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巴黎圣母院视频观赏全攻略1 |
[游记]巴黎圣母院视频观赏全攻略1 |
2007-07-16 edu.cn |
《巴黎圣母院》视频观赏全攻略1 -> 简洁的一记吉他拨弦引出了诗人气定神闲的叙述:“这个故事发生于美丽的巴黎,时值一四八二年……”,在意想与诗韵当中,民谣渐渐融入辽阔的时代背景中,Bruno Pelletier坚定的歌声拨开时空的迷雾,席卷旁观者的意志进入到遥远神秘的大教堂时代。“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艺术家以最滂沱的旋律最强悍的声音模拟出圣母院拔地而起在历史长河中所占据的短暂却辉煌的一幕,Gargoyles终于落成在石柱上,而同时舞台又仿佛成为一座墓园,人类凭着信念与劳力建成了圣母院,可人性却无可招架地被压制在这样的神圣崇高之下。宗教热情与疯狂的崇拜超越了人自身的体验,被寄托在大教堂的巍峨坚固之上以求不朽,圣母院高耸入云的尖塔是人类企图攀及星星高度的梦想,彩色玫瑰窗用来为上帝与信徒间的震慑与臣服烘托氛围,那些巨大的石块就像是宗教信条,至高无上,不可动摇。 “信仰的时代已成云烟”,很难听出在葛林果的吟唱中对这一神圣崇拜年代的结束抱着怎样的确切态度,他的思想并不是那一时代的人所能具有的,或者把他看作是四百年后的雨果,自然要歌颂充满生机的文艺复兴的到来,但大教堂时代在精神性上的纯粹忠贞却是其他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一个最能激发崇高感与永恒感的年代,只要大教堂不倒,信仰就不会泯灭。可即便如此,巴比伦塔最终仍然难逃倾倒的命运,宝贵的人性在苏醒的同时也将“亘古”捣毁,那还有什么能不脆弱?葛林果将这样的怀疑直指向西元两千年,或许体现了启示录中记载的末世故事在西方人心中激起的恐惧。Bruno Pelletier不愧被称作为” The Voice of Quebec”,他霸气的声线更贴合远远超越爱曲情歌的宏观主题。其实《大教堂时代》这首歌的难度并不如一刹那印象中那么高不可攀,可似乎只有Bruno Pelletier一人才能驯服她,当然还要带上迷离的眼神以及渊停的气度。他的诠释在哪一刻最能震撼我呢?恐怕是升调后的“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一个新的纪元”时,葛林果伸手触摸石柱,他就像是四百年后徘徊在圣母院中的雨果,在古迹中寻找着文明的感动。“世界临近末日,预言了西元两千年的今日”,Bruno Pelletier侧面的凝重神态真是令我刻骨铭心。 那些或许永远失去现场机会的NDP迷能在DVD 版本中找到另一种补偿,精准的镜头拓展了观众的视角,在对舞台的整体把握与对细节的捕捉这两者间达到了恰当的平衡,这是幸运的现场观众当时所不能体验的。但DVD 版本始终坚持着镜头的忠实,在主体部分绝不作特技处理,而在每一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以诗意的慢放引出或以浓缩性的定格镜头加重冲击,这样就像是为每一段落镶上了各有特色的边框。遗憾的是我们因此错过了段落与段落之间过渡的自然体验,常常是感情尚徘徊在前一场景的缭绕中,但耳畔却响起了下一幕的动人,反之亦然,是耶,非耶,这种仿佛身处雾中的感受……正当葛林果的吟咏将时间带回到黑暗的中古时期,在《非法移民》的愤懑爆发之前,有一记极重的节奏,随之而来的是身披长袍犹如一道黑影的弗娄罗准确地踏在这记节奏上步下了一级台阶,我个人把这一瞬间看作是DVD 版本精彩剪辑中的最经典,中世纪的昏沉与神权的阴影,予人的震慑尽在其中。从《非法移民》这一唱段可以看见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除了审美以外,体现在现实意义之上的另一种流行性。剧中以克娄潘为首的吉普赛人被彻头彻脑的现代化了,原著中滋生在圣迹区,混混噩噩的乌合之众第一次有了阶级意识,Luc Plamondon赋予了他们愤世嫉俗的气质以及打破旧秩序的使命。