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庄游记 |
[游记]周庄游记 |
2007-07-16 oklink.net |
周庄游记 我们清晨从上海出发,绕道苏州,晚上坐大巴到周庄。在中国国庆的日子里,这种没有预订车票和住处的行程显然十分不明智,但我们足够幸运:到苏州汽车站时周庄的车票已经卖完,我们在好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搭上一班晚点的大巴车;我们在车上遇到两位同去周庄的姑娘,在她们热心的帮助下,顺利订到了住处。 车窗外刺眼的车灯一闪而过,车箱里的灯全都熄灭了,显得十分宁静恬适。大部分游客象大决战前的战士,抓紧短暂的时间养精蓄锐,而我,随着灯光渐渐稀弱,竟倦意全无。我左顾右盼,试图从一闪而过的路边夜色中定格出周庄的模样。是这样的水巷吗?是这样的阁楼?我不停地在文字记忆和眼前影像之间徜徉,琢磨着,对比着……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称摇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为寺”,始称周庄。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当时他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个人出资修了南京明城墙的三分之一,沈万三在各地都有许多产业,但是他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的根基。 我们从车站出来,被房东的车直接接走,一位大姐在家门口撑伞相迎,周庄的雨这时让我们感到家的温暖。随后,我们四人吃了农家做的周庄特色菜—万三蹄和阿婆菜,专门叮嘱大姐做的米粥也格外好喝,旅途颠簸的胃也许最有发言权。晚饭过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周庄的夜色之旅。 夜色下的周庄是静谧的,细雨中的周庄是浪漫的,我们把身心交给了周庄,满眼的景色和陶醉的心灵带着我们漫无目的地游走。 从沈厅门前出发,上了富安桥便情不自禁停下了脚步。幽深的水巷、霓虹的灯笼、滴水的屋檐、飘飞的雨丝,勾勒出又一副仙境般的画卷。迷人的灯笼红犹如朱自清的“河塘月色”,乘着雨丝轻柔地倾泻到水巷里,左右互映,高低相衬,远近有秩,明暗有序,静谧而不失活力,浪漫而不失真实。 歪歪扭扭的石柱伴着脚步向前延伸,我们沿着水巷踩着石板路来到了双桥。双桥的出名源于中国旅美画家陈轶飞的油画双桥(下图)。一幅双桥的油画使全世界都知道了周庄。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而得名。 远观,朦朦夜色下,霏霏细雨中,双桥叠韵,小桥流水。近赏,桥下潺潺溪水,水面影绰灯光,光下点点涟漪。它们犹如花香纷纷扬扬地飘过心底,犹如音符节奏优美地弹击神经,我们恣意地敞开心扉,接受着心绪的荡涤。 周庄的水是“井”字形的水,水是周庄的灵气;因水及巷,巷是周庄的底蕴;因巷成桥,桥是周庄的风情。在静静的夜色下,屋临水起,桥随水走,以河成街,桥街相连,我们赏着这桥、这水、这古屋,也赏着这万种风情背后的浑厚底蕴。 各家窗户的灯悄然淡去,我们放轻脚步踏过太平桥,沿着另一条石板路往回走,是该和周庄一起入眠了。躺在床上,窗外屋檐下的滴答声让我想起了家,想起下雨时与床为伴的惬意。 如果说夜色下的周庄朦胧静谧,幽然散发着浪漫的气息,那么“清晨的周庄则素面朝天,清丽脱俗,仿佛懵懂的少女掀开轻纱露出光洁的面颊和清澄的眼眸”。 清晨的街道,周庄人在石级的埠头上淘米、洗菜,身后的旧宅里冒出袅袅炊烟。清晨的南湖,苍穹的天空和碧波的湖面在远处融合,在雨雾中可谓湖天一色。眼前,全福大桥如同世外桃源通往尘世的时空隧道,显得神秘而又庄重;远方,单浆渔船带着特产的鱼虾向我们驶来,显得古朴而又神往。 沿着散发着水腥味的石板路往回走,我们经过种类繁多的小店,慕名来到了三毛茶楼吃早点。 三毛茶楼里当然有三毛的故事。一九八九年,三毛到周庄,以“难忘”两字形容她看到周庄的悸动心情。三毛走后,周庄作家张寄寒得知三毛来访,撰写散文《三毛在周庄》。一九九○年六月,三毛曾给张寄寒写过两封信,提到将再访周庄,喝阿婆茶,吃大闸蟹,“要在你的故里大街小巷看个够”。然而三毛却失约了,三个月后,三毛去世。张寄寒惊闻三毛死讯,为了感谢三毛对周庄的知遇,在一九九四年一月开设三毛茶楼,自称“三毛茶楼楼主”。 茶楼,依水临街,朱红茶座,老式家具,古香古色。楼主,一副眼睛,两鬓苍白,清瘦而文气。两者相得益彰,更显茶楼的文化内涵。我们这么早的到来让楼主显得意外,一个大学生模样的文静女孩还在到处擦拭,还没有其他的客人。我们上到木制阁楼的二楼依窗而坐,依水而眺,眼下的游船扬浆而去,留下卷卷水花。阁楼的柜台橱窗里陈列着有关周庄和三毛的书籍,四壁都是她的照片、画像、信件文字、还有相关的怀念文章、以及三毛与周庄的情缘……另一女孩善解人意地把四碟早点—酥饼、豆腐干、蚕豆、五香豆和一壶阿婆茶送到桌上。我们品着阿婆茶,也品着这里的故事,偶尔相视一笑。 两个小时的身临其境,我们在留言薄上留下了心灵的感悟,我们送上了对楼主的尊敬,我们也感受到了周庄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走出茶楼时,楼主送给我们两张他的名片,上面有一句话“寄寒:真好。周庄有你在—三毛”。 只有在清晨,周庄才没有喧嚣熙攘的游客和商人,周庄才真正属于自己。伴着喧嚣熙攘,周庄开始失去自我,我们也开始逃跑,逃过阿婆桥,逃上回上海的汽车。 |
转自:http://www.oklink.net/online/tougao/132882/260456.htm22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