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莲花池游记 |
[游记]莲花池游记 |
2008-03-16 sina.com.cn |
记3月9日保定莲花池 走进莲池园,便见正门匾额古莲花池四字,为直隶督军曹馄请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题书。两方写着摇红、涤翠。 第一眼看去,红与翠都绚丽之极的颜色,太艳过于扎眼,可是放在这里却又恰到好处,荷花的红,莲叶的绿,微风拂煦,香气四溢。环池庭院重重,珠玑充盈,飞光溢彩,玲珑幽雅,山、水、楼、台、亭、庑、榭错落有致,相互衬托,在水中倒映成趣。 三月时节尚早,池中并无莲花,只好发挥充分的想象,并将之与避暑山庄相比,想象荷花池盛开的样子。记得小时在避暑山庄划船,水面上很多的荷花,曾把莲叶扣在头上,遮挡直晒的阳光。 园中的字、碑文比较丰富,清雍正十一年(1733)于此建莲池书院。是直隶省的最高学府,清末一度遐迩闻名,成为海内外学子向往的直隶省文化教育中心。里面曾出很多名人,如冯国璋、王春霖。1903年刘春霖兄弟一同参加殿试,结果刘春堂考入进士,春霖却意外落榜。科举取士一般为三年一科,由于次年适逢慈禧太后70大寿,所以特加甲辰科,并称之为甲辰恩科。这年7月4日刘春霖再度参加殿试,一举获得一甲一名,得中状元。1905年慈禧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宣布停止科举,推广学校。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刘春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王春霖小楷字迹工整,早年在莲池书院的文章有许多圈圈,点点的批注,写得好的地方老师就会画圈,写文章好的地方就有点评,可圈可点。乾隆对莲花池很是喜欢,将祖父康熙的字刻成碑文放入园中,康熙16岁所写--龙飞,雕刻的手法也很讲究,远看字体突出,实则凹入。 少年康熙正是刚刚铲除鳌拜,心情舒畅,细看字体有些年少的稚嫩,但给人一飞冲天的感觉。庞大的帝国将在这个少年天子的治理下度过一个辉煌的时代,铲除鳌拜后,紧接着就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服戈尔丹,击退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印证了这两个字。 乾隆十年(1745)建皇帝行宫。而后便成为乾隆、嘉庆、光绪三朝行宫和慈禧太后的行宫御苑。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被吓破了胆,慌忙和光绪等人装扮成老百姓模样,连夜逃走,从北京一直逃到西安。她提前好几个月就通知要经过的州城府县,为其建造行宫。消息传到保定,可把袁世凯忙坏了。由袁世凯推荐,慈禧任命李鸿章代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工匠将亭子顶部修建为倒扣的莲叶上面为桃子形状。寓意莲叶托桃(连夜脱逃)。 南有小方壶,北有小蓬莱。亭中松竹宁庭,宁静肃穆。走在其中情趣昂然。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88ae6701008xpf.html5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