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记(3)——匆匆略过的昆明 行程—— 昆明(6月14,15 )——大理(6月16,17)——丽江(6月18)——中甸(6月19)——雨崩村(6月20,21)——飞来寺(6月22)——中甸(6月23)——束河镇(6月24)——丽江(6月25)——泸沽湖(6月26)——左所(6月27)——西昌(6月28)——成都(6月29,30) 几分散淡,几分期盼,带着这样的心情去旅行。一直希望能在非黄金周里出游,享受不拥挤的交通、住宿和风景。机会不易,虽然独自一人出发,也绝不愿辜负时光匆匆与长路漫漫。 2001年曾购得一本《行者云南》的旅游书,当时读完只在纸面神往。而今,带上它,去到一片心仪已久、但还从未涉足的土地。 下了飞机,温度比北京要低些,找件长袖穿上,徐徐凉风迎面吹来,抚弄发梢,摩擦衣袂,好温润的空气!旅行中那份特有的惬意,一点一点从心底开始滋长…… 安顿好住处,已是午间两点了,本打算先去陆军讲武堂参观,谁知途中路过小西门的“桥香园”,无意中瞥一眼那古式精致装修的门脸,一丝淡淡的鸡汤香气自鼻子底下飘过,本来飞机上已经吃饱的肚子,居然不自觉地产生了“巴甫洛夫”反应,咕咕叫呀!这个时候,腿脚根本不听脑袋的使唤,而任由胃来指挥了! 唉,如自己这般“饿死鬼投胎”的好吃之徒,物质永远重于精神!没办法——吃! 多年前曾在自己家乡吃过一次过桥米线,味道早已淡忘,但独特的饮食方式仍记忆犹新。照行前所做功课,只点10元一套的。没几分钟,四组碗碟被服务生mm麻利地端上桌了! 毫无疑问,大瓷碗里浮油盖顶、乳黄液体,是熬好的鸡汤了;中碗里盛着白色米线,一大盘子的生鲜,包括生鹌鹑蛋、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片等生的肉食与腰果等,小碟子里是豆腐皮、生菜、绿豆芽、香菜, 呵呵,光看看,已经让人口舌生津了! 别忙,这等美食,还是先立此存照吧。哎,简直没出息,第一次来云南,第一次拿出相机,拍的第一张pp,居然是吃食! 拍完照片,定气凝神地开始享受美食。先将生鹌鹑蛋滑入碗内,接着把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用筷子轻轻拨动,再将豆腐皮、蔬菜放入汤中,最后将米线移入汤碗内,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过桥米线备制妥当。两分钟之后,开吃! 鲜在口中,暖在胃里,联想到过桥米线传说中的爱情故事,感叹于这种地方名吃所蕴涵的文化,让人在饱餐的同时体会一种恒久的人间温情…… 图片说明:云南陆军讲武堂,翠湖公园的聂耳像,圆通寺 帖子相关图片:  “汤足线饱”,带着美味的余香,这下可以心无牵挂地游览了。先来到翠湖西路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一组院落围合的中式传统建筑,从内里的校史展览馆里,得知此校1909年开办,是清末民初最早的军事院校之一。 出了讲武堂,随意溜达进了翠湖公园,这时节,没有红嘴鸥的翠湖,依然秀美,娴静的水、悠游的人、戏水的鸭、满园的荷叶盖在湖面上,好似回到江南……。 穿过翠湖,走过青云街、圆通街,进入圆通寺,寺内有建于水中央的佛亭宝殿,是市中心最大的寺庙。宝殿前是个偌大的放生池,但有游人投食物屑于水中,定会引来乌龟和金鱼,愿者上钩嘛!园内的素斋据说也不错,可惜米线填饱的肚子没空地呀! 继续徒步游览,抵达云南大学,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校园。中学的好友曾在这里度过大学时光,多次与自己提到。校门口的宽大台阶,陡然提升了高等学府那一种潜在的尊贵气质。来到这里,是想看看昆明市内为数不多的两座古建筑。会泽楼,建于1924年,以学校创办人的字号命名,较早的西式建筑之一;校址原是明清贡院,至公堂是中国古式建筑,原来的考场,中学读过的那篇闻一多《最后的演讲》正是在这里发表的。云大的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树干上不时有小松鼠串上跳下,一点不避讳行人。当然,校园里还有pl的学生mm……。 图片说明:云南大学的会泽楼与至公堂,艺术剧院前广场上的演出 帖子相关图片:  晚饭是在光华街上解决的。大救驾,好响亮又有来头的名号呀!