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庄的冬夜、孤寂和倒影 |
[游记]周庄的冬夜、孤寂和倒影 |
2007-07-16 |
周庄的冬夜、孤寂和倒影 到周庄时已经是傍晚。 我以为今年又是一个暖冬。对于一向喜欢独处的我,出来时将旅行袋精简得不能再简了,只是多携着一丝期待。 不知是否会重现上次那样......? 穿过一段幽静的小巷,和显得过份得繁华的小街。 小街很窄,两边多是两层的古屋。几乎所有主要的沿街房间都摆开来做生意,相对的两扇门中间也就两米来宽,如果有人停下指点店中物品,经过的人便要侧身而过。店里卖的依旧是那些画、古玩、工艺品,小吃还是阿婆茶、万三蹄,伸到街中间的依旧是那些招牌和灯笼,热闹时象在过年。 太阳要下山了,不!今天根本就没出太阳。突然间,我隐隐觉有点冷,许多我熟悉的人、事和周庄的古朴、秀美和憨厚,正慢慢离我远去。 漫无目的地逛,没有刻意地寻找熟悉的标记。 避过来去匆匆而去的游人,我走的河边是一条小方石条路,河边是一小段石块砌的栏杆。是,就是这里。 许多年以前两个陌生的孤单的影子就是从这里走在一起。 对面是石基、青砖和木头盖的房,依旧紧贴着河边。经过了百年风雨的侵蚀,黑白相间的墙上多了许多斑驳的痕迹,虽然翻新过,但已掩盖不了岁月的沧桑。屋顶的青瓦在暮色里更显墨般的黑。 它们都老了,却是依旧的紧靠在一起。 稀落的人声中传来悠怨的琵琶和抑扬起伏的说唱声,和若隐若现的暮色混在一起。寻声望去,我知道那是"三毛茶楼",是靠河的一家茶馆。只要绕过石拱桥,拐身过去就到。但此刻,我不忍心再听到那琴音,怕想起我已压了很久的记忆,只好落荒而逃。 但我能往哪里逃呢? 在双桥旁边上的一家临街小客栈,还是上次临街二楼的房间。 从窗格中往外,能看到街上游客来往,甚至能看到河中载了游客的船左摇右摆缓缓划过。紧紧的把门窗关上,但还是挡不住不时从小街上传来小摊档旁边的侃价声,和划船老头手中不紧不慢的摇橹声。 ...... 静静的躺着,享受着点点孤独和饥饿,痛和冻。 那是让我窒息的场景,既让人心碎,又让人回味。 微雨、寒风和饥饿在黑夜敲醒了我。 又是跟上次一样。 可比上次更惨的是现在连吃喝的地方都关了。我能爬起来,把能穿的都穿上了。 明知道不可能再重复上次的故事,我还是想再试。 长巷里,两边的古屋一间挨着一间,夹着悠长的石板路。路灯和从窗中伸出的红灯笼默默地照着那孤单影子。偶尔有三两对游人擦肩而过,脚步声才打破了古镇夜里的宁静和安闲。 但很快一切又恢复旧样。 街道两旁的门缝中偶而透出或黄或白微光、或近或远处若有若无的电视机中的对白和吴侬软语间夹杂着的小孩叫嚷声...... 我尽量把踏在石板路上脚步放得轻缓些,是怕惊扰了这将熟睡的小镇。 这冬夜是如此的孤寂和冷清,只有独坐小河边的我和在店外灯光投射倒河上的影子。 清晨。 倚着河边石栏,再端详这将醒的周庄。 木船还沿河系着,斜斜地挨在一起静卧在河面上,石栏、拱桥、古屋的倒影......还有好象凝固的空气,这一切就象是一幅还没有来得及裱装的水墨画。 河水静静地淌着,只有从临河边窗户里泼到河上的水声和一圈圈的波纹,才打破把这一切宁静。 这才是原来的我最爱的周庄----清晨的宁静和安详。 这边是沿河的一条小街,石板路蜿蜿前伸展。另一端便是双桥。 还以为够早了,却发现有很多写生的画客早已选好了地方架好了画板。周庄因画而扬名,晨雾中的周庄确是最入画的。薄雾下的小桥流水才是典型江南水乡的情景。 周庄清晨的宁静和安详在我心里尤如恬静的一段情, 独自徘徊在河边小道的我便置身其中。 还是偶尔走过的人们和路边茶馆传出的笑声和软绵侬语提醒我, 白天要来了! 一切都在雾中舒展。 江南老屋斜斜的屋脊逐渐清晰,眼前所有的东西都动起来了。早起的居民已经忙开了,妇女们在河边洗刷着,河里的小船在老船夫不紧不慢的摇橹下穿梭而过,路上挑担的小贩爽朗地打着招呼。 这是周庄水乡真实的生活,生活的感觉是无法替代的。 身边的小桥、流水、人家,脚下石板和青砖铺的路,在淡淡地显出又淡淡地化去。宁静和安详的晨景和原居民淳朴的生活才是周庄的韵味所在。 小镇又换上一副笑态迎接慕名而来的游客。 而我,也确定在这一刻收拾行囊离开即将变得喧嚣的地方。 周庄于我,是一种心情和期待。 江南水乡的所有特别感觉只有在我的夜色和清晨中存在。 白天的周庄,我离得远远的,依然带着一丝遗憾 |
原始链接:http://www.w865.com/5C/29.htm |
转自:2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