他们从一出场口口声声的“庇护,庇护”到之后的《判决》、《解放》、《袭击圣母院》被衔接成一条关于生存与反抗的线索,而不仅仅是原著中为了解救艾丝米拉达的匹夫之勇甚至是为了两座黄金塑像的浑水摸鱼。《非法移民》结尾处克娄潘的振臂疾呼以及非法移民们疾步冲向圣母院要求庇护的场景像极了现代街头上愤怒的暴动者与镇压者之间的对抗。 1482年1月6日,一个从远古以来既是庆祝主显节又是庆祝愚人节的日子,一个以粗俗光彩划破沉闷压抑氛围的日子,透过时代以及表现手法这个万花筒的反射或折射,以其本身几倍的放肆被夸张地重演在1998年的巴黎国会大厅。舞台上狂欢的人群更像是迷乱于某种巫术仪式中,也只有这样的癫狂才能使台下观众根据自身的现代体验想象到500多年前巴黎全体民众的情绪激动。刚向腓比斯与百合抛洒了祝福花瓣的葛林果一转身,便换上了一层古怪的笑容,然后他满不在乎甩着双手时放浪形骸的腔调,还有粗野的唱法使我必须同意Jeanne对音乐剧中这一角色的分析,此时主持愚人庆典的已不是那位从容又凌厉的诗人,而是游手好闲的捣蛋鬼-若望。有好几次Bruno Pelletier的歌声都自动地淹没在和声背景之下,因为必须要强调整整一个群体的快乐,另外他到位的几个舞蹈动作更加融入到了背景的喧嚣放肆当中。在《愚人庆典》的群舞中,利用电镀栏杆这一道具,有不起眼但可谓惊险的细节编排,这高难度的一幕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排练才能被配合到如此准确。卡西莫多红色的身影闪过石墙上的窗洞,他像一个小孩子似的躲在角落里,好奇地张望着圣母院外的喧闹。Garou用纯真的笑容将卡西莫多那被封锁在残废躯壳中的灵魂解放出来,《愚人教皇》充满童趣的前奏更是加深了“天真的卡西莫多”这一印象。卡西莫多以其无以伦比的丑怪被群众奉为“愚人教皇”,他头戴王冠,登上代表王座的秋千,在讽刺的喝彩和嘲弄的恭敬前,以一曲《愚人教皇》表达他稍纵即逝的骄傲以及对艾丝米拉达朦胧的憧憬。Garou一开口,颇见创意的卡西莫多彩绘版造型相形之下便失了颜色:比砂纸更粗糙的质感,火一般炽热的情感,还有原始的强大的冲击性,这个奇异的嗓音不需其他提示,就是活生生的卡西莫多。卡西莫多坐在秋千上忘形地荡着双腿,享受在从未体验过的自尊自爱所带来的快乐中,忽然他的如痴如醉被一阵恶狠狠的器乐击溃,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弗娄罗终于实实在在、气势汹汹地登场了。卡西莫多的惊惶使舞台氛围顿时一暗,被笼罩在了莫名的威慑之下。《女巫》以凶狠的恫吓开篇,接着进入到阴谋的耳语(这时镜头也扫到了Bruno Pelletier蹑手蹑脚地溜下台阶,为《巴黎城门》的表演落位),最后曲调在耶酥基督和圣母玛利亚的神圣名义下,与弗娄罗一同姿态高傲起来,而卡西莫多的遵从又使最高傲的变成了最谦卑的。一首《孤儿》让我觉得为了要孕育出这样强烈到骇人的报恩思想,卡西莫多的畸形、残缺、旺盛的精力以及非人的磨难都是必须的,而这种报恩思想又必须比这个看起来很凶狠的躯壳更加狂暴才能够突破它的禁锢。雨果这样写道:“这是一种我们无法比拟的发展到了顶点的报恩思想,这种情况在常人中间找不出例子,我们可以这么说,卡西莫多对副主教的爱,比一切犬马对它们主人的爱更为深厚。”卡西莫多的感情就像一棵被强扭的树苗,他朝完全背着阳光及雨露的方向长去,因此常人所有的,温和而琐碎的感情,与他是无缘的,而这棵树苗从他自小受到的鄙弃和厌恶中汲取到了难以想象的养分,从此疯狂地生长起来,直至长成一个扭曲的庞然大物,在这样一种生物身上萌生出蛮横狂热的报恩思想,自然也是不足为奇的。而舞台上更令人震撼的是卡西莫多呼天抢地的感恩竟没有在弗娄罗心中激起半点波澜,甚至在Garou唱至高潮处双膝砰的跪地时,扮演弗娄罗的Daniel Lavoie也只是衿贵地别转了头颅,卡西莫多炽热的视线,他连正眼也不瞧一下。 |
转自:http://iic.xjtu.edu.cn/forum/redirect.php?fid=12&tid=431&goto=nextnewset3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