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进周庄 |
[游记]走进周庄 |
2008-05-22 sina.com.cn |
有河有街必有桥。周庄的桥别具特色,或大或小,或圆或直,桥桥相望,桥桥相连,为古镇增添了不尽的魅力。周庄的桥尽管均为石桥,石板铺底,石条为栏,牢固而又质朴,但流露出的意境却各不相同,再辅以周边不同的建筑风貌和自然景观,就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图画。周庄的14座石桥中一半系元、明、清三代留下的古物,足以让人体味到几百年来小镇历史的凝固。石桥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双桥。著名画家陈逸飞当年曾以周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油画,取名《故乡的回忆》,油画被美国石油大亨哈默相中,又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先生,打那以后这座举世无双的双桥便闻名遐迩。双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一座圆拱桥,名世德桥,一座方孔桥,名永安桥,两桥联袂而筑,合称为钥匙桥。双桥横跨在南北市河与银子浜两条小河之上,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错落有致,构思奇特,如同一把大锁将两条小河巧妙地锁在了一起,令人叹为观止,自然也就成了游客们争相留影的重要景点之一。而建于元代的单孔拱桥福安桥更是构筑独特,桥端四隅依河建有高低错落、形式各异的楼阁,被誉为江南桥梁之一绝。 周庄的古桥有特色,周庄的古宅更是妙不可言,绝对原汁原味,完整地保存着明清以来江南水乡生活的全部神韵。走进去,你便穿越了时空隧道,可以亲身体味昔日的主人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体味他们曾经历过的人世间的苦辣酸甜。 沈厅是号称“江南第一富家”沈万三家族的私宅,人们都说:来周庄不看沈厅等于没来,足见其在周庄近百所古宅中的显赫地位。沈厅位于富安桥的东南,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清末改名为“松茂堂”,坐东面西,临河跨街有七进五门楼,熔苏、徽建筑艺术和工艺特色于一炉。沈厅前为水墙门,靠街的门楼上悬有“沈厅”的匾额;进门穿过茶厅便是正厅,堂额白底黑字“松茂堂”,为清末状元张春手书,正厅内梁柱粗大,分别刻有蟒龙、麒麟、飞鹤、舞凤,家具皆为晚清式样,古朴浑厚,正厅所对“积厚流光”的砖雕门楼,上下五层,刻有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图案,系苏式砖雕之杰作;厅后为大堂楼,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富有传奇色彩的沈万三的彩塑;厅后二进的小堂楼和厅后院上下相通,陈列着出土文物和民俗器物,其中一架神龛式的“千工床”,内外三层隔屏,雕工精巧考究,单以戏曲人物造型的就有34幅之多,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据说该床出自上千名精工巧匠之手,故取名千工床。不知睡在这样一张巧夺天工的大床之上,人会生出什么样的好梦来。正厅两边的楼上开有两个了望窗,颇费人思量,导游介绍说,封建社会的妇女不便上正厅迎客,就设计了这样的了望窗,让她们由此观瞧来客。例如相女婿、看姑爷一类的事就是这样进行的。听过介绍后,我拾阶而上,扶窗遐想了许久,想必这方寸之间的小小了望窗,一定留下过不少善男信女的泪痕,演绎过许多回肠荡气的悲欢离合。 据传沈万三的致富之道,主要是将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其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连浏河的便利,借助长江口和杭州湾,将杭嘉湖地区和苏州无锡一带的丝绸、陶瓷、粮油以及手工艺品等运销海外。处在这样一个优越且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江南人的精明能干,他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沈万三的资产尽管富可敌国,但毕竟是一介商人而已,离开了官府的庇护,再精明能干也于事无补。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为修筑城墙募集资金,沈万三自然首当其冲。他倒是出手大方,不仅承担了全部费用的三分之一,又拿出一笔巨款用来犒劳军队,一时间引得朝野震惊。沈万三原想着借此与新朝廷建立起亲善关系,落个背靠大树好乘凉,谁知事与愿违,反倒激怒了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他胆大妄为,在皇上面前摆阔耍威风,于是下令斩首,后又改为流放云南,可怜身处江南小镇却能在商海沉浮中纵横拈阖威风八面的一代巨贾沈万三,最终还是落了个客死他乡的可悲下场。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ef40d010009pb.html2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