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京非游记 |
[游记]南京非游记 |
2007-07-18 live.com |
南京非游记 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感觉很熟悉,没有一点异乡感,这是我对南京自始至终的最大印象。 10月1日,我和双喜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南京(谢谢火星在假期这几天帮我们照顾家里的两个小家伙)。据说被要求不许建得比某些火车站更好,但是结果出来还是非常漂亮如机场的南京站就在玄武湖的北角,从车站一出来就面对着一片宽阔的水域,很舒服,相信如此景观会让等车的痛苦也化解了不少。在湖边停留片刻之后,我和双喜就钻进了地铁,直奔令她望眼欲穿的鸡汁汤包而去。这是我整个十一假期的南京之行中,唯一一次在南京版图——用一个十字划分为四个角——的左上角驻足,在剩下的五天时间里,我们绝大部分的行程都只在左下角展开(还有一次除外,后面说到),因为身为东道主、导游的双喜,在南京生活多年,范围也几乎只限于此——如果见过她怎样在google earth上找自己的家,印象会更加深刻的——但对我来说真的已经足够好了。 吃吃喝喝 双喜恨不得天天念叨想吃南京的鸡汁汤包,这下终于得偿所愿,一下火车第一站哪儿都不去,就去吃汤包。我们坐地铁来到新街口,东拐西拐来到莫愁路的尹氏汤包连锁店,要了一笼。这汤包馅大皮薄,尤其是里面的鸡汁特别鲜美,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肯定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一笼八个,我们俩一扫而光。三天后我们又来了一趟,这次一人一笼,但可能是头天晚上的啤酒刺激了胃了,也可能是刚打的狂犬疫苗的反应,或者还可能是因为这连着几天吃得太好油水太多了,总之,这次的汤包肉把我吃顶着了。 尹氏汤包店还有鸭血粉丝汤,双喜空间里照片展示的那个就是。不过我们没在那儿吃,后来去了回味鸭血粉丝汤,吃了一大碗,好吃。还有南湖小区鼎鼎有名的砂锅牛肉粉丝汤,皮肚面,蟹黄包,叉烧包,小窝头,蒸饭包油条,配上双喜推荐的奶茶妹妹做的奶茶——这些还都只是早饭而已,往往一早上吃完,这一天我俩都不再饿了。当然,到了夜里还是要吃的,在南湖小区,晚上10点,宵夜大排档才刚刚开张。一条街都是做各种小吃的摊子和吃各种小吃的人,过了半夜路过这里,热闹得就像北京的晚上七八点。几个晚上,我们都在这里吃铁板鱿鱼串,烤鸡翅,腌过的鸡翅味道特别好,而且很便宜。 在这里我还平生头一次吃了半鸡半蛋的活珠子。当时看到我们吃烤串的摊子对面有一家在卖,双喜郑重介绍我尝尝,于是我们买了三个,我小心翼翼的吃了一个,感觉味道很怪,并不好吃,我以为活珠子就这个味道呢。等她也吃完一个,把剩下一个一包,拉着我起身就走了,然后告诉我,这家活珠子有问题,可能是坏了的。过后又来到一家她认识的阿姨那里,再买了三个,这回才吃出活珠子的鲜美味道来,虽然口感上不如纯鸡蛋那么爽滑,但真是很鲜美,还大补,我喜欢。那天晚上我们还担心了半天吃到的坏活珠子会不会出事,现在看来没问题。 除了早饭和宵夜,我们还在双喜妈妈家吃了两顿家常菜,在外面吃了顿牛肉锅贴,一次豪客来牛排,一顿悠仙美地客饭,喝了次路边馄饨,还有炸里脊。总之,在吃上是没亏着什么了。尽管大都是小吃,但体会得出来,住在南京基本上是不用愁没好吃的的,哪怕半夜饿了,小区里的大排档也足够吃个痛快。 居民小区与市民广场 我住北京铁路巷小区,有六栋楼。