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睹正宗的红磨坊舞姿 巴黎游记 锦云的游记 |
[游记]一睹正宗的红磨坊舞姿 巴黎游记 锦云的游记 |
2008-06-10 yododo.com |
锦云的游记» 一睹正宗的红磨坊舞姿 景区:法国巴黎2005年02月20日 (星期日) 相关标签:法国 巴黎 红磨坊 回应(0) | 收藏此游记 一睹正宗的红磨坊舞姿 曾有个即将出海的海员和他的同伴打了一个有趣的赌:他每到一地,都能逛一逛“红磨坊”。 说起“红磨坊”,似乎贬多于褒。 从路易十五时代起,就有“要喝要乐到蒙马特”的说法。19世纪中叶以后,蒙马特又添了舞场。人们去那一带是为跳舞。时髦的舞,下九流的观众。社会上穷困潦倒的地痞、娼妓以及自甘堕落的布尔乔亚都去那里打发周末。 巴黎布朗士广场,一家叫“布朗士王后”的舞厅,高高地树起了一座风磨,风车长翼用彩灯勾勒出轮廓,辉映着迷人的光彩。它从此点亮了都市的 “红磨坊”是约瑟夫.奥勒和齐德勒二人的产品。齐德勒原是肉店老板,后改行当上了剧团经纪人。奥勒是卡塔卢尼亚人,其父是海盗。二人工于心计。他们合伙在巴黎接连创建了几家剧院,重开了赛马场,组建了新的马戏团,发明了跑马赌博,在现在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一带重修了滑车道。他们还翻新了巴黎最老的一家舞厅——马比尔舞厅,将其辟为“巴黎花园”。这无疑使他们获得了办舞场的经验。 原破旧、简陋的舞厅已荡然无存,一切都是重新翻盖的。四壁色彩斑斓、辉煌,是请画家们刻意修饰的。表现各国风情的油画依次排列着:有西班牙摩尔风情,有游牧族的小茅屋,还有荷兰的旖旎风光……在环绕舞台的游廊内,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觥筹交错,开怀嘻笑着。 舞女们消闲自在地等待舞伴或主顾。厅内烟酒氤氲,人声嘈杂,一时,乐队奏起节奏鲜明的曲调,催促着人们起舞。如逢天气晴朗,人们便三三两两地踱入花园中,在一群活泼嬉戏的猴子中间调情。这里的重要角色是一尊由大理石雕成的大象。在它腹中有舞女们专为先生们准备的节目, 只需在50生丁的门票之外再多付1法郎便可进入。廉价的门票引得社会上三教九流的人蜂拥而至。在那里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女歌手演唱着一些色情或伤感的小调,间或夹带着挑逗性的表演,使台下跳得疲劳的男士们如醉如痴。以往的“红磨坊”意味着放荡和纵欲,是巴黎腐朽的象征。 “卖淫的女人是女王”。它也可以说是一种高级的奴隶市场,只不过自愿卖身的奴隶不是穷人,而是腰缠万贯的姑娘。“红磨坊”使蒙马特从此成为巴黎寻花问柳的“乐园”。那著名的舞蹈是卖淫市场上重要的媒介,舞厅是名副其实的色情交易所。“顾客”常是那些风流家族的公子哥、粗鄙多疑的外埠人,还有些外国的阔商人。 场外,造型奇特的门脸泛着紫光,远远望去,就像是悬在门扉上一盏永不熄灭的花灯。简陋的舞台镶着锯齿状的花边,撩人的流行舞很快风靡了首都。至19世纪末,罗什舒瓦尔大街各舞厅已经走红,特别是爱丽舍——蒙马特舞厅音乐一响,比特一带的旧“磨坊”便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很少有人光顾了。 1924年末,舞厅重建工程竣工。复活后的“红磨坊”,舞蹈依然受着各色人物的青睐。1930年,“红磨坊”受到电影浪潮的冲击,变成了电影院。不久战争降临,巴黎再没心思去一边跳舞、一边对情人说悄悄话了。 直到1951年,“红磨坊”舞厅才又重新开放。两年后,它在这里迎接了共和国总统奥里奥尔的到来,他是来主持“小白床舞”开演式的。
|
转自:http://www.yododo.com/blog/01193DE9529C06D0FF808081193D1FA64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