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石公山景秀为您提供全国景点与游记搜索

[游记]石公山景秀为您提供全国景点与游记搜索

2008-06-10    gobagoba.cn

发布您的广告

石公山

石公山,位于西山东南角,山高49.8米,为石灰岩低丘,周围约1公里,景点面积17公顷,因山前原有巨型太湖石,状若老翁,故名“石公”。背依丛岭,斗突湖中,似青螺伏水,如碧玉浮湖,与三山等岛屿互为对景。山不高大,山上怪石奇秀,危崖绝壁,石窑洞穴,比比皆是;满山翠柏,郁郁葱葱。因三面临水,为赏月佳处。“石有族聚,太湖为甲”,唐代就已名闻天下的太湖石就主产于此,北宋末年,朱勔大办“花石纲”的太湖石即主要采于这一带,并留下了“联云障”等遗迹。山东部的许多石景,包括石公、石婆、剑楼、飞来峰、联云障、蟠龙洞等,在十年浩劫和开山采石中被炸毁,石公庵、节烈祠、“石公胜境”坊等均被拆除。1979年开山采石停止,1981年开始对石公山进行整修建设,恢复和新建景点及服务设施,1984年10月1日正式开放,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吴县市旅游局西山风景管理所负责管理。石公山为西山第一胜迹,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光临石公山,为古迹增添了新辉。

山门匾额“石公胜迹”,1984年由上海市副市长宋日昌书。入山门右行,为“桔香亭”,方亭石砌,质朴无华,因原周围遍植桔树而得名,亭名由江苏书法家曹志桂书。山腰南部四角翘飞的御墨亭,因中置清世祖顺治御书“敬佛”石碑而得名;相传清顺治年间,西山显庆禅寺(包山寺)主持山晓和尚,应召进京主持顺治帝为董鄂妃葬礼而举行的佛事活动,受顺治赏识,得赐御书“敬佛”二字,带回寺中,作为镇山之宝;光绪年间,因显庆寺衰落,西山的地方官太湖厅甪头司巡检暴式昭为保存古迹,将“敬佛”御笔刻于石碑,并移置石公山石公庵印月庵,1983年新建御墨亭,专供此碑,“御墨亭”三字为爱新觉罗·溥杰所书,亭联“放眼观诗史,倾心拜墨皇”,为中国书法学会会长启功所书。

御墨亭后,崖石耸峻,下凹为洞,洞口有明代严瀓草书“归云洞”、徐纲楷书“读圣贤,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等摩崖石刻。洞高丈余,洞内可容二三十人,因洞口有一钟乳石垂挂,形似一朵白云刚刚归来,故名归云洞。洞内青石上凿送子观音像,原系天然岩石,后经人工雕凿,形象逼真,近代被涂以饰金,反失真相,“文革”中石像被毁,1984年整修石公石时重造石像。相传,昔日太湖及西山、东山一带居民,到此祈子者甚多。洞中还有石鸳鸯、明月泉、石佛及石刻题字,其中题字以清代林屋散人秦敏树的“石公八咏”价值最高。洞前左侧“印月廊”,为面西曲廊,相传吴王夫差曾携西施在此赏月,廊内墙上有七块清末咏石公山的五言绝句诗碑(云梯、一线天、石梁、归云洞、连云障、石公庵、蟠龙洞)。

烟雨山房,为观太湖雨景之佳处,“烟雨山房”四字由中国书法家学会名誉主席、中央工艺美院副院长陈叔亮老人题。对联“涧雪压松多偃仰,岩泉滴石久玲珑”,系录自史可法诗,李一氓书。临水而筑的小榭,名“超然物外”,由海灯法师1987年重游石公山时题名。小榭三面临水,背倚青山,外形飘逸秀美,是石公山最富代表性的景致之一。

浮玉北堂,原为石公庵接待之处。石公山翠柏葱郁,如碧玉浮湖,故有“浮玉”之称;北堂原指古代士大夫家主妇起居之处,此处昔日是石公庵接待女宾之地,浮玉北堂,由此而名。堂有两联,一为“烟雨环绕三山外,吴越平分一水间”,由中国书法学会理事、中国军事博物馆顾问李铎题;另一为“目极湖山千里外,人在水天一色中”,董寿平题。浮玉北堂现辟为茶室,供游人品茗观景。峭壁下,粉墙黛瓦的翠屏轩,轩旁山岩似削,横开似屏,山上竹柏,青翠碧绿,故名“翠屏”,“翠屏轩”三字为著名书法家、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题。庭前石榴,夏日榴花娇红似火,独占佳色。原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为乡人凤元纶所筑,王鸣盛撰有《翠屏轩记》,轩废于清末,1984年重建。酷似彩虹落崖的单拱石桥移影桥,取“风帆移影桥独横,渔姑对镜月成双”之意而名,“移影桥”三字为苏州书法家杨在侯所书。半山石壁耸立,壁间有一石隙,其斜坡约70度,如劈似削,如线垂挂宽不盈尺。在石隙间用平整石块嵌置53级台阶,称“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佛教典故,相传善财童子为修成正果,一共参见了五十三位菩萨),此寓意每踏上一级台阶,就象善财童子参见了一位菩萨,并向成功接近一了步。摩崖石刻“一线天”三字为苏州书画家谢孝思所书。沿磴道可登崖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崖顶有联云亭,因原有联云障石景而名。

浮玉北堂之东有一宽阔广场,系石公庵大殿遗址,其后悬崖陡峭,临崖而筑的来鹤亭翼然其上。亭始建于北宋,据宋代范成大的《吴郡志》记载,信安郡王孟忠厚以西山黄桔酿酒,美其名曰“洞庭春色”,苏东坡饮后十分喜爱,专门写了一篇《“洞庭春色”赋》,使“洞庭春色”酒闻名一时。信安郡王为感谢苏东坡,在石公山上为苏东坡建此亭,在建亭时有群鹤从杭州西湖放鹤亭飞来,见此青山绿水,流连忘返,栖息宿夜,乃忘其家,故亭起名“来鹤”。亭后古柏一株,苍劲挺拨,茂如翠盖。悬崖脚下有“鹤池”一方,泉水不断,清澈见底。原亭毁于“文革”中,现亭为新筑,“来鹤亭”三字为苏州书法家朱弟所书,亭联“虹飞霞际落,鹤舞镜中回”,为苏州书画家吴羏木所书。

转自:http://www.gobagoba.cn/goba/spaceShow/jiangsu/2007-12-12/712125756884.html1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