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晚都有事,也就没有及时更新。本来昨晚写好了的,因为不能上网了,只能拷到MP3里今天再发上来,所以时间看上去会有点乱,实际我的游记是按天数来的,一天一记。 昨晚实在是太累了,11点就睡了没有来得及写,今天补上。 10月2日,我估计这十年内我都会记得这个日子的。不止是因为我去了明孝陵和中山陵,还因为我围着紫金山走了一圈,走了我人生中目前为止最多的路。对于这一天的旅游,可以概括为两点:一人真多啊,二走得真累啊。 由于1号逛得也蛮累了,我睡到八点半才起来。发短信问小弟感觉怎么样,他说还好,我们决定今天逛中山陵。9点半出发,在车站看地图,我们没有选择直接到中山陵的车,而是按地图坐到梅花谷的车。其实我对中山陵有个误解,我口中的中山陵应该是钟山风景区。钟山又称紫金山,它一共包括四个景区:头陀岭景区(紫金山索道、天文台、石刻、白马公园等)、明孝陵景区(梅花山、石象路、神道、孝陵、孙权墓、四方城等)、中山陵景区(中山陵、音乐台、流徽榭、孙中山纪念馆、藏经楼、中山书院、美龄宫等)、灵谷寺景区(灵谷寺、灵谷塔、无梁殿、谭延闿墓等)。其中第一个景区没有去,最后一个景区是3号去的,具体原因你看完这篇游记就知道了。括号中标出来的都是我去过的景点,还有几个景点是很遗憾没有去的,比如中山植物园,比如东陵和紫霞湖、比如徐达、常遇春、邓演达墓。 我们大约10点到了梅花谷,买的是3个景区的套票:130元,真TMD贵啊!第一个景区没去一部分原因就是它的门票是不包括在套票之类的,而且其中除了天文台之外我的兴趣都不大。梅花谷里面有些小的景点,比如说有个女子的卧象,据说是梁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卧时有梅花落于脸上,花痕拂之不去,后依样化线,称之“梅花妆”,感觉蛮有情趣的。此外还有一个朱棣的告天石刻碑,是后来修复的,基本没有人看。穿过谷就到了石象路的中段,我们其实应该从明孝陵的正门进来的,因为明孝陵是从石象路开始的,这样子,我们走了不少冤枉路。我们从石象路中段走过去,走到尾了,到了翁仲路神道,我又开始想看全石像,就往回走,其实是倒着的,正着的顺序应该是骆驼、大象、狮子、獬豸、麒麟、马,每种动物都是一对卧的,一对立的。很多石像因为被触摸的次数太多,都变得光滑了。石头上很多裂缝,看得出是修补过的,但是不影响石像本身的艺术,仍是那样威严逼真。到了石象路的尽头,我决定放弃神道,从梅花山穿过去。在梅花山里面还有个林逋的雕像,梅妻鹤子嘛。再往里走,有孙权墓,实际上就是一个纪念的雕像,因为年代久远,墓已经不可寻了。有个红楼艺文苑没有开,蛮遗憾的。再往前走,到了明孝陵历史陈列博物馆,都是孝陵出土的文物。有了博物院的准备,再看感觉也看不出什么东西。里面有朱元璋的画像,觉得他长得真的不咋地阿。比较感兴趣的是一套古钱币,包含各个皇帝发行的不同的钱币,连吴三桂的也算进去了。再往里走,我们就到了明孝陵陵宫了。明孝陵是从石象路开始的,经过神道,至金水桥进入中轴线建筑,整个呈一个北斗七星状。金水桥本来有五座,是对应文武方门的五个陵洞的,现存三座。进去之后是碑殿,有乌龟驼着一块石碑,上面是康熙的手书“治隆唐宋”,边上的说明是康熙第二次南巡时写的,并交由曹寅办理。在曹寅名字的后面还特地加了个括号,里面写着“曹雪芹的祖父”。如果曹雪芹没有因为《红楼梦》而出名,估计曹寅这个名字也不会被后人翻出来吧。再往前走是享殿,放的是马皇后和妃嫔的灵位的,现在好像已经改成陈列馆了,没什么好看的。享殿之后是内红门,内红门也叫阴阳们,据说是连接阴间与阳间的,进入此门,就表示由阳间进入了阴间。过了一座桥,据说叫升仙桥,到了明楼,城楼已毁,但是可以上去看看。城门里面是一个很高的台阶,很陡,爬上来之后就会看到前面的山壁上写着“明太祖之墓在此”几个字,好像是的,怀疑是后面加上去的,就没有注意。后面是一座山,最高点叫宝顶,而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棺材就在这山里面的某个地方静静躺着吧。因为太累了,所以没有爬上最高点。据下来的人说,就是爬上,没什么好看的,连拍照的地方都没有。这个时候已是正午,人开始减少了。我们下去的时候将近2点了,人潮又开始密集起来。因为太累了,放弃了边上的东陵和紫霞湖。东陵是太子朱标的墓,也是蛮有兴趣的。这次没去,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遗憾吧。