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绕城记(二)太平门到光华门、南京游记攻略

[游记]绕城记(二)太平门到光华门、南京游记攻略

2008-01-12    uutuu.com

到了白马公园,从上次的结束处再次开始。

城墙就筑在紫金山的余脉上,它的背后依着富贵山。由于要跟随着山势,城墙在这一段盘曲得厉害,也就有了“龙脖子”的称谓。据说在城墙边有块牌子,标记了明城墙和清城墙的界线,可是看了一遍却没有发现。倒是一块标明了城墙六百岁高龄的牌子十分醒目,可是它倒不似老人般的需要依赖别人,而是声明了不要靠近。

道路也靠着城墙,一同的弯曲。从这里去上紫金山,是南京人的习惯,好在沿道路的一侧,修了条栈道,使得人们不必与汽车们拥塞在一起,而可以舒畅的行走。

城墙上的植物自然还是不少,小草星星点点的开出了黄花,也在青灰色的墙体上撒出了星星点点的亮色。如果它们大丛的聚集,那就更是抹下了一笔浓彩。

离开道路,让车辆的喧闹渐渐离去,我就沿着城墙根下,在灌木荒草丛生处随意走去。

一百多年前,南京的城墙经历了两次攻防战事,均被破城,也导致了血腥的屠城。一次是广西人攻进了南京,另一次则是湖南人,其中太平天国与湘军之间的那次攻防尤为惨烈。

当年朱皇帝筑城时没有高瞻远瞩,没有想到国人的四大发明在西洋兜了一圈后,居然成就了火炮,而后来的国人还与时共进的引进并使用了这种火器,使得城墙外的紫金山反而成为攻城的一把利刃。曾国藩的湘军在攻下了位于现在紫金山天文台处的天堡城后,居高临下,就将矛头指向了龙脖子一带的城墙。通过挖洞,将城墙炸出了一个缺口,湘勇们蜂拥而入,天京陷落,历史的一页也掀了过去。

注:这是一张18xx年的照片,是在明故宫一带往东拍的,一片战乱后的残壁断垣,可以看见紫金山,还有城墙和城楼。

这个曾经死伤累累的城墙缺口到底在哪里?管理者没有立块牌子指明,在南京城墙相关知识的普及上,看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不能只看着城墙,而不知道在它的六百年里所发生的故事。

到了琵琶湖,它一半靠城一半依山。葱茏的树木将它环绕。草坪上,游人散坐,享受着暮秋时分周日里的阳光。

湖水直逼城墙根下,沿一栈桥可以通过。正逢周日,天气晴好,树影水色,引得若干新人们前来拍照,扎堆的拥在水面平台上,那众多的白纱丽人们分外夺目。

琵琶湖旁的城墙上开了个小门洞,这里原来缺了段城墙,人称“豁口”,成为居住在附近的人们来往的方便之道。城墙修复,但还是留下了通行的门洞。

这一带还铺设了许多人行小道,还建有亭台楼阁,既可闲步,也能餐饮。走过一片小树林,前湖出现了,这个湖面大于琵琶湖。植物园新建的三叶形大温室很是显眼,高大的林木环绕着,远处的紫金山则连绵横亘。

城墙有的地段经过修整,显得清爽,但没修整过的,就满目的荒芜了。不但藤蔓牵挂在城墙上,连树木也在墙体上扎根。这些安营扎寨已久的树木,它们的根系在墙体中生长发达,造成了开裂和渗水。虽然给古老的城墙添加了绿色的生命,但更加速了它们这寄生体的衰亡。

在前湖一带,看见了两处城墙修补后的痕迹,但不知道是因为天长日久后自然的崩塌,还是由于战火中枪炮轰击的原因。

城墙上开始出现射击孔了,这应该是抗战时期的产物。在冷兵器时代的高墙上添加了近代武器的需要,从应付国内的战事到抵御海外的入侵,城墙同样承担了防御的重任。那次的战斗,又是以守军的顽强抵抗和失败而结束。南京也又一次遭到了屠杀,只是屠杀者来自海外。枪孔黝黑,早已静默。曾经在里面战斗的士兵,有谁知道。藤蔓悄然攀爬,以生命的绿色封住曾经喷射死亡的洞眼。一树叶红,如血,似火,让人忆起那枪口喷火,血雨腥风的年月。

