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光,单位组织去云南旅游,真是喜出望外,一个月前便相互约定,选择旅伴。 出游三天,玉龙雪山的高洁,丽江山水的清纯,已经使我们流连忘返,我渴望着最后一天的压轴戏——昆明的滇池。 滇池,梦里寻她已千百回:站在湖岸眺望,几乎是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起我的秀发,撩拔我的衣角,空旷、辽阔、自由在我心间流淌;渔船在碧波里荡漾,海鸥在湖面上飞翔,晨雾中的滇池烟波浩淼,晚霞里的滇池流光溢彩;岸上老人在湖边垂钓,孩子在鸽群中戏嬉,孔雀在草地里开屏,麋鹿在树林间跳跃;海鸥栖息在我的肩头,想抚摸她的翅膀,噌的一下飞向蓝天;鸽子轻啄着你的脚丫,我手捧着小米引来一群如白云般的鸽子,想抓住她的尾巴,她红红的双脚敏捷地跳动着,躲闪着,逃过我的追随。这如诗如画的梦境已深深地刻划在我的脑海中。 一路上我遐想着梦幻般的滇池,陶醉在内心的喜悦中。 一行人乘着大巴,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滇池,眼前的景象使我们几乎惊呆了。湖面上没有一只海鸟,没有一只渔船,湖里的水呈鲜艳的绿色,绿得令人生疑,湖水中漂荡着大量藻类;杂草、废纸混在其中,浊得如菜馆里的污水,臭得游人掩鼻而过。码头上一只只剩下半个船头的小木船,干枯的舢板露出一道道裂纹,仿佛在哭诉着自己的不幸遭遇。我被眼前的一切击懵了,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泥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难道导游领错了路?难道我有幻觉?我下意识地走到湖边,把手触到水里,滑腻如油,抽出来,手像被油膝过一般,闻一闻,似阴沟里污水。染成绿色的双手、坏鸡蛋的臭味猛然把我震醒,这是真的。我沉重地离开湖边,湖边林荫道上虽古树参天,却行人稀少,“门可罗雀”,路边的映山红也是孤芳自赏。 为什么?为什么??我问导游,导游无言以对;我问池边老人,老人掩面而泣。 据记载:滇池又名“昆明湖”,古时又称“滇南泽”。她是昆明人的母亲湖,上个世纪50年代,滇池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明珠,池水清澈如镜。她是昆明人的骄傲,也是云南的象征。滇池之水像乳汁一样养育了春城的各族人民。 滇池是缺陷湖,水体处在半封闭或封闭状态,循环不畅,自身净化能力差,虽然有20多条河流入,但只有一个天然出口。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为了围湖造田,又在滇池沿岸修建了一道1886米的防浪堤,隔开了滇池水体与陆地的交错联系,如同将滇池装进了水桶。并且长期以来,处在滇池上游的昆明市的城市污水基本上不加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滇池,几百万昆明市人等于把滇池变成了自家的下水道和公共厕所。 正因为如此,滇池这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渐渐失去了它秀丽丰姿。她像一位勤劳而善良的母亲,长年累月,为我们操劳,累得都爬不起来了,我们还浑然不知。我们这些后辈们只知道享用享用,却不知道珍惜珍惜。她为昆明的儿女付出的太多太多,却从没想到要获取,也从无怨言,以致于而今病得奄奄一息,不能自救。 有人说:滇池花三十个亿也回不到过去。 有人说:滇池三十年也不会改变。 有人说:滇池永远不可能回到从前。 惋惜、忧伤、痛恨、悲愤一齐袭上心头,我为滇池伤心得流泪,伤感得无处诉说。 我叩问上苍:昔日的滇池在哪里?上苍无应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