相传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打入昆明时,明朝永历皇帝的小朝廷在逃亡中,,获腾冲当地一平民所献炒饵块充饥,从此腾冲炒饵块便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腾冲大救驾。其实,就是一盘元白菜、西红柿炒饵片,品像味道实在一般般,感觉徒有其名哦! 同条街上的建新园,小店门面不起眼,过桥米线却在水准之上,那碗汤,感觉要比“桥香园”来得更浓郁鲜香!寻寻觅觅,光华街1号的破酥包子却不知被拆迁到何处,没有吃到,遗憾! 渐渐黯淡的暮色中,漫步东风西路,不必行色匆匆,体会到一份与世无争的恬淡。艺术剧院前广场上的演出吸引了许多人,台上演员舞得投入,台下观者看得专心,街头文化也有如此水平的展现,让人对这个城市增多了一分认知。 晚间回到旅馆,接到上结伴同游结识的凌子mm联系电话,邀请与她同学们一起坐坐,无奈很晚了,还要准备次日去石林的功课,二人约了次日再见。昆明的第一个半日就在新鲜与舒适中过去了。 所有来过昆明的朋友,一致赞同石林这个景区值得一游,虽然自己停留这里的时间有限,石林还是被当作了重点。打听好线路,第二日一早上,城东金马客运站的高快大巴,舒适便捷,70分钟已把人送到了石林门口。 那本01年旅游册子上的门票价是50,想着几年来肯定涨了,估计翻一番差不多,望售票处一看,140元!!!吓,通货膨胀率也太高了吧?!当然,花了时间与路费,既来之,岂有不入之理。买完票站在门口,看见60元/次的导游讲解费,犹豫着是否要找人合伙分担,看见络绎不绝抵达的旅游团,转念一想还是蹭听吧! 图片说明:大石林 帖子相关图片:  走走停停,看看听听,旁边一条幽静小路吸引自己,抬眼看见这条小路的前方石林密集而高耸,隐约的几个游人在深处游玩,显然,那里比通常游览路线上人少多了!于是,撇开那蹭听的团队,一人寻踪而去。 蜿蜒曲折,不知不觉中,小路变成了狭窄的石阶,不断攀登上升,变得越来越险奇。遇到迎面而下的几位游人,他们不约而同地对自己惊呼:“你一个人呀!从那边上来的路很难走,你要从顶上下去,就更危险了!”想到顶峰的无限风光就要看到,实在不愿走回头路,谢谢他们的提醒,镇静一下,继续谨慎上行。 曲折环绕,攀爬回转,时而钻缝入隙,仰望蓝天一线,白云飘渺;时而爬坡过坎,俯视异石奇峰,石涛汹涌。顺利登顶,但见前方一巨石,象一朵硕大的莲花,气势磅薄,盛开在群峰之巅。呵呵,这就是莲花峰! 在这里又遇三位游人,看见我上来的方向,马上对我说“你一个人呀!那边下去很危险的!”再次感谢他们提醒,想着既来之,则安之,实在不行,就原路返回!请那几位帮自己在峰顶拍了一堆“到此一游”的pp,好生游玩一番,准备下山了。 观察那边下去的路,或者说根本没有路,就是一块向下倾斜的大石块,上面一道道横着的棱,算是阶梯,大石块的尽端,是一个约20公分宽的独石桥!石块两侧和桥下是深深的沟壑!顿时明白危险之处了。若是从那边上来,身体倾斜扶着石阶稍好一些,但反向下去是无法站立的! 倒吸口凉气,实在不想走回头路,决定冒险前进。在那三人当心的吩咐里,几乎是坐在大石块上一点点慢慢蹭下去,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终于安全地过了独石桥。坐在石阶梯上稍稍平静自己加快的心跳,回头仰望,那三位游人还没离去,一直在看着自己,顿时感到来自陌生人的一份关怀。。。。 向下的路确实比刚才上来的那边陡峭而狭窄,彻底明白原来自己是逆向上到恋花峰的,难怪旁人说危险。石台阶表面的水迹让路面变得十分湿滑,一侧是光滑如脂的石壁,另一边就是陷下去的深壑,许多地方窄得只能侧身而过,同时必须牢牢抓住石壁上凿出来的扶手。 沿曲径或下、或转,有时探索半天,才找到正确的路;有时困入绝境,弄得不辨东西。钻石罅、穿石屏,峰回路转数次,总算有惊无险,下到了安全的平地上!心里好一份征服的得意,但同时又清楚地感到腿肚子在哆嗦发抖! 呵呵,无论如何,这也是个人以为石林里最好玩、最有意思的地方,不容错过!但导游是决不会带游人走这条路的!石林中小径、山路的幽、险、奇之特色,只在这里方体会得到! 登上大石林的望峰亭,观赏到石象、猫与老鼠等象形石景,听着导游小伙“阿蓬”与姑娘“金花”的对歌,参与了他们交的集体舞,一路来到与大石林风格迥然不同的小石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