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南京路 庄志霞 刊登在《新象周刊》“文心园地”,2004年7月9日 我的家乡在上海南京路——这块旧时被称为“十里洋场”的地方。那时,我从历史教科书上得知,早在1875年,犹太富商哈同出资60万银两,在南京路(今南京路东段)铺设铁藜木,上浇柏油,建成了当时远东最漂亮的一条道路。此后,国内外商贾云集于此,开行设店,从我少年时期,就留下深刻印象的王开照相馆、邵万生南货店、老凤翔银楼、汪裕泰茶号、雷允上国药行、亨得利钟表行以及“永安”、“先施”、“新新”等驰名中外的百年老店就是始于当时建成。这里还有远东第一影院的“大光明”、远东最高酒店的“国际饭店”等,南京路以其繁华、恢弘成为中国的商业第一街。 20世纪90年代中期,南京路面临大规模的改建,我们那一带居民的住房全都拆迁,搬离了繁华的闹市。这些年,身在北京工作的我,因探望年迈的父母几乎每年都会回一次上海。每每总还会到我的“老家”南京路上转一转、看一看,那些旧日青砖灰瓦的石库门房子和弄堂建筑基本荡然无存。连同 “老家”一起在南京路上消失的还有我少年及青年时期就读的母校:位于南京路第一百货商店后面的上海市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以及位于南京路外滩不远处的上海市九江中学,还有从我家弄堂出来的那条卖生煎馒头、糍饭糕等香味扑鼻的小吃的大排挡小食街、那家我几乎天天提着热水瓶去泡开水的“老虎灶”、隔三差五光顾的买针头线脑、牙膏肥皂的烟纸店……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这未免使我涌起一丝“旧日不再”的感怀,连自小生长在南京路上的我都快认不出这块桑梓之地了。 当年车水马龙的南京路已然成了人头攒动的步行街。在这条号称“购物天堂”的繁华街衢上,鳞次栉比的商店琳琅满目:除了那些青春焕发的百年老店外,还有以全新面貌出现的上海第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有力争发挥自己独特优势的华联商厦、有以“同质商品价更廉,同价商品质更优”为经营方针的“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有在经营品种上力求名、特、优、新、全的第一医药商店、有国内最大的张扬专业特色的张小泉刀剪总店、有为顾客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南新雅大酒店……可谓集四海精品,纳五洲名店。行人不必再为昔日拥挤不堪的车流而烦恼,尽可以悠闲地信步于此。尤其是入夜,整条南京路上霓虹灯闪烁,一片璀璨夺目,堪与天上的星月争辉,此情此景,让人由然联想起郭沫若的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天上的街灯……” 中西文化交融,构成了南京路上的一道独特的景观。当我徜徉于绿草如茵的世纪广场、大厦耸峙的曼克顿广场……总能感受到一种东西文化的气息扑面而至。20 世纪90年代末与南京路毗邻的上海人民广场上,除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大型建筑外,又矗立起了一座由法国著名设计师设计的、高40米、总面积为62803平方米的上海大剧院。白色弧型拱顶与具有光感的玻璃幕墙有机结合,在灯光的烘托下,就像一个水晶宫殿,剧院内悬挂有六片排箫状的大型水晶吊灯,地面采用希腊水晶白大理石,花案形似琴键,让人走进剧院宛如置身于一个音乐的宏阔的世界。 与南京路外滩隔江相望的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现代化摩天高楼的金茂大厦。它由美国SOM公司设计,占地面积2.4万平米,高420.5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米,大厦集办公、酒店、餐饮、观光、会展、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装潢豪华、设计匠心独运,获中国50年上海经典建筑金奖第一名、第20届国际建筑师大会艺术创作成就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站在高达88层的观光大厅,可仰观浩茫蓝天、宇宙之大,俯瞰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及其两岸的都市风光、长江口落日余辉的壮观景色……置身于此,直让人疑为“天上人间”! 同时,经国际招标投标,位于上海市“申字”高架路中心结合点,地跨南京路的黄浦区以及卢湾区、静安区的市中心最大的“绿肺”工程,面积达23公顷,采用的加拿大蒙特利尔设计方案谱写的“蓝绿交响曲”:由以苍劲茂密的绿色森林为开端的“始绿园”、通过人的视、听、嗅、触、味五种感觉将植物的空间组合给人以美感的“感觉园”、以表现植物、水和岩石的关系、突出岩石景观的“地质园”、以草坪为特色、从空间俯视、宛如一把吉他琴的“芳草园”、山丘起伏、河水流动、杉林挺拔的“生态园”五个乐章组成,为上海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奏响了新的乐章。它改善了区域内的环境质量,使人们领略到绿色的森林之浴的感觉。同时,春有海棠、夏有合欢、秋有菊花、冬有腊梅,一年四季都能见到鲜花盛开。 南京路在重视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文明的创建。南京东路新华书店曾是南京路上一道都市文化风景线。如今,南京路外滩又建起了一个“东方书报亭”,与霓虹灯交相辉映。这里“白天一朵花,晚上一盏灯”,耀眼的灯光和满溢的书香,令南京路上的行人不时在报刊亭伫足。开卷有益, 人们从这里汲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咨询,感受着“海派文化”特有的韵律。“东方书报亭”的出现,使南京路锦上添花。类似南京路上的这样的报亭已达2000多个,遍布于上海的东西南北、四面八方。 伴随着APEC会议的成功召开和南京路国际招商咨询会议的揭幕,28家跨国集团的代表聚会南京路举办专题论坛,这一论坛亦已向世界宣告:南京路开始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第一商业街行将跨入国际商界的新时代。这也是我国正式签署入世协议后,零售商业向国际开放的第一条商业街。为了吸引外资进入,南京路推出了一连串大型项目,“待嫁”地段遍及整条南京路商业街,奔南京路而来的高档品牌、著名零售商业和房地产业的人士遍及亚欧美及大洋洲。其中,华纳、伊士曼柯达、路易威登、耐克、花旗银行等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就达10家之多。 改建后的南京路将进击“国际一流街”;外滩至河南中路形成以旅馆、休闲及精品购物为主的“海上情怀”区,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建成以大众购物为主的“都市时尚”区,西藏中路至成都路构筑文化娱乐为主的“明日之约”区,步行街范围将进一步拓展……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自小与她相依相伴、今天仍与她呼吸相通的南京路。她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嬗变。虽然,那些父辈们包括我们这一代人耳熟能详的建筑、社区已经无可避免地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代之而起的是21世纪与世界接轨的高科技、高智能、高信息化的现代繁荣。就像在实施“绿肺”工程中,人们统计的一组数字:解放初,上海人均绿地面积只有“一双鞋”(0.16平米),如今已拥有“一张床”(4.5平米),再过5年将人人拥有绿地面积“一间房”(7平米)。预计2006年至2015年,将营造生态型住宅小区,做到户户推窗见绿,那时上海将真正成为绿都花海式的国际一流大都市。这是一幅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蓝图!而南京路,正是这幅蓝图中的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系、一颗最醒目的亮点。它将上海独特的地域文化及海纳百川的襟怀打造的海派文化精髓最生动地向世人成展示。世界从这里了解了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