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圣米歇尔山游记 |
[游记]圣米歇尔山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因为海潮的形成是与月球与地球的引力有关,9月29日,是一年中海潮涨幅最大的时候,一直到晚上八点海潮才会涨回来,所以那一天很多游客会专程前来观看海潮。Grande 【圣米歇尔山】 公元708年,亚夫航什主教欧贝下令在栋伯山为大天使圣米歇尔修一座神殿,此地便成为日后的圣米歇尔山。本笃教会于十世纪在此兴建修道院,山下也逐渐发展出村落。至十四世纪以后更扩及山脚地带。圣米歇尔山上设有坚固的堡垒和城墙,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成功地抵御了英军的攻击,不仅成为军事建筑的典范,更成为法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通到山顶的修道院。路两旁虽然已经全是纪念品商店,不过不难想像中世纪时应该也是类似的场景。我非常喜欢这条石板路,轻轻松松地踱步就可以到达修道院,而纪念品商店里的东西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唯一比较倒胃口的是这条街上大量的日本游客,足足占有游客总量的二分之一强。也难怪一起同去的法国朋友Laure打趣地说道:我都不知道现在我是在日本还是在法国了。 【圣米歇尔修道院】 位于诺曼底与布列塔尼两个地区之间的圣米歇尔修道院被称为是中世纪最神奇的工程之一。这个修道院主要分为三层,砌在围绕着海上圣山的花岗岩上。罗马式的教堂、地下圣堂以及殿堂,哥特式祭坛,还有“奇迹”教堂,组成了“一座宏伟的宗教及艺术建筑体,其壮丽足以匹配这座圣山在基督教中的重要性”。 导游书上把圣米歇尔修道院描写得十分壮丽。不过现实中,要不是手中这本书,我会将这座修道院定性为无聊的等级。对于参观过很多大教堂修道院的我来说,圣米歇尔可以算是什么都没有:没有名人的墓碑,没有生动的雕塑,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总之就没有那种基督教圣地该给人的感觉。但是我还是有点不甘心,虽然对欧洲建筑学和历史知之甚少,咱手上也还是有本貌似很专业的介绍的书,中文版的,7欧元呢。为了对得起那7欧元,我很专心的顺着它的介绍一处一处地看,什么“墙角塔基座采用的线脚装饰,基石采用的灰色和金色花岗岩交错的复色设计等,都值得特别欣赏”,什么“教堂内没有使用垂直半柱将开间做明显区隔,也没有石材水平层间腰线”,还有“拱穹的石灰涂层虽然已经不见,不过将近九个世纪以前进去抹灰时使用的模架所留下的痕迹目前依然清晰可见,令参观者感动之情油然而生”。当你看着一段一段这样详细的描述,而却还是什么也不明白的时候,你就很应该后悔买了这本导游书,让它把你自己变得这么狼狈不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ae8c801000b30.html4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