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中小 发表于 2008-1-25 19:49 只看该作者 七、 景区空间结构 根据明孝陵景区的游览序列和景观特征,从南至北划分为四个游览区,并通过游线组织和景点设置形成各自特色。 公园游赏区:以开放式公园为主,主要面对本地游人及散客,包括下马坊公园、前湖明文化村公园等。下马坊公园近期整治环境,远期力求恢复明孝陵的整体空间序列。 神道引导区:从大金门、四方城到内御河,为孝陵景区空间氛围的导入区,规划重点在交通、停车、服务、环境的全面整合。 孝陵核心区:包括孝陵、享殿、宝城、太子东陵,是景区的高潮。规划以保护为主。 历史古迹区:位于宝城北侧半山腰,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景点,如六朝祭坛遗迹、定林寺、龙泉寺遗址、正气亭等。其中主景点六朝祭坛视野开阔,为景区的观景胜地。 八、 专项规划 1)交通与游览路线规划 整合现有道路系统,将通过神道的机动车路线移至孝陵核心区外围,接上陵园路,并设置停车场和电瓶游览车转乘站,组织电瓶车旅游线路,维护神道及核心区的纪念氛围。 2)保护与培育规划 采取分段保护,强调保护对象的价值和级别特点,孝陵核心区,神道、大金门、下马坊为一级保护区;紫霞湖、前湖、六朝祭坛、定林寺遗址等地区为二级保护区,对各保护区按文物要求制定相应规定和整治要点。 3)服务设施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