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东游记之一南京心香花束心香花束伊人如水 |
[游记]华东游记之一南京心香花束心香花束伊人如水 |
2007-07-16 bokee.com |
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景区内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等3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秋”,走出05年南京市政府为江泽民总书记修建的电梯,便看到这副对联,它给我们道出了阅江楼的由来。 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以8万军队大败陈友谅40万人马,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600年来虽有2篇《阅江楼记》流传后世,但终因种种原因未建成。造成了比较奇特的“有记无楼”、“有诗无楼”的现象。直到2001年南京市政府新建阅江楼,结束了600多年来“有记无楼”的缺憾。 进入阅江楼,大厅北部便是明朝历代皇帝造像。踏着红木楼梯进入二楼,它相当于是一个小型的明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有石刻、城砖、瓦当等,一件件地看过来,似乎徜徉于明代历史之中。在书画区域我看到董其昌、沈周、唐寅、文征明、徐渭等画家们的画。 走进三楼,呵,好一幅郑和下西洋的宏伟巨作!据资料介绍这是我国目前为止最大的一幅景德镇瓷画,高12.8米,宽8米。我开始以为是一幅普通的壁画,只是比较大而已,原来是瓷画。用手摸了一下,真的是陶瓷呢,都是约三十厘米见方的一块块陶瓷的呢,中国人真了不起! 阅江楼是明四暗三结构,外面看来是四层,实际里面是七层。每一层都有它的特色,四楼是卖工艺品的。在五楼和七楼我终于体会到了“阅江楼”这个名字的妙处。楼层的外围是一圈一米宽的走道,当然是有栏杆的。西南角是最神圣的地方,明城墙从远处蜿蜒而来,仿佛在向游人诉说着它的历史。东北角视角最好,浩浩荡荡的长江在眼前奔涌而来,向着天边奔流而去。长江大桥如长虹般跨在江面上,特别壮观。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是我国桥梁之最。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洁白雅致。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及桥头堡上的了望台。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 南京长江大桥共有9个桥墩,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底面积约400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正桥的桥孔跨度达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十分壮观。尤其是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上公路桥上的150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绵延十余里,给人一种“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耳边是静海寺的钟声,伴着飞檐上挂着的古朴的小钟在江风中发出的叮叮的铃声,眺望着横跨于浩瀚的长江之上的大桥,让人感觉虽置身于这阅江楼之上,却似飞翔于历史的天空之中。 南京的第二个景点-----秦淮河夫子庙 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南京在历史上曾经十一次定都,自古在内秦淮河人文苔革、商贾云集。六朝时代,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各种酒楼、茶馆、小吃……。与此同时,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古典戏剧《桃花扇》里所描写的“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蝉娟”十分真切地再现了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由于历史的变迁,昔日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暨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 秦淮河,是古都南京的母亲河.在我的想像里,秦准河该是一条浆声哎哎、画舫来往、酒旗招展、靓女如云的地方。要知道,这可是一条万古多情之水,从秦始皇东巡金陵,开凿河道,破除王气,引准水北流入江算起,距今一直在流淌的水啊。我们到夫子庙时正值黄昏,一下车我就兴趣盎然的东张西望,暮色中的秦淮河,游人络绎不绝,叫卖声此起彼伏,想象中的神秘色彩在凡俗的喧嚣中消失殆尽。通向河岸的小路两边是一家家新潮的店铺,卖着年轻人爱穿爱用的品牌,虽仍然有着许多的酒家,依旧仿照古老的楼房样子,挂了灯笼,但是门口站着的却是现代的小姐,并没有过去的歌舞妓再来助兴了。许多的酒家临着河岸,一张张小桌面河而设,一边吃酒菜一边可以俯瞰着秦淮,也算是雅致。 天色渐渐暗下来,站在对岸望夫子庙门口,庙里是冷冷清清,庙外的岸堤上却是熙熙攘攘的人影。而此时的秦淮河上,大大小小的船儿点起了灯火,灯光映入水中,又晕出一层层的雾霭,漾起缕缕的涟漪,让人有华灯映水、画肪凌波的感受。秦淮河上的船,有大有小,大船、小船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彩灯,或明或暗,或艳丽或淡雅,加上两岸街上闪烁的霓虹灯,使得这夜晚的秦淮河被妆点得分外妩媚,仿佛在重现六朝金陵时的繁华。 看着河畔的五彩斑澜,聆听江南丝竹的婉约,追寻江南贡院的书香和孔孟遗风,让人遥想秦淮河畔当年曾有多少王公贵人锦衣华服,穿街而过,年少英俊,风流倜傥;多少书生才子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谱就千古诗酒风流;又有多少青楼女子倚窗望月,含笑凝眸,万种风情尽在一颦一笑中……而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千古的烟尘,淡淡的,淡淡的洒满十里秦淮。 这条曾经在梦中的秦淮河,繁华依旧热闹亦然,却似乎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历史赋予了秦淮河浓郁艳丽的色彩,如我一般南来北往的旅人,匆匆地来,匆匆地走,只留下一丝历史的余韵在心头徘徊低唱,婉转凄怀...... |
转自:http://yhlwyj.bokee.com/viewdiary.15804165.html2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