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在航海家郑和的“大本营”

[游记]在航海家郑和的“大本营”

2007-07-16    tuniu.com

南京城未完工的洪武帝纪念碑,此纪念碑由他的儿子永乐帝下令修建。看看您能否发现纪念碑顶上站着的微小的人影,他就是 Mike。
郑自海先生今年一定够忙活的。 近几个月来,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很多热心听众纷纷找到郑自海先生(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和云南省郑和研究会秘书)打听有关郑和的故事。
不过,郑先生最近如此受欢迎更多是因为他非同一般的家世,可以上溯到明朝航海家郑和本人。他自称是郑和第 19 后裔。
像其他试图讲述郑和故事的人一样,我们的摄制组也奔赴中国南京,对郑先生进行了采访。 航海家郑和是一名太监,因此,郑先生的家世自然与他没有直接联系,而是与郑和的哥哥马文铭有直接联系。
令人惊讶的是:当我第一次在阳山采石场看到郑自海先生时,我发现他的面部特征酷似今早我们在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看到的郑和雕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肯尼亚采访 Baraka 女士之后,我们显然更加相信郑先生的身世。郑自海先生与郑和相比只是身材稍矮。郑自海先生 40 多岁,将近 50,身材颀长,头发灰白而浓密,与传说中身材伟岸、身高两米的郑和相比,他更像一名中学教师。
正是在南京阳山采石场,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郑和船队的宏大规模;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明朝永乐年间的世俗风情;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600 年前明代皇家规划者达观、豪迈的精神风貌。
触景生情,巨大的洪武帝纪念碑让我浮想联翩,这块纪念碑由他的儿子永乐皇帝(即朱棣)下令修建。建造纪念碑时,为了从山上这一整块花岗岩上凿出这些巨大的碑材,明朝第 3 代皇帝朱棣一定征用了数千名采石工人。
纪念碑分为三部分,每部分与其它部分的距离不超过 100 米。它们矗立在地面上,像经过精心修整的整块石料,各侧面之间成直角,十分平滑。试想十层、十五层高的物体该是怎样的庞然大物。
最大一块碑材用作基座,它比其余两块碑材加起来还要重。头片两侧的雕饰呈下垂状,如同皇帝宝座一样,而中间部分则是中空的长方体,引人注目。
这些纪念碑都浸透着人民的血汗。如今,它们矗立在一片赏心悦目的绿茵之中,庄严而典雅。<
这些纪念碑的体积巨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真正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朱棣曾计划将它们移到约 30 公里之外的紫金山皇陵。
现在,我们谈论的是一整块石头,这块石头并不像埃及金字塔那样具有堆叠式砖结构,不能一块一块地搬运和堆放。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任何人在看到这些巨大的花岗岩雕刻品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移动这块纪念碑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实确实如此,这块纪念碑至今仍然岿然屹立在阳山采石场。
尽管如此,仅仅有这种不可思议的想法(实际上,朱棣甚至开始下令搬运这些巨大的雕刻品)就足以让我们领略到他的雄才大略。
但朱棣是如何策划移动这些巨大的花岗岩呢?
这似乎是一个宏大的计划:开挖一条运河,等到了冬天使水道冻成光滑的冰道后,在这些石头下楔入巨大的木辊,然后征用成千上万的人和牲畜把这些巨大的石头拖拉/滑动下去。现在让我们来算一笔帐:这些石头分别重 16250、 8800 和 6118 吨,如果每个人拖动相当于其自身重量十倍的重量,以每人重 60 千克计,则需要 15000 人来拖动这些纪念碑。
如果非要拿出一个确凿的证据让人们相信郑和宝船的宏大规模(300 英尺),洪武帝的纪念碑就足以证明此事,郑自海先生在阳山采石场对我说。实际上,他怀疑在南京建造的宝船的规模不如历史文献记载得宝船规模(100 米)宏大。
南京促使我随 Mike Yamashita 摄制组再次踏上了旅程。在香港呆了两天办理好我们的记者签证后,我和 Mike 以及 Greg 从香港飞抵这里。摄制组的其他成员(Jonathan、 Grant、Mark 和 Selva)则早已在中国拍摄了一个星期。在这一站的旅行中,我们新招了一名工作人员。她就是制作协调人 Jia Li Ming 小姐,她是中国人。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南京,驱车穿行于南京市区,我兴奋不已,我来到了世界上伟大的古城之一,这座古城曾出现在无数历史文献中,这里历经沧桑,曾经刀光剑影,发生过无数重大历史事件。这座明朝旧都是宝船的建造地和起锚地。尤其重要的是,郑和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的伟大航海事业。
如同中国的许多其它地方一样,现在的南京正处于转型期。破败的民居与熠熠生辉的新建高楼、灰暗的未竣工建筑交织在一起,显得杂乱无序。像上海一样,在南京,所到之处,我们总能看到高耸的起重机忙碌的身影。
遗憾得是,随着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南京城的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我们的司机在从机场驾车到旅馆的途中这样对我说。今天早上离开机场时,我们遭遇了令人窒息的烟雾,能见度可能不足 300 米。向上望去,天空很亮,像是上了一层釉,这似乎预示着南京城的一切。“努力屏住呼吸,” Mike 说。
今天下午接近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位于南京牛头山(亦称牛首山)南麓的郑和墓。我们在这里对 Mike 采访郑自海先生的情景进行拍摄。
这里花木葱茏、景色优美,帝王与其海军统领形成强烈的对比。 如果用“巨大”来形容阳山纪念碑,那么郑和的墓碑则相当“微小”。整个建筑群仅由一条短短的通道、一个空棺材和一块石头组成,棺材和石头位于通道的另一端,石头上雕刻着只语片言。
今天,南京城弥漫着一层厚厚的湿气,我们一整天都在不停地出汗,否则,我们非得被烤成薯条不可。
等一下,我们还遇到了更糟糕的事。傍晚时分,当我们结束采访时,我们的十座采访车就充满了刺鼻的气味,如同南京卡车休息点的公共厕所一样。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3 次, 发表于 16点48分, 推荐给好友

xuelang去过的地方 更多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4960417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