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4 南京游记---流水帐(2) 今天上海的天气像极了两周前在南京的那个周六,不同的是那天我们登上了钟山,离开都市的喧嚣,享受了半日浮生之闲。 公交车在山路上拐了几个弯,到了一个景致很好的像个小山谷的地方,竖在门口的牌子写着“中山植物园”,可以看见里面有两三对穿着婚纱的新人在拍外景;一路上可以看到路边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走着,也多是手牵手的情侣,正是良辰美景郊游天。钟山上的柏油马路很平整,猜想可能从老蒋时期就这样好了,因为我们经过了一个叫美庐的宋美龄别墅,据说蒋介石当年在总统府办完公就会驱车回到这里;路边多是像南京市区的高大悬铃木,看上去有几十年树龄了,主干长得不高就分了叉,头重脚轻地作一个很大的丫字,很有一些古木的沧桑感,后来打车赶火车回上海时,跟一个出租车司机聊起才知道,原来南京市里有不少街道两旁的行道树都是这么高大古朴的悬铃木,后来市政建设挖了很多,对此南京市民有很大意见。肉食者鄙,古今无异,在这里深深地鄙视一把那些短视无能的当权者。 到了中山陵外,牛为我们买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景区的联票,上面有几个景区的副券,商量了一下,能去几个就去几个吧。进到中山陵的大门,哥儿几个在题有中山手书“博爱”的牌坊前留了两张影,就向山上走去,一条几百米的路,两旁种满了高大(又是高大?)的雪松,显得整个环境庄严肃穆,令谒陵之人不由得庄重虔敬起来。走到了中山陵的正门口,我们一个个又分别戴上了师弟的墨镜在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匾下留影,后来看照片怎么也不觉得自己酷,却有几分好笑。再上几个台阶,就是碑亭,内立一碑,上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为国民党的元老谭延闿手书。转过碑亭,向上看去,就是高高在上的灵堂,拾级而上(据说有392级台阶,代表了当时392万万国民),到了灵堂前的台阶站定,转身向下望去,方感受到巍巍中山陵的气势,山不在高,庙不在大,设计建造得巧妙却一样彰显了不输于皇家帝陵的气派。进到灵堂,是孙中山先生长袍马褂的大理石坐像,基座的浮雕未及细看,想是概略叙述了中山先生生平的大事。向里走,经过一道厚厚的铁门,是中山先生的墓室,墓室门上方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四字,墓室中圆形的拱顶下有一圆形的坑,坑中是中山先生着中山装的汉白玉平卧像,后来知道,中山先生的灵柩就在这尊卧像的地下面。围着中山先生的卧像恭恭敬敬走了一圈后我们就出去了,出得灵堂再放眼望去,虎踞钟山,龙磻大江,一代伟人安息于此,青山之幸,南京之幸! 在墓室的后面,我们还看了中山陵建造的历史资料,中山陵的设计者,清华才子吕彦直英年早逝,令人扼腕。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从中山陵的设计方案和陵园各个部分的建筑招标过程,以及所用时间、所费钱财均一一列举,清晰明确,远胜于今日,让人顿生今不如昔之慨。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