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梦里水乡之行周庄(三) |
[游记]我的梦里水乡之行周庄(三) |
2008-04-13 zhongshantour.com.cn |
阿婆茶 摇快船 品“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一阕江南颂,让古今多少人对江南的风光神往不已。江南的美,就美在江南的水。周庄,是一个集中国水乡之美的地方。 周庄属江苏省昆山市,地处沪宁经济走廊,北连昆山市区30公里,东距上海市区60公里,西临苏州市区38公里,交通便捷方便。 周庄地域春秋时期至汉代有“摇城”之说,相传吴王少子摇封于此,在镇郊太师淀中发掘到的良渚文化遗物,也证明了这一点。周庄镇旧名贞丰里,北宋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但那时的贞丰里只是集镇的雏形,与村落相差无几。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才逐渐稠密。元朝中叶,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迁徙至周庄,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周庄出现了繁荣景象由原来的小集迅速发展为商业大镇,沈万三利用白蚬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优势,出海贸易,将周庄变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最突出的产品有丝绸、刺绣、竹器、脚炉、白酒等。 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虽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张厅。同时,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它们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周庄还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卫生镇和国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0年周庄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的“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并且周庄古镇已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周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实的文化积淀,加上自然环境独特,形成了不同一般的水乡民俗风情,源远流长的吴文化,滋育着周庄这方古老灵秀的水土,周庄的乡情、习俗、风物,弥漫着江南水乡历史文化的古朴情调与淳浓韵味。 阿婆茶、摇快船、斜襟衫,还有吴侬软语,让人品不尽、看不够、道不完…… 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泊在湖上的一片荷叶。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四条井字形的河道将古镇分割,形成八条长街。粉墙蠡窗的房屋依水而筑。如今,全镇近千户民居中,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保存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及60余个砖雕门楼,还有部分过街骑楼和水墙门。周庄历来文人荟萃。历史上曾出现过进士、举人20余名,有的官至太尉。西晋文学家、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季鹰)、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陆龟蒙都先后寓居于此,尚有部分遗址。著名文学社团“南社”社员的住宅。也还保留着30多处。其中有叶楚伧、王大觉、费公直、沈体兰和柳率初先生的旧居,陈去病先生祖居遗址,以及南社成员饮酒吟诗集会的“迷楼”等。 周庄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文化蕴涵。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西晋文学家张翰(字季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等曾寓居周庄;元末是初沈万三得天时地利,成为江南巨富;近代柳亚子、陈去病等南社发起人,曾聚会迷楼饮酒吟诗;当代名人到周庄采风者更不胜枚举,像台湾作家三毛那样钟情周庄,像旅美华人画家陈逸飞画了油画《双桥》后和"双桥"一样驰名世界,像著名古画家吴冠中赞誉"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像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称颂"周庄是中国的一个宝"等等,他们对周庄情由独钟,可见周庄的魅力何其无穷! 黄昏时分。一弯新月撤下银辉,尼龙纱似的笼罩着南湖。给四周平添诗意。盈盈碧水摇晃着夜泊的渔舟。不知从哪儿传出的幽婉乐曲,与溶溶灯光一起泻入夜空,撩拨着人的心弦。 驳岸、拱桥、水巷,整齐而又狭窄的石板街面。构成了水乡古镇的特有风貌。在保留着诸多明清建筑的静谧的街巷里穿行,使人恍若走进了人间仙境。 这就是周庄给人们带来的美的韵味。 |
转自:http://www.zhongshantour.com.cn/bbs/viewthreads.jsp?tid=21090&fid=12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