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京游记(二) |
[游记]南京游记(二) |
2007-07-16 |
到南京的第二天是出游的重头戏,目的地是南京最负盛名的景点--中山陵。天气比前一天更糟糕,雨越下越大,还伴着凉飕飕的秋风。这种压抑的天气不便于出游,然而却最适合拜谒先人,特别是像孙先生这样受尊敬的伟人。 中山陵坐落于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气势宏伟,是到南京必游之处,每年来拜谒先生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进到陵园广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三门石牌坊,上有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大字,亦称“博爱坊”,据说这是先生最喜欢赠与他人的二字。 博爱坊后是长375米、宽40米的墓道,两旁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柏。墓道的尽头便是陵墓正门,蓝色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有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也是先生毕生所追求理想与奋斗的目标。陵门之后是碑亭,内有一座高约6米的花岗岩碑,上面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据说这是国民党元老,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谭延闿先生的手书。碑亭之后是392级台阶,代表着当时中国的3亿9千2百万同胞。整个台阶分为两个部分,三块为一体,象征着三民主义;还有五块为一体,象征着五权宪法。台阶与台阶之间,以平台为界。平台上摆放着两个紫铜鼎,是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其中西侧的那只铜鼎上留有两个明显的弹孔,据说是在南京保卫战时被日军的炮弹击中所致。台阶的尽头便是祭堂,拱门上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祭堂正中是一尊孙先生全身坐像白色大理石石雕,坐像底座四侧有六幅再现先生革命活动的浮雕,祭堂的天穹是国民党党徽的图案。穿过祭堂后壁正中的墓门,便进入墓室,墓门门楣上刻有先生亲笔“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墓室是一座拱形的建筑,环形走廊。正中有一座孙先生的卧像,先生的遗体就安放于卧像下5米左右的地方。老蒋去台湾的时候曾经想带走先生的遗体,因担心爆破陵墓损坏遗体而作罢,使得先生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直到现在。 中山陵之行就写这么多了,待续。。。。 评论 (13) | |
原始链接:http://xczhou.blog.sohu.com/15846412.html |
转自:2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