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秦淮夜泊古都春色 |
[游记]秦淮夜泊古都春色 |
2007-07-16 gxnews.com.cn |
秦淮夜泊 古都春色 其实去南京是早在去年五一就有计划了的,但是那次临时改成了苏州,于是与南京失之 ==1==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安葬之地,历代也有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在此,可见确实是块风水宝地。不过以我之见,除却我们后人对先辈的瞻仰来的,我以为把这里开发成旅游景点似乎有些不妥当,谁希望自己身后的栖身之地变成景点,占满商铺,人来人往?但是,这确实是我对中山陵的第一印象,挺热闹的,大家凑到这来看热闹。几道的陵门,长长的石径,路两旁栽满松柏,没有肃穆,有喧闹的人群,相机,小贩的叫卖声。忽然想起中山先生其实也不至于寂寞吧,没有曾今的对墓园的印象中的“孤魂枯木,老鸦叫声凄凄惨惨”。从牌坊上达祭堂,就是长长的石阶,共392级,8个平台。站在石阶下不觉得高,但是真正要一口气跑上去却落的气喘吁吁,四肢乏力了。 ==2== 此处的建筑和别处的古建筑有些不同,别处如皇家园林都是红墙绿瓦,而这里却是白墙青瓦。开始我觉得创意不错,后来忽然醒悟到原来是照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来设计的。 ==3== 祭堂是前厅是中山先生的雕像,后厅就是石棺了。是个小小的穹隆,正中地下是长方形的石棺,上面有中山先生的卧着的雕像,不知道里面是真人还是衣冠冢。祭堂外面后面有个小花园,还有些壁刻资料记载着中山陵从设计定稿到完工的经历。 ==4== 其实,我是冲着无梁殿去的。该殿是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古建筑。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其先前所供的无量佛已难觅踪迹,无梁殿券洞里现在供的是腊像,也是为了纪念从鸦片战争到国共抗日时期的英雄人物。反面的如慈禧太后,荣禄,袁士凯;正面的如孙文,周恩来等等,不能一一细数。最值得一提的此殿的建筑风格独特,由下往上看,只见青砖巧妙构成,犹如桥拱般,不见一梁一木,实为一大建筑奇迹。 ==5== ==6== ==7== 南京虽钟山闻名,但是人文的秦淮河,夫子庙却是别样不容错过的风景。想当年秦淮两岸烟柳桃红,文人墨客,商贾林立,是何等的一派繁荣啊。我们到夫子庙步行街已是接近黄昏了,也是观赏秦淮河的最佳时段。初进街道却感觉异常凌乱,街旁倒是商户云集,因为一直留意起别人推荐的小吃,其他的倒也鲜有印象了。 ==8== 提起南京小吃,大家一定对什么鸭血粉丝汤,凉粉,汤包之类的很熟悉了吧。我自然也不能错过这些美食了,其实除了风景,挑选吃的完全可以用走马观花来形容了。南京人应该称的上比较“好”吃的了,他们没有偏好哪一种味道(比如上海好甜,四川好辣),他们是百味通通来着不拒。 ==9== 江南贡院位于六朝古都南京的夫子庙,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是当时的建康府、县学的考试场所。江南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历朝历代的状元多数出于江南,而江南贡院自然成了江南学子心中的圣殿。 ==10== 罢粉丝汤的鲜,又来汤包的甜,在接下来凉粉的酸,我实在没法把南京人的吃归在哪类。也许百味交集乃是南京小吃的特色了。再说秦淮风景吧,其实也算不上风雅,只是让人感觉人多,人多就热闹,但是总感觉像是置身哪个农村赶集一般。大家都汇集到一处来了,观灯,吃小吃,说文化气息真无法体味。 ==11== 还华灯未上,逛完一圈了,要走了,河两岸的灯才亮起来了。灯未亮时,河水黑黑暗无光,到桥上的红灯笼亮起来的时候,也觉得并无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般眩目。站在岸旁曾今是青楼如今是饭馆的街道上回望,想想这就是李香君,陈园园,柳如是所居之地吗?凭栏倚望,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岁岁年年人不同了,虽说还是一样的热闹,但是两岸的还有哪位mm倚栏相望,空生出许多惆怅情怀呢?正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12== 当我站在义德桥边,平复几十年来的向往时,一旁的摄友道:“秦淮变了”。 ==13== 想象中的秦淮河,有六朝金粉的香艳,“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空灵,又有“浆声灯影”的朦胧和诱惑,可现在这一切似乎都难于追踪了。一瞬间,这种难于排谴的情结又酿成数行文字,随着午后清丽的阳光,竟自抑扬顿挫起来:“儿时曾作泰淮梦,旧踪无痕暗愁萌,似见当年天涯客,杨柳秋风最销魂,”幸好我的这位朋友是至友,否则的话,不修边幅的形骸样,恐又要招致一番“清议”不可。 ==14== 发了一番幽情,我才开始玩赏现实的水色。河水是蓝色的,并不澄明,平静地流淌着。经过近年的整修,这一带触目的是“青砖小瓦马头墙”的古式建筑,纯白的粉墙,耸着中间高、两边低呈三角梯型的黑色墙头。河的那一边是临河的河房河厅,有层次的回廊令人目光曲折。河的这一边,沿河有一条艺术装饰的长廊。河里聚着一批游艇,有平平的顶,疏疏的阑干,大体上保存朱自清名文中所描写的模样,有一只游艇,在缓缓地前,游艇中有近二十位游客围坐在宽大的桌子周围,品着茶,观赏岸边的风光,也让桥上和廊中的游人欣赏。 ==15== 阅江楼是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16== 据说,朱元璋当年为了庆贺阅江楼峻工交投入使用,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纪念碑文,这是宋濂撰写的碑文。 ==17== 在楼上遥望南京长江大桥雄姿。 ==18== 南京城区山青水秀,全国少见。 ==19== 阅江楼侧影。 ==20== 绿树掩映下的城区。 ==21== 美丽的海棠,丰收的季节。 ==22== 朱元璋皇帝亲笔撰写的碑文。 ==23== ==24== ==25== 中山先生十分喜爱南京,生前多次到过南京,也是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死后也是葬在南京,可以说生系南京,死系南京。 ==26== 到过南京的人,无不对23.74公里的南京古城墙赞叹不已。她始建于明代洪武年,历经600多年风雨而巍然屹立!特别是保存完好的中华门内瓮城,那设计巧妙的藏兵洞、那气势雄伟的登城马道,不禁让世人拍案叫绝! 据说美国某地举办过一个展览会,仅是展出两块明代城砖,参观者却要花2美元才可以在城砖上摸一下,可是等待摸城砖的人却排起了长队。南京人真幸运,不用排队付费,世界之最的遗迹随处可见,有的人至今还住着明城砖盖的房子、走着明城砖铺的道路。最有幸的是,前不久南京成立的明城垣史博物馆,是对历史的浓缩,更是我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场所。 |
转自:http://hongdou.gxnews.com.cn/forumview.asp?topic_id=254155635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