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道街的位置,应该是原来御道所在的位置,南起皇城的南门正阳门(后改称光华门),北至宫城的南门午门。所谓御道,就是皇帝和文武官员的专用通道,皇帝走中间,大臣走两边,但是,要经过不同的门进入宫城。具体就不清楚了,哪位对明朝的礼制比较熟的请指教。 ———————————————————————————— 南京城不像北京城,它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在城南部,从东边数的第一个门叫正阳门,也就是现在的光华门位置。从正阳门往正北走,是皇城的南门,叫洪武门,现在已经不见了,以前的所谓御道,专指皇城正南门到宫城的一段路(原来也不叫御道,但是我也不知道叫什么,我猜想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叫什么路或者什么道),因为这段路两边分别是中央的各部司衙门,比如路东边就是六部等等。因为这是中央的中枢机构所在地,所以普通老百姓是没机会进入这条路的。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北走,经过六部各衙门到承天门,实际上应该过一个箭楼,穿过一个象征性的瓮城,然后是金水河,河后是承天门,河上有五龙桥,也就是外五龙桥,今御道街与瑞金路交界处的那个桥就是了,现承天门也已不存。然后从承天门开始往东往西延伸城墙,然后分别往北再合拢构成一个长方形,就是皇城了。此皇城范围东到东安门,现东华门和中山门之间,已不存。西到西安门,现龙蟠路与中山东路交界,熊猫集团对面还存有城门遗址。北面是北安门,但是因为明皇宫工程分了三次建设,这个北安门的位置不是太清楚(或者有人说这个门应该叫玄武门,后改名厚载门、后宰门)。进了承天门,继续往北走,就是端门,现在也已不存,然后就走到宫城的正门午门了。这条路东边是太庙,西边是社稷坛,一个用来祭祖,一个用来祭祀土地。然后午门往东往西,分别延伸城墙,再往北,成一个长方形,周围有御河围绕,这就是宫城俗称紫禁城的地方了。现在的御道街,北起午门,南到光华门,实际上超出了原来的长度。明皇城的样子,是一个长方形,然后南边凸出一个长条,这么一个形状的。 实际上要想搞清楚它的规制,只需要参照北京故宫就很清楚了。南京皇城正门洪武门,对应北京皇城正门正阳门(现前门),从北京正阳门往北,原来两边也是各部司衙门,后来拆毁,建广场。南京承天门,对应北京承天门(现天安门),过了承天门,是端门,北京的端门还有,然后往北是午门,这都一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