双喜南京家住南湖小区,从她告诉我进入南湖小区开始,我们溜溜步行了半个小时,过了两三条双向双车道跑公共汽车的马路,才到她家院口。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样,但这样的大型住宅小区真是让我一外地人开了眼界。第三天我们去华纳影城看电影(票价40),影城所在的购物中心也在一个住宅小区的里面,叫龙江小区,比南湖小区还大,光大型购物中心就有好几座。像这样的大型居民小区可不止一个两个,双喜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年,基本上没出过左下角,看来也不足为怪了,生活在自己的小区里就已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应有尽有,何必还满城乱跑去呢。 南京的市民广场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们到处都是,大小都有,大得能和北京的紫竹院一比,小的……至少也比展览馆那个大得多。这些市民广场建得都非常漂亮,设备齐全,去走走坐坐放放风筝很惬意,大爷大妈们喜欢聚在一起跳跳舞比比剑也有的是空间,还不妨碍同时有玩滚轮和BMX的,有的广场还设有专门的BMX场地,我表弟肯定会喜欢。所有广场都是全天免费开放。第一天夜里我们去新建的南湖市民广场沿湖转了一大圈,安安静静的,小风吹着,特舒服,还有保安巡游——他们的作用是保证像我们这样讲文明的良民在半夜散步市民广场的安全,而不是到晚上9点之后四处哄人。 在华纳看完电影,我们去了石头城的市民广场。那个广场也特别舒服,长型的步道,一边是古城墙,一边是河,我和双喜走走停停花了近一个小时从另一边出去——去吃锅贴了。古老的城墙,肃穆地静立在河边,满身透出岁月的沉淀,却依然干净,依然尊严,站在它脚下,你甚至能感受到它本身蕴涵的力量,与文化赋予无关。 城墙的其中一段有一个凸出墙体的土石包,双喜说那是“鬼脸”,因为据说土石包的形状貌似一张人脸,但是她怎么也看不出来。土包的下面原本有一汪池水,现在已经干涸了。我说:“有池水,那也许在水里才能看出人脸来呢。”正好身后有为市民广场建的人工水池,于是我们颠颠地绕过去从水里一看,果然能看出人脸形状,有眼睛有鼻子,可惜嘴巴的地方已经风化了。可能就是这样的,至于为啥刻这张脸,为啥要倒着(如果我们不是瞎碰出来的),她也不晓得。(刚刚google了一下,那个市民广场就叫“鬼脸城公园”,那个鬼脸景观也有个名字叫“鬼脸照镜子”,似乎只是长年风化而成。) 去鼓楼那天晚上,我们正好赶上了山西路广场的水幕电影(当然是免费)。我们在喷泉池边上的花坛上给自己找到了座,等着,我问会放什么,可双喜也是第一次看。我就幻想,大水幕喷起来,后头假山上放映机一投,也许是《汽车总动员》呢,《X战警3》就更好啦。电影开始的时候,广场上已经挤满了观众,我俩占了个好地儿,前面档不住,后面也挤不着。终归幻想就是幻想,根本没对路,这里的水幕电影是随音乐由电脑控制的喷泉和激光组成的水幕光影表演,但出乎意料地好看,音乐和气氛烘托得非常美,特别是后面出现的火柱更让人惊叹。那天晚上连放了两场,我们看完第一场就满意离开,去了南京的酒吧一条街1912。就是在那里,我喝了三瓶冰凉的啤酒,疑似导致了第二天的胃口不佳。 旅游景点 另一个给我留下和古城墙同样感受的就是东郊的四方城了。那是一个石碑亭,有只龙儿子(有小朋友拍着它的脑袋喊:“大龟,大龟!”它则一脸的沧桑和郁闷)背着一块“神圣功德碑”卧在那里。从碑亭所在的小山包下去就是朱元璋墓了,旁边还有陵道,中山陵,音乐台,后面就是紫金山。