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官渡--金刚塔 [url=javascript:;]昆明[/url]官渡古镇妙湛寺金刚塔始建于546年前的明代天顺元年,是用糯米饭拌泥在螺蛳壳堆上建起的,重达1350吨。被从污水中成功整体顶升2.6米后,伴随戏台楼、赐书堂、妙湛寺东西塔等古建筑的修复和重建,重现在游人面前。 官渡金刚宝座塔,又名金刚塔,位于昆明市官渡古镇。三千多年前这里称之蜗洞。因古人找捞螺蛳为食,他们称螺蛳为蜗牛故而得名。到了唐代,这里修建了渡口,命名官渡。官渡古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向以六寺,七阁,八庙古建筑群著称。金刚宝座塔犹如镶嵌在古建筑群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金刚塔是一座方形高台基上建成的中间大,四角小的五塔建筑。台基高4.7米,边长10.4米,东、西、南、北四道券门十字贯通。主塔高大雄伟居中,高16.05米,小塔仅5米。塔身桶形,状如喇嘛塔,两头粗,中间细,下半部有七圈莲瓣(称金刚圈)如台阶样层层收缩。四面开眼神光门(佛龛)。塔身之上又是方形须弥式塔脖子。塔刹上十三天相轮,有铜锻伞盖,垂八铃铎,盖面立铜铸四天王。再上为石制圆光,四面有小铃铎。刹顶为宝瓶、宝珠。此塔始建于元至正年间,后毁。现塔为明代天顺二年遗物。是特进荣禄大夫镇守云南总兵沐琮倡导,由镇守云南太监罗桂出资建造。历时三个月,全部竣工。官渡金刚塔从整体上是突出对五佛的表现和供养。然而当时造塔,一是为造功德,西门券洞庭湖顶刻“功德宝塔”。二是求延寿,东门顶额刻“延寿法门”。三是顺习俗,稳民心。当时元初征战云南,战争的破坏造成许多后遗症,为了稳定民心,使边境无虑,达到“不治治之” 的目的,所以借云南崇尚佛教的风俗,建造了石塔。石塔经过几百年风雨剥蚀和地震的考验依然耸立。唯有台基下沉三米。 官渡金刚塔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部用砂石砌成的宝塔。台基成正方形,东西南北四道券门十字贯通,又称穿心塔。据说,以前人们往返经过此地都要穿行此塔,甚至连新娘的花轿也不例外。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与神相通,带来好运。在基座十字券洞穹窿顶部,嵌有一铜铸雕板,四角云纹,中心浮雕八叶莲花,趺坐八如来。正中大日独坐,共是九佛。这是表现金刚界佛众的法器,叫 “金刚界九会曼陀罗”。 塔形状如喇嘛塔,式样古朴典雅,高深莫测。主塔须弥座高2.7米。边长5.5米,塔体园形,中心大塔本身就是无形大日的象征,是至高无上的佛部。四小塔就是四方佛部,大塔四面眼光门内的化佛,就是四方佛。据佛经言,金刚界为始觉上转法门,或五种正等正觉果智(五种至高无上的智慧)。因此又派生为五部,居中的佛部,即大日如来,又称摩诃毗庐遮那佛部。东方的金刚部,部主阿阂佛;南方的宝部,部主宝生佛,又名灌顶法王,在你头上洒上几滴净水,马上就能立地成佛,快速无比;西方的莲花部,部主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北方的羯摩部,部主就是释迦牟尼应身,又称不空成就佛。从而,突出了对五佛的表现和恭维。 在塔身须弥座束腰部分,五佛座骑,是对五部佛作进一步恭维和宣教。东面正中浮雕狮子,狮子为诸兽之王,象征毗卢遮那为诸法之王;狮子两边为象,象力最大,诸兽无敌,暗喻金刚部无坚不摧;能破诸魔;比喻阿众法力;南面雕双马,马行速疾,象征三密修行,快捷无比。西面雕双翅孔雀,孔雀为瑞兽,生西方极乐世界,能歌善舞。佛经说它是转**王(即莲花部阿弥陀的别称)的标志。见了它,即可托生极乐世界,永世欢乐;北面雕人头鸟,叫迦楼罗,又名大鹏金翅鸟,此鸟威力能降诸龙,象征羯摩法王摄引一切人天,无不归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