阶下,立着一块警示牌:不准吸烟,不准吃食品;男士禁穿短裤,女士不允许着露脐装和超短裙。下意识地看看自己的穿着还算得体,便安下心来向门口走去,哈哈。 雄浑的大理石圆柱构成高大的门廊,廊檐是五扇青铜大门,宽大的铜雕大门和整块的大理石柱,使教堂显得更加气势恢宏。站在其下,顿觉自身的渺小。而门的名称更让人心生畏惧,中间那扇叫善门,左边两扇叫神门和死门,右边两扇是圣门和灾门。平常一般游客都从善门进去参观,就是这个门。 至于圣门,只听说一般不开,只有在每隔25年的圣诞之夜才开一次,由教皇亲自来开启。但有重大圣事活动时也可以打破常规。 步入教堂,首先来到大厅中央。在米开朗基罗设计的高远的大穹顶下,是贝尔尼尼亲手完成的青铜华盖。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挥洒下来,把铜制的中心祭坛照得金光灿烂。 金色的华盖之下,是教皇举行弥撒的祭坛。在祭坛两旁,各有一架大管风琴。举行弥撒时,从管风琴中,发出低沉、舒缓、优美的旋律,弥漫至整个大厅。 祭坛前面不远处有一条通道,直通教堂的地下室。那里原本只是圣彼得的墓地,16世纪重建教堂时才扩建成一所巨大的墓室,之后的历代教皇都陪葬在此。 通过中门进入能容纳5万人的圣彼得教堂内部,呈现在眼前的简直是一座艺术宝库。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 一是米开朗琪罗24 岁时雕塑作品。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转手。 二是贝尔尼尼的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援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 三是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下面是圣彼得大教堂内令人惊叹的景致: 圣彼得教堂后面的大圆顶是对游客开放的。好像是每人10欧左右,几百层楼梯自己爬上去。这是中途,俯视教堂内部。 登顶的小楼梯,基本是封闭的。 在大圆顶上俯视整个圣彼德广场。这个场景在几乎每个罗马的帖子里都能见到。 据说这是梵蒂冈的国务院 圣彼得大教堂出口处的卫兵,本来想再近一点拍的,可能是在我的带动下,游客纷纷举起了相机,结果这位大哥开始不配合了,打手势让大家停止。 梵蒂冈的天空 再回首望一次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中央是埃及方尖碑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d0f7701007tcj.html7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