明孝陵中的很多地方其实都已经毁了,我们看到的是中轴线上的主要部分,还有一些小景点都淹没在历史的沧桑之中了。下来之后,小弟要带我去看四方城,我们沿着神道往外走,把开始错过的翁仲路神道又补上来了。神道从前到后分别是一对望柱、两对武将、两对文臣,雕工都很不错,甚至背面的花纹都还清晰可见。再经过石象路(注意,这是走第三遍了阿!),到了出口,外面是四方城,因为毁坏得只剩下石墙四壁。里面是朱棣里的“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当年是标志着明孝陵的完工,还是由一只乌龟驼着。后来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碑都是由乌龟驼着的,做乌龟真惨啊。四方城前面是大金门,当年与外郭墙相连,是明孝陵的第一道门。可能是没有旅游开发价值吧,没有怎么修复,就立了块说明牌子就没有了。我和小弟坐在高高的门槛上休息了一会,心里蛮多感慨的。孝陵中的热闹似乎都不属于它们,但这里曾经也一样的庄严肃穆,现在就只是默默的留在那,任历史的风雨继续的洗礼。南京历史积淀得太多,很多遗迹都只能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一片天地。 从四方城往东走,到了美龄宫,也是民国政府旧址。因为另外要门票,就在门外看了看没进去,对此兴趣不大,也就无所谓了。 我们沿着公路继续走,本想坐车上中山陵,谁知它们都是只上不下的,无奈之好挺着继续往前走。中山陵是仿古建筑,有了明孝陵的备份,对中山陵也就知道得差不多了。一样的中轴线建筑,最外面是一个博爱坊,也就是个牌坊。往上走是陵门,陵门后又是一个乌龟驼着一个碑,写得是“中国国民党总理葬于此”,好像是的,是谭延闿写的,我老乡阿。之后就是很著名的392级台阶了,我数了数,的确阿。从台阶往远处看,还能看到南理工的校园楼顶,两个地方的中轴线就差一点,据说是0.7米。台阶顶是灵堂了。拜遏还需要排队,进去了才知道灵堂真是小阿,控制人数了都挤得不行了。灵堂里是孙中山的坐像,天花板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再进去是一个孙中山卧像,据说他的遗体就深埋在其之下的紫金铜棺里了。明孝陵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是感觉人没有这里的多,而一般人都只知道中山陵,认为其是南京的标志,我却很不以为然。我认为朱比孙伟大,虽然他延续的是封建统治,但是它成功的将中华民族因为蒙古族而倒退的文明进程拉回了正轨,并让它继续向前发展,至于后面弱得被邻居欺负,那也只是朱元璋的子孙不争气而已,也没见孙中山的子孙有多大的出息啊。据说明孝陵申遗成功之后免费开放了3天,在这三天中来了15万人,想想真是多阿。 从中山陵出来,已经是累得不行了。我们还去音乐台看了下,其实修得还是不错的,就是挂了个什么“博爱之花”的演出牌子,有些煞风景。有很多鸽子,多了很多生气。音乐台边上是流徽榭,风景很好,水很清,倒影实景相辉映,让人心旷神怡阿。很多人都在附近野餐休息。 没有找到车回学校,小弟带着我沿着公路一直走回了学校。走到后面我们都没有力气了,感觉那两条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在学校附近找了家饭馆,点的史小盘的酸菜鱼,感觉像是水煮鱼中加了酸菜,它给我们上的是盆,简直可以与小盘鸡的那个盘子媲美阿。还有一个鱼香茄子,我终于看到了做出来之后还有形状的茄子,东北的茄子作出来都是烂得不行了,加上厚厚的油,基本上看不出什么样子。还有一个玉米炒元宵,感觉不如松仁玉米。 今天积累到两个经验:出去旅游,如果需要在一个景区花费一天的时间,最好自己带些食物,景区内的食物价格一般都不会低。在中山陵旅游,最好是自己开车,不管是自行车还是汽车,总之光靠两条腿,那是真累啊。我估计我拉练走得还不如这次的多。 在景区中,会发现所有的路都有一个中轴线,中间的一部分是不同于边上的,这个是可以区分地位的。因为套票是两天内有效的,所以我和小弟将灵谷景区放到了3日再游。连续两天的走路,脚真是伤了。对于没有到的景点,我是这样安慰自己的:我还年轻才二十岁嘛,还可以等以后再来玩啊,下次再来就有经验了,也不会迷路了。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