可是当天游客太多了,更可恶的是门票坐地起价,原来几个地方一张票能玩下来,那天分开卖三张票,票价不变,每张80。所以我和双喜哪里都没进去。在东郊大树覆盖的公路走了一圈就回左下角了——东郊在右上角,这是在南京五天里的另一次离开左下角。 唯一我们花了门票的地方就是总统府。本来双喜的妈妈给我们找了两张年票,我们打算冒充混进去的,谁知南京的公园年票是贴照片的,更不幸的是门口的工作人员还要查核照片,所以我们失败了,只好掏腰包进去了。在总统府的三层小办公楼里,副总统以上的办公桌上各有两部电话,其它都只有一部,我认为这个可以稍提一下。 双喜没有带我像个夺命游客一样东奔西走于各大“必游”景点,只是一起走走逛逛,想到哪儿去哪儿(左下角内),感觉很不错。吃完豪客来那天晚上,我们就决定去夫子庙逛逛,在那里是可以看秦淮河夜景的,从一座小桥上看。因为是假期,那晚那座小桥上站满了人,我很钦佩车夫能拉着小洋车在这样一个摩肩接踵的地方还能顺畅地辗转腾挪,估计原因也无它,唯熟耳。匆匆撇了一眼灯火辉煌的秦淮河——感觉有点像大号的丽江古镇小河夜景——我们就到夫子庙后面的小市场去转了。在那里一家刻印小店里,双喜看中了一块巴林石,给自己刻了个印章,等印章的功夫,我俩钻进游戏机厅玩了半天。在华纳等看电影的时候也玩儿了一趟,南京的游戏机厅同样很便宜,5毛钱一个币。 双喜告诉我说,平时这些地方都很清静很舒适的,只是一因为假期啊,人啊。我们俩就因为这个假期差点买不到来南京的火车票,买到了还差点站着过来,幸亏最后关头在网上刷到了两张人家余下的卧铺票,我们原先手头的两张站票也很快就抛出去了。郑重对万恶的铁路系统表示强烈不满,为人民服务,个屁! 本来还打算去奥体中心和绿博园的,但听说绿博园的树都枯死了,所以就作罢。 金陵美女 ……没见着。 倒是见到一个小美女,是双喜同学孙瑾(在双喜的空间里能看到她像杂志模特的婚纱照)六个月大的小女儿,长得可好看了。在K歌的地方见到的,双喜的几个同学在搞聚会,我们特地赶去看看小宝宝,那小姑娘还会拍着嘴巴啊吧啊吧地唱歌,实在太可爱了。 边走边看 在南京的大部分行程中,我们都差不多是在逛街。南京很多街道两边都有很老的梧桐树,就这么在舒适的街上边走边看,也不用赶时间,感觉挺惬意的。入夜了的南京被精心布置的灯光或古色古香的小路灯点缀得更漂亮。 沿路小店进的最多的就是碟店和书店了。我们到南京的第一天下午就去南师大看了一圈,这个大学地形复杂,绿树成荫,在这里读书应该不错,就是苦了同学们换教室还得上上下下在各个小土坡之间奔波。南师大门外一条街上有几家碟店,双喜以前就在这里买电影,她对它们评价很高。尽管也没能躲开近期的扫荡运动,但这里的货品还是挺多的,你耐心地淘还能找到市面少有的影片和版本呢。我们在这里收获不小,我买到了等待多时的HOUSE第一季和几部老电影,双喜也淘到了喜欢的电影。这些收获其实是我们前前后后去了三次才买完的。后两次去是晚上,赶上街上的小夜市也开张了,卖各种小玩意的,双喜在一个推车瓷器小摊子上挑到了一支巨大的水杯,一个小烟灰缸,爱不释手的。在另一家旧书摊上,我们也淘到了几本称心的书,我的是约翰·格里沙姆93年译林版的《陷阱》和《杀戮时刻》,她买到了狄更斯的《艰难时代》,那版本里的人名还是加下划线的。第三次来这里逛完,我们沿着附近南大外面的小街道走了一圈,又看到了更多的卖旧书的小店,还有能租书租杂志的小书店,那时已经晚上10点了。在这里意外发现一家新开的小餐厅,老板是个昆明人,他说“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了解云南的文化”,于是来这里开了这家小店,做些云南特色的小菜和茶点。