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庄之行渐远 |
[游记]周庄之行渐远 |
2007-07-30 sina.com.cn |
水乡之美 周庄春夏秋冬总有情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澄湖、蚬湖、淀山湖和南湖的环抱之中。初名贞丰里,1086年始名周庄,清康熙初年更名为周庄镇。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周庄“镇为泽园,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典型江南水乡风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发达地区的乡村本色:那时的周庄街道冷清,每家人都在做饭,有炊烟飘出…… 街道冷清、每家人都在做饭、有炊烟飘出的周庄,是中国上世纪乡村的标准样本。1980年代,由于水路交通渐渐失宠,周庄事实上已经变成远离城市、相对偏僻的所在。可能正是有着这方面的原因,当中国改革开放之风吹遍全国各地时,周庄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缓。在大拆迁的时代,周庄居然难有作为,小桥、老屋和石板路都保持着原先的模样。 而她的迟缓,偏偏成就了一个大的机缘。 她感动着诗人的心。她吸引了画家的眼睛。她的价值首先从艺术的角度体现出来。 当年的旅美油画家陈逸飞,在1982年夏天,由另一位画家杨明义陪着来到周庄。水乡古朴自然的景色打动了他,他拍下许多照片,在下一年的纽约画展中展出。后来,他创作的以周庄双桥为主题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被美国石油大亨哈默博士收购,哈默博士于1984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将这幅画送给了邓小平,此画又经过陈逸飞先生再次加工,1985年上了联合国举办的国际邮票节的首日封。 从此,周庄被推向世界。 周庄人想起了旅游。 此后,旅人的脚步叩响古老周庄的土地。 因为没有财力进行拆迁和建筑改造的周庄,幸运地以原有的生态展示出来,由于她的许多建筑具有久远的历史,拥有动人的传说,由于她是真正的水乡泽国,得以完整保留的旧时风貌便具有了极高的观赏价值。 有相邻乡镇的人们说,像沈万三故居这样的老房子,我们原来比她还多!然而,贫穷的周庄保留了老房子,其它有历史文化的乡镇却没有保留,这就导致了两种命运、两个结局。周庄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周庄,是因为她有历史见证做基础,是因为她至今依然是一个乡村,虽然难得看到每家人都在做饭时炊烟飘出的情景,但乡村本色依然可见。 人们说着感恩的话:那时的周庄是个苦镇,是逸飞先生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将默默无闻的双桥和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周庄推向了世界;台湾的朋友指点周庄办第一届国际旅游节,苏州摄影家协会给了5万块钱…… 我们应该怎样说话?这是个很大的、了不起的话题。 在这个自我推销的时代,可能每个人、每个政府机构、每一个企业都费心做过研究和选择。周庄与众不同,她说话的方式依然像当地的水一样,犹如“水似的温柔”,自然而古朴。大家说着感恩的话,使第三者听了都感到舒服。 她似乎要感谢许多人,陈逸飞是最重要的一个人。 在今年的周庄国际旅游节,周庄镇党委书记屈玲妮有一段讲述。她说,我们怀着感恩的心,真诚地感谢周庄的恩人。是逸飞先生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将默默无闻的双桥和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周庄推向了世界;台湾的朋友指点周庄办节,什么摄影节、旅游节之类都可以办;第一次办节庆活动,是苏州摄影家协会给了5万块钱…… 屈玲妮回忆,周庄当年真的很苦,要搞一个最简单的节庆活动都掏不起钱。所以苏州摄影家协会的5万元钱对周庄来说意义重大,它为周庄的节庆活动奠了基。 “当然,我们更加不可能忘记陈逸飞先生,是他的油画把周庄推向了世界。”屈玲妮说。 据记者观察,周庄的话语系统有些与众不同,大家说着感恩的话,制造出一种和谐祥和的气氛。当许多人说话还比较慎重、理性甚至打着官腔的时候,这样情感丰富的话语系统令人愉悦,她就像周庄的水一样充满柔情。 这种话语系统也很能凸显周庄的文化。 爱极这人间绝美的风情万种,叹息间,已随花去烟灭. 那灯光闪烁的地方,不正是我梦中的那方土地吗!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b81242010006i019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