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京游记四—南朝四百八十寺 |
[游记]南京游记四—南朝四百八十寺 |
2007-07-18 sina.com.cn |
中国历史上天下大乱的时候不多,但是每个乱世在文化层面上来说都应该是一个盛事。例如先秦的诸子百家、魏晋的诗词玄学、南北朝的佛教广大和民族融合、晚清民初的中西方思想交流。 去中山陵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了,80元的门票包括了四个景点。当前面三个都游览完以后,我却执意要在天色将黑的时候去看看门票上所标注的灵谷寺。与我同行的哥们虽然很是疲乏,但最后还是同我一起寻访这个寺庙。 在此之前一天晚上,一个人在床头对着南京地图寻找了很久,只是在郊区发现了两个寺庙而已。之所以这么关注寺庙,原因就在与早已听说南北朝时期就是佛教最兴盛的时期。北朝的两个石窟和五台山早已成为了佛家的圣地,而且融入了很多那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作品。而南朝的记忆则完全是小时候在杜牧的诗中所读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今南朝的都城就在脚下,所以怎么也不能不去寻找一下佛教留在这个城市里的遗迹。 灵谷寺最终让我很失望,这个原以为是前朝遗迹的寺庙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寺院,而是一座纪念国民革命的纪念堂。两侧绿树掩映下的大殿中,满是民国初年的记忆。寺庙里面分为三层,对着们一侧墙壁上镶着很多黑色大理石,上面刻着阵亡烈士的军衔和姓名。而对侧则是人工蜡像,给人的感觉是不伦不类!第二层的墙壁上镶着的三块白色大理石上上刻的是总理的遗训、民国的国歌,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到孙中山留在这个城市中的记忆。而最后一层里面只有一个两侧相同的长廊,一个小摊位在一个大瓦特灯泡下招揽着生意,这着时让我很是恶心。 我在大殿外侧的树木丛中发现一个大石龟(好像是叫做鳌),这种东西我曾经在曲阜的孔林见到过,它的存在都是因为他们身上背负的大石碑。这个老家伙满目苍凉。它应该是这个寺庙留下来的唯一关于佛家的记忆。本想在这个石龟身上发现什么,但却是一无所获。它身上所背负的大石碑早已从根部离开了他的身体,只有硕大的石头身躯趴在大殿旁,诉说着我不知道的经历。时间已晚,而且也没有工作人员,我无从打听这个寺庙的来历。传说中南朝的四百八十寺难道都消失在历史深处了?回到天津后,在百度上搜索时才找到一点关于这个寺庙的一点点文字。“明朝初年,因为建造明孝陵,便将宝志墓塔、三绝碑与佛寺一同迁到今灵谷寺所在地。现存灵谷公园内的三绝碑,已经是清朝乾隍以后的仿刻品。” 世界级大宗教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建立过成交合一的政权。佛教虽然声势壮大,却没有过这种经历。至少我没听说过哪个执政者同时也是一个方丈。我资历尚浅,也没有专门研究过关于宗教的东西,所以不能给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答案。但至少我觉得但宗教和政权累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给社会打来很多反作用。虽然易于统治底层人民,但是高层统治者往往被它所束缚。梁朝的一个皇帝为佛教痴迷,并且好几次要闹着出家为僧。那时的寺庙多得无法计数,和尚、尼姑更多达是几万余人。很想去探寻一点关于那个时期的佛教文化,为何在这个天下大乱的时候,南北双方的不同民族的统治者都要这么迷信佛呢?是精神的寄托还是心灵美好的期待呢?我没时间去郊区寻访地图上用三个红点所标注的寺庙,总觉得那几个红点也不是自己心里所期待的东西。很多遗迹都已经消失在视野里,任凭书中写得多么好。 现在的和尚已经没有当时那么吃香了,好像外来的基督教更适应当前的潮流。曾经富华无限的南朝都城已然没有了佛光的掩映,任凭那些遗留下来的佛家古迹是多么的壮观,都无法再现那个“四百八十”个寺庙所带来的景象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15e529010005gg2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