店面很小,但是装修很漂亮,我跟老板说了两句昆明话,他很开心地请我们进去坐了坐,我和双喜一人喝了一杯糯米茶。 旧书的好处很多,首先,它便宜,如果不是特版绝版之类的特殊旧书,它本来就应该便宜;其次,看旧书很舒服,印刷,手感,纸质感,甚至那份旧感,都让阅读变得亲切愉快起来(我不介意书柜里塞满旧书,也不介意把新书翻旧,但我介意借书不还。拿着我《神秘火焰》和《宠物公墓》的人,不管你是谁,你已经在我的黑名单里了);再次,外国译本的翻译专业严谨,大部分现在的书都没法比;最后,你也许能找到市面已经很难看到的书。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还特地去了朝天宫跳蚤市场和它附近的旧书专卖店淘旧书。我很想买到远方出版社出版的斯蒂芬·金《午夜禁语》这套书,可惜还是没有找到。不过也不是毫无收获,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套铜版精装鉴赏丛书,专门介绍咖啡,威士忌,雪茄,啤酒啊葡萄酒啊干邑啊,甚至还有墨水笔,图文精致,最重要的是非常非常便宜,我们挑了三本最感兴趣的,原价一百多只花了几十块。朝天宫的大门石阶两边护栏位置有两条石坡,已经被孩子们当滑梯滑得非常光滑了,双喜说她小时候就经常来这里滑着玩。为了“找回童年的感觉”,我俩厚着脸皮排在一群孩子中间,又傻又开心地玩儿了一次野滑梯。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朝天宫的古董旧货摊上看到两幅腐锈的兵器,一对双钩和一对大锤,这是我在看过《杨露禅偷拳》这套连环画多年之后第一次见到货真价实的双钩,真过瘾。 当然我们也不是只看旧书的。第一天去完南师大之后,双喜带我看了南京的先锋书店。它的其中一家分店开在一个原先的地下停车场里,高大宽阔的空间沿墙和走道摆满了图书,里面还有沙发和茶座,可以拿着书买份咖啡或茶舒舒服服坐着看。地下书店有两个大厅,外面是小说类,里面都是社科和文艺类,后者受重视程度更明显些。老板把整个地方氛围弄得挺文化的,除了里厅两头墙上巨大的黑色十字架让人感觉怪怪的。我还是更喜欢看小说。如果你还在上小学初中,那就多看经典名著吧,如果你已经上了高中,大学也还没毕业,拿出你最钻牛角尖的劲头去多啃些社科的书,不管多么艰深,当你觉得够了,或者看不动了,你已经在大师们的指导下拥有了自己的头脑,你不愿或不想或不能再形而上地面对你自己和你的生活,人云亦云,再拿起小说来,古典的也好,流行的也好,用斯蒂芬·金的话来说:从别人的角度更加清楚地看待这个世界。(当然,要是搞研究做学问,该看啥看啥去,还用问。) 扯远了。 我非常不擅长写游记,自从高中毕业后就再没写过。《老残游记》是学过的,《雨中登泰山》是背过的,《西游记》更是看过的,但我就是不会写成他们那样。如果真要写,我还不如拿数码相机拍了照片贴上来,再写几句说明,不是更简单,可惜我和双喜都没有相机啊。对南京的印象和感受太多了,我本来没预料到能写出这么多字的,但这些还只是我边想边写能写得出来的,更多的写不出来的那些——蒸饭包油条的口感和味道,早上坐在南湖小区的小花园里晒着暖和的太阳,走长长的路只是为了去另一个地方或根本没有目的,等等这些——也只能、只是属于我自己了。(注:此心态乃作文章之大忌) 在南京生活会很舒心,双喜说南京是个谦和的城市,我同意。也许有天我就跑去定居了呢。 |
转自:http://redlumy.spaces.live.com/Blog/cns!8095656900DBD123!295.entry1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