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京二日游记 |
[游记]南京二日游记 |
2007-08-02 sina.com.cn |
南京二日游记 —文明的眼泪 今南京一游,让我收益不浅,总算让我对中国的近代史不再那么白痴了,比我再读一遍《中国通史》效果强多了。 说来汗颜,偶对中国近代史总是稀里糊涂,什么洪秀全,什么民国、什么总统、什么复辟帝制,包括我的老乡朱元璋、李鸿章,是个干什么的,什么时候的人……我都搞不清,更甭提建邺、建安、天京、南京之分了。 从南京一游,我粗线条的认识了一点儿中国的近代史,以我愚拙的心态感悟了一些杂想。我的老师说“战争是文明的副产品”,套用他的话我把我的南京感悟归结为一句话——文明的眼泪。 导游词会向我们讲解中山陵是个警钟形,寓意深刻,贴切地表达了中山先生“唤起民众”之意……等等。我用我满腔的崇敬去瞻仰我们的革命导师,我看到先生哭了,那更像是一滴眼泪——一个站在高处的巨人流的一颗眼泪!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救国救民、大公无私、见仁见智,流尽了他的每一滴汗水、用尽了他毕生的精力,最后只有这一滴眼泪了。希以此能唤醒我们。 在灵谷寺的无梁殿里,我伸出双手张开十指按在110块太湖青石碑中的其一块的一角上,默默的数了一下,二十多个人名。捧起儿子的脸亲了亲他的额头:“这么多鲜活的生命就这么化成了一串串字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我们的平安幸福……”没出息的泪滴在儿子的小脸上。孩子一脸的懵懂,看看我起雾的眼圈,他不明白这一块块的石碑、一串串的文字与他有什么关系。是的,与他没有关系,与他的语文老师教授的生字、生词一样的都只是一个个文字而已,那一个个文字多了份凝重。 我这个人真是,别人去赏梅,不自禁的就会咏“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我怎么的,就老想起我上学时墙上贴的条幅“梅花香自苦寒来”。说是赏梅最佳时是薄雨、微寒、淡阴,惊蜇前后,这种种条件我是全赶上了。借机向儿子进行了自然美的教育,他深刻理解了什么叫鸟语花香、郁郁葱葱、漫山遍野……借孩童的话可见南京的绿化很好。 嗅着梅花的芬芳,去看看朱皇帝的方城。登至方城顶,雨下得有点急,在方城的东拱门槛上坐下,吃口干粮。这一小憩才发现这方城作为“窝”真不错,易守难攻。怪不得太平军据此与清军大战七十二回合。两军交战自有伤亡,我不是史学家,我没资格评判孰是孰非,但这方城与明楼没有过错吧,干嘛伤痕累累?下得方城,回首间,方城墙壁上堆堆石灰岩溶岩,白白的那么长、那么多、那么刺眼,多像方城的哭泣。 又累又饿又淋,南京市政府所处地好,闹中取静,物华天宝,去他附近南京古生物院找住宿,曾有驴友贴上说那儿不错,可惜无缘,客满。儿子途径展厅,看见那高大的恐龙化石,久久不愿离去,只得答应他第二天挤出来时间去,结果还是挺满意的,小孩嘛,多了解一些科学也没什么不好的。虽然在我看来,那些化石离我们太远太远了,可孩子却津津有味。 从古生物研究院看过去就是鸡鸣寺,上去吧!就上去了,有个叫大悲殿的,里面正在念经,东西两边整整齐齐的站着些剃了头没剃头的人(我分不清是男人还是女人)正在阿尼阿嘛的唱。其中有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清秀戴发女子时不时的抬眼瞄一下外面……不知怎么的,我看着她心里就犯酸楚。她启动了我的“妄想症”,好端端的女子怎就到这儿了呢?又开始编纂她的剃度史了。 淋着雨去解放门那儿站了会,觉得那儿的城墙真是高大,捶捶麻木的腿、看看沮丧的脚,只好打的去狮子桥找回味鸭血粉丝汤了。侃了侃价在雅沁阁包了个家庭标准间(就是一大床一小床)住了一宿。南京的景点不学生票,南京的旅馆一般都不怎么能侃掉价。郁。 睡了一大觉,天冷了许多,昨天穿裙装的可有的好瞧了。路边吃两个面饼卷油条,喝了份豆浆,卖小吃的欺我们外地人,多收我们钱,我气不过,说了她两句,先生连挖苦带嘲讽的叽她“丢南京人的脸!”这么美的城市出这等市民,丢人,丢南京人的脸! 玄武门呀,不是很好,那个门洞的一圈的那个蓝色太新太骄,不好看。不知南京人是不是对民国有感情,记得有个茶馆征名,最后定名为1912。没去茶楼,去了那不远处的总统府。我在那儿看到三个人的生前陈设(洪秀全的是仿的):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依稀记得点滴。一、洪秀全不正对着头顶的轩辕镜,它让我为农民起义深思,它让我对“天王”二字重新来学习。二、孙先生的简朴。孙先生称不上身材高大,但他的光辉却会让你觉得自己很渺小。三、军人的形象凯模非蒋中正校长莫属,但他为什么要把他的办公桌斜调角放,他真的信风水?我最大的感触是:他们的办公室比不上我们现在的任何一个省级政府办公室吧! 最该流泪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去。虽然我们不是南京人,但,我们是中国人!来南京不去祭奠1937-1938那些永远没人能分清哪个张姓哪个李姓的大坑去看看,对不起小日本的投降。12:00左右去那儿,人,挺少,那份萧杀静穆,想起了毛主席的:人多力量大!等到一群群的学生团来,我们就尾随。看着那累累白骨,平日胆心如鼠的我,没了胆怯,只有愤怒。他们不是士兵,他们没有在战斗中,你有什么资格剥夺他们活的权利? 临出展厅前,我们又让孩子读了那最后的祭言。儿子读过后,跑向室外,随手玩起他的跳跳球,LG到那儿揪住孩子拉到人头雕塑那儿扑哧扑哧就揣两脚。“你先尝尝,什么是落后就要挨打吧!” 夫子庙出来,去驴友们一致好评的台城了。(孩子还是没要票,南京景点检票也不很严,多那个7、8CM,也不较真的。)那个可以看到米糊的缝口,挺硬,抠都抠不动,怪不得能存在600多年。一块块的砖头上都刻着一行行的文字,风月的蚀食,已是有些模糊了。当时已是太阳偏西了,城墙之上风挺大,没有别人,只有我们一家子,高高的台城,外墙上长着很多草,还有小树。上面很宽,布满了茅草。夕阳斜射着鸡鸣寺的黄墙,折射的余光反照到丛丛的茅草上……说不出的萧索。恍惚间,铁马横戈的声响还在耳边。 顺城墙缓缓而行,见城墙墙体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炮眼,大大小小,有稀有密、斑斑驳驳……学疏才浅,不知来历,但观之颇为壮观。 信马由疆走进了居民区,购得一些食品,物美价廉,很是欢喜,作为回程的干粮了。原来南京的物价也是挺公平的,不包括夫子庙那些安徽结集成群的小商贩噢!汗! 须些时日,不外出了。脚踏实地的为己、为国,爱岗敬业,勤奋努力。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10586d010003pe3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