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情系上山民族村下乡服务进万家 |
[游记]情系上山民族村下乡服务进万家 |
2008-05-22 163.com |
送走昨天,迎来今天!调研组工作也随之展开新的一页。 7月26日11点30分,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书记陈云龙教授、辅导员刘淑芬老师亲临石颈二中进行调研考察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陈云龙教授、刘淑芬老师参观了在校服务队的宿舍,了解其在校期间的生活饮食、工作具体情况,充分体现了湛师学校领导对“三下乡”队员的关怀与支持。随后,教授与队员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交谈,并与队员合影留念。 为了更加全面开展本次活动的调研工作,下午14点整,湛师“三下乡”石颈二中服务队调研组一行八人在陈云龙教授、辅导员刘淑芬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对廉江市塘蓬镇上山民族村进行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广泛调研,多方面、多渠道掌握相关资料,更好完成本次调研任务。 廉江市塘蓬镇双峰嶂下,有“民族村”之称的上山村;附近丰富的旅游资源除“民族村”具有民俗特色之外,从该村附近往上走,就是海拔382米的双峰嶂,被称为“半岛第一峰”,一山双峰,世所罕见。上山民族村作为雷州半岛第一高峰双峰嶂上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村子,这个村子座落在两座山峰之间的一个很小的山间平原上,全村的房子和田地散落点缀其间,“民族村”周围,山青水碧,鸟鸣谷幽,处处成景,可谓“山青水碧云作裳,草丰木华鸟鸣幽”,都市人来到这里,可以问风俗,探仙境,寻仙人,喝仙水,饮仙茶,呼吸清新空气,摆脱城市喧哗,构成了一个富有世外桃源气息的小山村。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这个与外界交通不便的小村子,竟然拥有壮族、瑶族、黎族、侗族、苗族、回族、白族、仫佬族、土家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布依族、满族、京族、毛难族共16个少数民族的人口。 随着车辆缓缓驶入上山民族村,该调研组一行抵达目的地,很快顺利开展工作。首先,调研组一行来到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村碑,上面描述了该村的发展历史情况,陈云龙教授详细阅读碑文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队员以民族村的历史发展情况为开展工作的突破口,提高调研工作质量。随后,他们来到上山民族村村委会,会见了该村的村民领导。妇女主任麦英在接受采访时就透露,上山民族村历史源远流长,据相关族谱记载,最早落户此地的是明末时由高州府逃难碾转至此的冯姓母子二人,经过近四百年共20代人的繁衍生息,发展到现在已拥有人口500多人,水田37亩,坡地18亩的山村。近来几十年,由于该村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并与外地年轻女子喜结良缘,而当中部分正是少数民族,此外,带来了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特色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因此被外界人士形象地称为“民族村”。 据我们的调查还发现,由于长期时间的文化融合,出嫁到该处的外来少数民族妇女在语言和文化习俗上与廉江当地人已无较大差异。据悉,接受采访的村委妇女主任麦英本人就是24岁时从遂溪县嫁过来的,至今已近三十年,生育了三男一女。陈云龙教授还仔细询问了该村的民族结构、历史渊源。调研组一行还走访了壮族妇女蒋秀六,五年前她从柳州嫁来此地。入乡随俗,她至今已学会本地方言并习惯本地风俗习惯。可见,中华56个民族同是中华儿女,本是和睦一家人。
|
转自:http://renwensxx.blog.163.com/blog/static/381293462007628116367655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