墙体孔洞斑斑,是岁月的消磨,还是子弹飞速撞击的遗痕。枪声消失已经了几十载,在那一年,南京的城墙最后一次发挥了作用,南京也又一次的被屠城。那段记忆现在被保存在城西的水西门外,而这里只有一年一度的红叶,在展现着当年血与火的颜色。

到了中山门,这门可不是明清时代的遗留,却是民国期间的产物,是为了方便前往中山陵园而贯通。中山先生的灵柩从这里去到他的安放地,日寇也曾在这里举行了入城式。

上得城墙,这里还存留了几栋民房,主人们还在陪伴着古城墙。以前,在城墙的附近,曾经有着大量的这样房屋,如今为了环城的风貌,恐怕已经所剩无几了。

城墙附近,五星级酒店的高楼如同一具烟囱般高高耸立,在城东一带从黄埔路到中山门的民国建筑里标新立异,产生了严重的不协调,这也是南京城建的几大著名败笔之一。实在想不通,那些决策者,是比我们多了个心眼,还是少了一窍。

在这里的城墙上可以免费的走上一遭,可以看城墙上草色萋萋,可以看城墙内高楼林立。不由得想起从前的某诗人,他满怀憧憬的写出了希望烟囱象森林一样的诗句,当然我们有幸没看到这一幕,并且眼下林立的高楼们总好于曾经期望的林立的烟囱们。

中山门外就是月牙湖,一座小公园整治得静雅,虽然公园内开设了生意兴隆的餐饮,但还是可以让人前来安静的坐坐。

月牙湖的对面,就是南京城前些年里首创的高尚住宅区,估计经过了这些年高尚建筑的熏陶,里面的人士也会高尚了许多。

在一尊朱雀的塑像旁,城墙结束了,后标营大街宽阔的通向月牙湖的对岸。

那是在1954年,全国兴起了“拆城之风”。当时的南京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南京的古城墙,“除了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有助于防空、防洪以及点缀风景的部分应予以保留外,其余一律拆除,以利交通和发展经济”。失去了城砖的庇护,原先墙体的内瓤也就成了一道土埂,静静地沉默在期望财富的欲望后面。爬上城墙的残留,灌木杂草丛生,与土坡下的公园反差很大,那里的树木草坪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与簇新的建筑相应。

在这一段,城墙不知是何原因,侥幸的被残留下二十余米,这倒也让人清楚的看见城墙的结构,它的外层和内瓤。

那些被拆下的城砖,被用于发展了经济。其中的大多又被砌成了墙,只不过那是住人房屋的墙罢了。还记得小时,也曾经用两块凿出圆孔的城砖,穿上一竹竿,来当杠铃举。

时过境迁,原先被拆去盖房的城砖,再一次的又被从拆城墙盖得的房屋上拆下,搬回老家,砌出半截模样,以表明它们从前曾经有过的那番形象。这拆来拆去的过程,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月牙湖开始弯向光华门一带,残存的城墙土埂在这里也彻底的消失了。但新补建的矮墙继续延续,只是连墙砖也变成了新烧制的,带着尚未消失的新鲜立在它祖先占据过的地盘上。

再向前,形式上的墙也不好意思继续仿冒下去,楼房就干脆代替了城墙,排列得如墙一般延伸向西。

光华门自然早已为了“以利交通”而消失,月牙湖也在这里结束,作为城东的交通要道,车辆们争先恐后的在路上驶过,“御道街”这个名字还能使人联想起原先与它相依相存的城墙。现在只是在城墙的遗址处寻出些残迹来,立上块石碑,让人们知道脚下的从前。

其实我们还应该知道,那是在1937年的冬天,中国军人曾经就在这如今消失了的光华门一线,强力阻击了武士道的军人,战况极其惨烈,日寇死伤累累,以至于在日后的汪伪时期,也时常有日本要人来此凭吊他那岛国的亡灵。

就在今年,在这里也寻出了当年利用城墙而建的工事,雕石撰文,加以简单的说明。只是十分遗憾,为什么不能在此立碑,对当年国民革命军在这里的拼死战况加以介绍,对那些战死的中国弟兄们给予悼念,难道如同消失了的城墙一样,那段历史也会消失吗?

屈辱的历史早已远去,战火远去,城墙也远去。阳光下的幼童在欢快的跑动,身后就是被拆后的城墙的城砖新垒成的花坛。

今天就到这里,与上次的太平门一样,行程结束在城墙结束的地方――光华门。

从12:40到15:00。

转自:http://www.uutuu.com/guide/article/detail/29001533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